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huán)球時報
《日本時報》4月21日文章,原題:白宮踢進一粒世界杯烏龍球 在足球場上踢一天球,應該是人們暫時分散對貿易爭端與關稅戰(zhàn)注意力的好機會。然而明年即將由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國聯(lián)合舉辦的國際足聯(lián)世界杯,將對這一設想進行一次現(xiàn)實的考驗。尤其對于美國來說,是成功承辦這場吸引全球球迷的盛事,還是會因關稅、緊張局勢和驅逐出境等問題,令游客和企業(yè)望而卻步?美國方面對此似乎依然樂觀并表態(tài)稱:“緊張是好事,這會讓比賽更刺激?!钡聦嵳娴娜绱藛幔?/p>
游客開始避開美國
現(xiàn)在這種緊張局勢很可能讓世界杯的經濟收益大打折扣,影響觀眾人數(shù)、贊助商參與,以及舉辦大型賽事所期待的長期經濟與社會效益,而這些正是舉辦大型賽事的初衷。
其實我們無需等到明年,就能看到風險的苗頭。今年6月,美國將有11座城市舉辦2025年國際足聯(lián)俱樂部世界杯(世俱杯)。與世界杯的國家隊性質不同,世俱杯的亮點是匯集世界各地職業(yè)球隊(通常由不同國籍球員組成)的賽事。但不幸的是,這項賽事的門票銷售幾個月來一直不理想。
原因并不難找。一直以來,海外球迷都是全球體育賽事成功的關鍵。但如今,由于關稅政策和對合法簽證持有者的嚴厲驅逐措施,許多外國游客開始避開美國。比如,今年3月美國的海外訪客數(shù)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1.6%;來自墨西哥的航空入境旅客減少23%,而來自加拿大的陸路和航空入境訪客則分別下降32%和13.5%。英國作為美國海外游客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減少了14.3%。
這對國際足聯(lián)(FIFA)來說是個壞消息。該組織上月估計,今年俱樂部世界杯40%的觀眾將來自海外,預計這些球迷在為期一個月的賽事中消費總額將超過16億美元。更嚴重的是,如果目前的緊張局勢和貿易政策得不到緩解,2026年世界杯的海外觀眾也可能受到影響。即便是以民族主義情緒濃厚著稱的世界杯賽場,海外球迷也可能選擇不來。比如,在2018年世界杯期間,由于擔心俄英外交風波及反英情緒,不少英國球迷放棄前往俄羅斯觀看比賽。在瑞典對英格蘭的1/4決賽中,有1萬個座位沒有售出。
類似的情況會不會再次發(fā)生?目前,許多加拿大人已經在減少赴美旅行和購買美國產品,他們很可能也會對世界杯敬而遠之。這樣一來,就會造成巨額經濟損失。據(jù)洛杉磯2026年世界杯主辦委員會在2024年的一項研究,訪美球迷的平均消費是普通游客的1.8倍。該研究預計,在世界杯期間美國將比平時多接待15萬名外國游客,這將直接帶來約3.43億美元的消費收入。如果這些游客不來,損失不言而喻。
廣告營銷受到波及
損失的不只是旅游收入。廣告和市場營銷也將受到波及,特別是那些面臨高關稅的產品和企業(yè)。以一家中國電子產品企業(yè)為例,該公司去年10月成為FIFA官方技術合作伙伴,獲得使用FIFA和世界杯標志等營銷權益。在當時,這看似是打入美國體育市場的絕佳機會。但如今,隨著中國產品面臨高額關稅,該公司可能要重新考慮是否還要在美國進行昂貴的市場推廣活動。而它并非唯一的企業(yè)。韓國現(xiàn)代汽車旗下的起亞、阿迪達斯等FIFA合作品牌也面臨類似的難題。
與此同時,一些美國廣告商也已開始收緊預算。今年2月,美國互動廣告局對100位“廣告決策者”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94%的人擔心關稅政策會影響廣告投放,45%已計劃減少開支。
更為深遠的影響
這些都還只是中短期沖擊,從長遠來看,關稅政策的影響可能更為深遠。它可能阻礙FIFA賽后推動的健康、健身和青少年體育項目的發(fā)展,這本來有助于擴大美國足球市場。
FIFA近日剛宣布將投入100萬美元用于建設青少年足球場。這本來該是個好主意,但現(xiàn)在許多家庭已難以負擔孩子的運動開支。體育與健身行業(yè)協(xié)會主席托德·史密斯表示,從2017年到2023年,為一名孩子購置球鞋、球衣、護具和足球的費用上漲了40%到50%。更不幸的是,關稅政策還可能讓這些費用進一步攀升。美國市場上大多數(shù)體育用品都依賴進口,關稅政策將尤其打擊那些本就難以負擔“付費參與”的孩子。
只要關稅政策和緊張局勢持續(xù),美國就難以真正享受到舉辦這項全球最受歡迎、最具商業(yè)價值的體育盛事所帶來的樂趣與紅利。如果繼續(xù)漠視這些問題,那將變成一粒本可以避免的“烏龍球”。(作者亞當·明特,倪可譯)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