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要知道,最耗氣血的,是一個人的念頭!

當你念頭越多,神就不在自己這里了,而附在你所想之物、所愛之人的身上。

就會導致:

凡事定不下來,靜不下來,吃不好睡不好,讀不進去書。

學一會就得看手機,工作一會兒就坐立不安,思考受阻,精神渙散,做什么都很粗糙,沒信心。

慢慢的,就會產(chǎn)生焦慮和更多內(nèi)耗。

養(yǎng)氣血最好的方法是轉念:

減少消耗,少用腦,少生氣,少思慮。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你不需要嫉妒任何人,不需要羨慕任何人,更不必因為任何人起心動念。

你要告訴自己,關我啥事,跟我沒啥關系,愛咋咋地。其實我們不在意,誰都傷害不了我們。

專注當下,多愛自己,多關心自己。

專注于當下,專注于自己。

專注于喜歡的事情。保持身體的覺知,保持獨立守神,了解自己真實的需要,讓身體回歸自然的狀態(tài)。

好好休息,不是玩手機,而是多靜坐冥想,多和貓咪狗狗玩養(yǎng)養(yǎng)花花草草。讓自己的神氣慢慢回來,身體和心靈才會漸漸充盈。

南懷瑾先生很早就預測了現(xiàn)代人的困境,也提供了解決辦法,最好的東西都是不花錢的,全在你自己身上,愿你也能學會。

南懷瑾:生命的能量來自寧靜。

從物理、生理,還是思想等方面看,沒有完全的靜態(tài)。靜態(tài),是一種緩慢的動態(tài),一種延長的現(xiàn)象。

靜是很難得的東西。

宇宙萬物,如我們吃的水果、糧食,觀賞的花木,都是靜態(tài)地生長。靜態(tài)是生命功能的一種狀態(tài)。

換句話說,能源從哪里來的?是從靜態(tài)來的,從空來的。為什么我們忙碌到夜里就要睡覺呢?因為人也需要靜態(tài)。腦筋不休息是不行的。

老子說:“萬物蕓蕓,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p>

意思是說,根是萬物生命的來源,回歸根才是靜,能靜才回歸生命。這就是講靜態(tài)的重要。

學會修復你的身心

借助冥想靜坐,八段錦、站樁等方式,讓我們覺知當下,感知身體。通過簡單的動作,調(diào)整呼吸。

在這寶貴的片刻里,沉浸于平和的氛圍,感受身體的輕盈,思緒漸行漸遠,帶來一種寧靜深層的放松與恢復。

感受大自然

走出房間,融入大自然的懷抱。在靜謐的林間徜徉,感受大地的能量,喚醒心中的平靜與活力。接觸大自然,借助天地間的靈氣和能量,滋養(yǎng)身心。

氣血足,陽氣就足,人的思維就自然清晰,內(nèi)心便明朗和寧靜了。

放下不良飲食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載:“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五谷為養(yǎng)”,認為五谷雜糧是養(yǎng)生的根本。

五谷指“稻、黍、稷 、麥、菽”,即大米、小麥、大豆、小米等,亦泛指現(xiàn)在所有谷類和豆類食品。

“五谷雜糧”本質(zhì)都是植物的種子, 首先種子濃縮了植物的精華,具備旺盛的生命力,也稱之為“生機”或“陽氣”。吃主食的時候,不僅吃了各種營養(yǎng)物質(zhì),還吃糧食的“陽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放下不良作息

休息是恢復氣血的最基本條件,足夠的休息可以減少氣血的無謂消耗。若是熬夜了,會擾亂人體的生物鐘,影響肝臟的藏血和解毒功能,無法獲得充分休息。

請保證每天有高質(zhì)量的睡眠,避免晚于23點入睡,合理安排工作與休息時間,避免過度勞累,使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整。

放下不良環(huán)境

過于潮濕、干燥、寒冷、悶熱的環(huán)境,都會影響到血液的正常運行;若是長期處在臟亂、壓力大、空氣差、噪音污染等環(huán)境中,會影響人的精神狀態(tài),進而耗損氣血。

斷舍離,改善居住和工作環(huán)境,選擇空氣流通、環(huán)境衛(wèi)生、溫度適宜、讓我們感到舒適的環(huán)境。定期清理不必要的物品,簡化生活環(huán)境,減輕心理負擔,讓心情更加舒暢。

放下執(zhí)念,做簡單的自己

我們應該去了知自己,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一切都是因緣變化的,我們要隨緣變化,然后盡可能去培養(yǎng)自己一顆無所得之心。

一份友情也好、一份感情也好,同事之間的一份同事之情也好,也都是要讓它隨緣啊、自在,不要刻意的去要求自己,要求別人。

一切外境都是內(nèi)在的投射,這個世界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我們所有看到的,想到的,對外評判的其實都是自己。

所有的痛苦、煩惱背后都是愛、寧靜和智慧。

我們所要做的,僅僅是換個角度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