歐洲的調研行程,已經來到了瑞士。

今天的瑞士歐洲最富裕的國家,特產是手表、軍工、醫(yī)藥、精密儀器。

然而幾百年前,這里卻是歐洲最窮的地方。

窮到什么什么程度呢?

什么物產都沒有,以至于別的國家都不想打他,對他的土地絲毫不感興趣。

當時瑞士的特產是什么呢?

雇傭兵。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們的老百姓想賺大錢,只能去當雇傭兵。

而且為了提高價值,瑞士出產的是歐洲最能打仗,最可靠的雇傭兵。

瑞士的國旗是紅底白十字,這就是雇傭兵精神的象征——瑞士雇傭兵打仗都是沖在前面,打了一整天,回家脫下衣服發(fā)現,除了胸前佩戴十字架的地方是白的,別的地方都被血染紅了。

瑞士還有一個標識性的雕像叫“垂死獅子像”,被馬克吐溫譽為歐洲最悲傷的雕像,這個雕像就是瑞士雇傭兵的象征。

1792年,為了幫助保衛(wèi)巴黎,1100瑞士雇傭兵,有760名戰(zhàn)死,英勇異常。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么這個國家后來為什么變富裕了呢?

答案還是戰(zhàn)爭。

只是瑞士變聰明了,不再用國民的血肉去賺錢了。

瑞士的關鍵一招,是宣布中立。

你們打你們的,我不站隊,當然你們要搞我,我必定拿出全歐洲最強的戰(zhàn)斗力。

瑞士土地相對貧瘠,別人都不打他,相反宣布中立后,越來越多的歐洲人才為了躲避戰(zhàn)亂,都跑到了瑞士,尤其是一戰(zhàn)、二戰(zhàn)時期。

代表就是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潤到瑞士后找了個專利局的事業(yè)編,專心搞科研。

我這次還特地參觀了愛因斯坦的故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也是今天美國為什么強大的原因之一。

對瑞士來說,歐洲人才、富豪的匯聚,也讓這片土地出現了質的變化。

首先是瑞士銀行享譽全球。

因為安全,歐洲很多貴族都把錢存在瑞士,如此一來,瑞士就成了歐洲乃至全世界的金融高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后是科技、工業(yè)。

很多瑞士的高科技企業(yè)、鐘表、精工企業(yè),其實最早都是德國、法國等國家的老板、工匠遷移過來,帶進瑞士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說,瑞士的中立,看似是崇尚和平,實際上是發(fā)戰(zhàn)爭財。

而且,瑞士還把這個發(fā)財路徑發(fā)揚光大——我雖然宣布中立,但是我賣武器、醫(yī)藥。

我還積極發(fā)展金融服務業(yè),給富豪一個存錢、避稅、洗黑錢的好地方。

戰(zhàn)爭不必在我,勝利必定有我。我們不參與戰(zhàn)爭,只是武器的批發(fā)部。

瑞士也不加入歐盟,歐盟的福利,瑞士基本都能蹭到,但歐盟國家要承擔的義務,瑞士是一點都不承擔,而且瑞士還把污染企業(yè)都建在邊境線上。

這就很“渣”了。

有人會說,這樣不是挺好的嗎,要什么責任、面子,老百姓有錢就行。

但客觀上講,瑞士模式是很難復制的,因為前提是你的土地,戰(zhàn)略位置沒有什么價值。

比如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就不具備這個條件。

優(yōu)良的港口、肥沃的土地,這都是吸引列強大打出手的資源。

當年為了爭奪出海權,英國、荷蘭、西班牙可是打的不可開交。

寫到這,我想到了日本,巴菲特為什么現在重倉日本?

如果說瑞士是歐洲的避風港,那么今天的日本,某種意義上也是全球貿易動蕩的一個避難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此外,瑞士在今天還有一大賺錢利器——旅游業(yè)。

由于剛好處于阿爾卑斯山脈的中心地區(qū),瑞士每年都會迎來全世界大量高凈值的游客,這些游客每年都會給瑞士帶來大量的貿易財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么,今天的瑞士,對我們又有哪些借鑒學習的地方呢?

我認為最大的借鑒,就是對環(huán)境的松綁。

瑞士的市政大樓也好,國會大樓也好,無論什么單位,都沒有保安,而且這些大樓和居民區(qū)、商業(yè)街、地下灰產店融為一體。

首都政府大樓的對面就是菜市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瑞士的大學,老百姓、全世界的游客也是自由出入,隨意拍照。

瑞士想要在首都建國際機場,首都市民不同意,覺得擾民,瑞士就建在了別的城市,非常尊重群眾。

正是這種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瑞士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人才就是科技,科技就是產業(yè),產業(yè)就是財富!

美國最有錢的地方,就是人才最匯聚的地方——硅谷。

瑞士發(fā)家的核心原因,也是因為人才。

今天我們的一些地方也應該想想,應該創(chuàng)造一個怎樣的環(huán)境,去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這不僅僅是給錢、給補貼、給政策那么簡單的一件事。

記住:最重要的,是環(huán)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