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透文史,點擊好看

作者:楊上柳下

編輯:莉莉絲

太宗,作為一個頗具人氣和流量的廟號,從段位上說是“宗字輩”,要低于“祖”,但前綴的“太”又顯示其特殊的身份和凌駕于其他“宗字輩”之上的不凡氣質(zhì)。歷史上的太宗,一般來說都是該朝代的第二位皇帝,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光義、清太宗皇太極等等。

不過也有例外,西漢的第五位皇帝,漢文帝劉恒,在其身后也被上了“漢太宗”的廟號,也算是獨成一家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圖_ 漢文帝劉恒

  • 儒家推崇,文景之治

作為帝王,劉恒在青史留名,主要是寬厚仁愛,這是他和很多帝王的不同之處。他對母親薄太后照顧的無微不至,以“親嘗湯藥”的典故入選孝文化經(jīng)典“二十四孝”,成為唯一上榜的帝王。

在執(zhí)政方面,劉恒注重休養(yǎng)生息,輕徭薄賦,將田賦從十五稅一降至三十稅一,同時還廢除了很多嚴刑峻法,體現(xiàn)了濃厚的民本意識。正因如此,劉恒也成為最受后世儒家推崇的帝王之一。

他和兒子漢景帝劉啟的統(tǒng)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成為歷史上治世的樣板和典范,也為后來漢武帝的西漢盛世局面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漢文帝去世后則獲得了漢太宗的廟號,這也是對此執(zhí)政成果的高度肯定。那么這位西漢的第五位皇帝,為何卻得到了一般是第二位皇帝“專屬”的太宗廟號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圖_ 劉啟(公元前188年—前141年),即漢景帝

  • 西漢當時復(fù)雜嚴峻的政治形勢以致于要抹殺劉恒之前三位帝王的存在感

劉邦身后,太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后來,劉盈的兩個兒子先后繼位,分別是漢前少帝、漢后少帝,從表面上看并沒有什么問題。但實際上高祖死后,朝中大權(quán)全部落入了前朝的皇后,如今的太后呂雉之手。

呂雉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不僅獨攬大權(quán),還不顧當年劉邦“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白馬之盟”,開始大肆分封自己的娘家人為王,如侄子呂臺為呂王、呂產(chǎn)為梁王、呂祿為趙王、侄孫呂通為燕王,將劉漢王朝變成實質(zhì)上的呂氏天下,呂雉已然成為“不是女皇的女皇”,也正因如此,后世將呂雉和武則天并稱“呂武”。

而劉盈身為皇帝,已被母后架空,再加上其生性善良軟弱,實在無能為力,也只好自暴自棄,選擇躺平,做個甩手大掌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圖_ 呂雉

劉盈死后,兩個兒子分別為帝,升級為太皇太后的呂雉繼續(xù)掌權(quán)。這一局面直到呂雉死后才得以改觀。依然忠于劉漢皇室的周勃、陳平等開國元勛們開始反擊,最終擊敗了呂氏一族,將其全部鏟除。周勃等人認為,當時的漢后少帝畢竟是呂雉的皇孫,唯恐遭到清算,于是借口其并非是漢惠帝劉盈的親生兒子將其弒殺,這其實是地道的弒君行為。同時被誅殺的還有劉盈的另外幾個兒子濟川王劉太、淮陽王劉武、常山王劉朝,劉盈一脈基本被完全清洗。這種大規(guī)模的清洗當朝皇室的行為,在歷史上也是較為罕見的。

與此同時,元勛們推舉了當時并無存在感的劉邦的四子代王劉恒為帝,于是劉恒也成為歷史上較少的由群臣推舉出來的“民選”皇帝,主要原因在于劉恒是劉邦的妃子薄氏所生,和呂雉毫無關(guān)系,日后也不會追究這些人清洗呂氏家族的舊賬;其次劉恒在朝中并無根基,是“小宗繼大宗”,也便于這些元勛集團操控和把持,這也體現(xiàn)了重臣們的私心雜念。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圖_ 劉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即漢惠帝

因此劉恒繼位后,漢帝國的帝位傳承就從太子劉盈一脈轉(zhuǎn)為代王劉恒一脈,徹底改頭換面。對于群臣來說,自然要在歷史上盡力抹去劉盈一脈的三位帝王的存在感,這樣才不會在日后被追究其弒君清洗劉盈一脈的責任;而作為劉恒乃至其子孫來說,為了其統(tǒng)治的安穩(wěn),自然也需要淡化處理劉盈一系在歷史上的存在感。

劉恒這個漢太宗的廟號,直接承襲了劉邦漢太祖(謚號高皇帝,結(jié)果給司馬遷以“漢高祖”的名頭流傳至今)的廟號,直接將劉盈父子的三個皇帝“忽略不計”。

而在后世中也有類似的案例,最為典型的莫過于朱棣,朱棣當年也是“小宗繼大宗”,不過比起劉恒的“合法”性,朱棣則是發(fā)動“不合法”的奪位戰(zhàn)爭上位,其繼位后也是不遺余力的消除建文帝的存在感,其死后的廟號也是“明太宗”。當然多年以后,“不肖”子孫“老道士”嘉靖帝出于個人目的將朱棣廟號“升級”為明成祖,這則是朱棣始料未及的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圖_ 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永樂皇帝

  • 作為劉邦的兒子,劉恒被稱為漢太宗也并不為過

雖然從順序上說,劉恒是西漢的第五位皇帝,但從身份上說,劉恒是劉邦的兒子,還是父子關(guān)系,其稱為“太宗”,從實質(zhì)上也算是傳承上的第二代,因此也符合“太宗”的身份。此外,劉恒的上位也意味著他這一支脈從王爺升格為了皇帝,對于其后世來說也是“功德無量”,因此稱為“太宗”也是對其從“家事”方面的高度認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圖_玄武門之變

  • 劉恒也完美的符合太宗“人設(shè)

歷史上的太宗很多名氣都不低,他們除了各有各的文治武功和個人魅力外,還有一個突出的共同“人設(shè)”,那就是多少都存在得位不正,皇族相殘的行為。唐太宗的“玄武門之變”、宋太宗的“燭影斧聲”、明太宗的“靖難之役”,以及清太宗不明不白的上位,以及上位后對莽古爾泰、阿敏等兄弟們的清洗,無一不是都充斥著各種血腥暴力。

而被譽為儒家楷模,一向仁慈為懷的劉恒,其本身上位雖然是群臣推舉,但畢竟也是小宗繼大宗,從結(jié)果來說,也是登上了本來不屬于他的皇位。也正因如此,很多皇族宗室對劉恒的上位并不服氣,尤其是劉邦的七子淮南王劉長。

劉長是劉邦和原趙王張敖的姬妾所生(野史傳言該女在劉邦臨幸前已有身孕,和秦始皇身世的傳說很像),而且深受呂后的寵愛,也就是這些原因,使得其沒有像劉恒一樣成為幸運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圖_ 漢高祖 劉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

劉長后來謀圖發(fā)動政變,甚至還準備了“輦車四十乘”,感覺是要發(fā)動一場西漢版的“坦克閃擊戰(zhàn)”。不過最終未遂被擒?!爸鞔?qū)捄袢嗽O(shè)”的劉恒沒有為難他的兄弟,只是將其遠遠發(fā)配了事。

不料在途中劉長卻想不開,絕食而死。對此劉恒將責任推給押送沿途的官員,認為他們沒有做好飲食保障工作,并處死了很多人。表面上看,劉恒確實寬容大量,但輿論也并不買賬,當時的民眾就流傳著一首民謠,用“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這樣的歌詞表達對劉長的惋惜,以及對劉恒虛偽嘴臉的諷刺。

群眾的眼睛自然是雪亮的,這也真實反映了這位被后世推崇的帝王的另一面。而以上如此種種的行為,也非?!巴昝馈钡馁N合了史上的太宗“人設(shè)”,使得劉恒這個太宗也算是實至名歸。

參考資料:《史記》,西漢,司馬遷著

文字由歷史大學(xué)堂團隊創(chuàng)作,配圖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秦漢史、唐宋史、明清史等,點下方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