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三星,今年的手機市場已迎來四臺Ultra。作為最后一臺超大杯產(chǎn)品,vivo X200 Ultra也算是給今年的手機影像之爭畫上了句號。雷科技顯著感受到,今年影像旗艦們的競爭點從硬件逐漸轉(zhuǎn)變成軟件算法,從能不能「拍到」進化到能不能「拍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那么,vivo X200 Ultra的影像實力到底如何?接下來就跟雷科技一同進入深度體驗環(huán)節(jié)。

35mm主攝,vivo想干什么?

35mm主攝,vivo想干什么?

要說此次vivo X200 Ultra最大的改變,莫過于這顆原生焦距35mm的主攝,這也是除努比亞外,第二家采用35mm焦段為主攝的手機廠商??赡芎芏嘧x者不太能理解,35mm主攝的具體意義是什么,我這里以個人的見解為大家詳細解析一番。

目前主流手機的主攝焦段為23/26mm,而vivo此次使用的卻是35mm,這兩個焦段在攝影中也十分常見,這兩個焦距分別在APS-C畫幅和全畫幅中代表同一個視角,而它們之間的轉(zhuǎn)換系數(shù)就是1.5。也就是說,等效23mm主攝的1.5倍放大正好是等效35mm,順帶一提,X200 Ultra的這塊底和一英寸底的換算系數(shù)也差不多是1.5。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是的,vivo X200 Ultra的主攝傳感器尺寸僅有1/1.28英寸,與真正的一英寸底相比有一定的距離。至于為何不使用一英寸大底,其實也很簡單,在等效焦距為35mm的情況下將主攝更換為一英寸的大底傳感器,就需要一顆物理焦距達到14mm以上的鏡頭,這個體積放在手機上帶來的結(jié)果只有一個:原本凸起就嚴重的鏡頭模組直接進化成「火山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X200 Ultra在同樣拍攝35mm照片時,可以用滿一整塊CMOS和全部的鏡頭,從而獲得更好的成像表現(xiàn)和更高的像素量。

至于vivo選擇使用35mm作為主攝的原因很簡單:這個焦段最接近人眼視野,能夠更好地突出主題,讓人更關注所拍攝的具體畫面和情景,而不是去關注夸張的透視角度,有很強的器材脫離感。

在攝影行業(yè)中也是如此,35mm焦段的適用性非常廣泛,像風光、人像、掃街、特寫等題材都能使用它來記錄,35mm更符合攝影師的使用習慣,相比23mm作為主攝使用頻率更高。

從兩張對比圖中可以看到,得益于這顆35mm焦段的主攝,讓我在構(gòu)圖時不必過于靠近或是遠離物體,也能更專注畫面的主體,排除了不必要的雜亂背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最近發(fā)布的幾款主打影像的機子,不管主攝尺寸是不是一英寸,都可以通過單擊焦段按鈕的方式切換至35mm,這也說明廠商們是認可這個焦段的。

既然大家都知道35mm焦段是個好東西,為什么目前就vivo和努比亞在沿用呢?除了我前文提到的厚度變化問題,更重要的是,35mm焦段對于絕大多數(shù)用戶來說,想要用好它的難度遠高于傳統(tǒng)的24mm焦段。更長的焦段意味著后期裁切的空間更小,構(gòu)圖方面的難度也會增加。

更加致命的是,主攝更換為35mm后就意味著從14mm的超廣角到35mm之間的這一段焦距是完全空白的,哪怕大多數(shù)用戶可能一年都用不上幾次超廣角,但作為一款定位影像旗艦的產(chǎn)品,不應該犯這個基礎錯誤。

那么vivo X200 Ultra是怎么解決這個缺陷的呢?它們用了一個簡單但好用的辦法。

首先,vivo X200 Ultra的主攝和超廣角傳感器為同一顆索尼LYT-818 ,完全一致的傳感器意味著其在畫質(zhì)上沒有任何區(qū)別。基于這一特性,vivo X200 Ultra的超廣角鏡頭是可以通過單擊焦段按鈕從14mm直接切換到28mm,實測在畫質(zhì)上幾乎沒有缺失,從而彌補了14-35mm焦段之間的空缺。

而且實際體驗下來,這顆 1/1.28 英寸和友商的一英寸傳感器在畫質(zhì)層面的差距并不大。事先聲明,這不是為 vivo 開脫。但我不得不承認,比起死磕一英寸傳感器,兩顆 1/1.28 英寸的組合在手機拍攝上的體驗要好不少。

主攝傳感器尺寸變小所騰出來的空間可以讓手機擁有一個真正頂級的超廣角鏡頭。雖說目前絕大多數(shù)用戶使用超廣角鏡頭的次數(shù)極低,但不得不承認 14mm+35mm+85mm 的三攝配置是當下最完美的組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當然,倘若機身內(nèi)部空間再大一點,能夠再塞入一顆 50mm 的獨立人像鏡頭,那么 vivo X200 Ultra 就是我心目中的影像機皇,沒有之一。

沒了一英寸,畫質(zhì)還Ultra嗎?

沒了一英寸,畫質(zhì)還Ultra嗎?

但看到這里,肯定又有讀者想問,作為一臺定位Ultra的產(chǎn)品,沒了一英寸傳感器,它還能叫Ultra嗎?

多說無益,我們直接從樣張開始剖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配合 vivo X200 Ultra 自帶的人文街拍模式,這顆主攝無論是在光線極佳的場景還是一些大光比長焦都能帶來出色的光影過渡。(可惜近幾天廣州天氣一天比一天差,難以發(fā)揮出它的全部實力。)

在正式聊長焦前,我想簡單吐個槽,去年發(fā)布的vivo X200 Pro mini 一直是我的主力機之一,它的影像規(guī)格其實不差,甚至能跟一些旗艦手機掰掰手腕,但它一直存在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點:算法介入太過明顯。

以長焦鏡頭為例,當 vivo X200 Pro mini 超過 70mm 的原生焦段后,算法就會直接介入其中并對畫面進行「優(yōu)化重算」,圖片的清晰度確實是上去了,但真實性卻下降了不少,肉眼一眼就能看出算法痕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而 vivo X200 Ultra 的長焦算法有了明顯進步。

無論是 85mm 的原生焦段還是更進一步的 135mm,照片也沒有出現(xiàn)絲毫的涂抹感,看起來尤為自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此外得益于深吸收藍玻璃和鍍膜技術(shù)和升級版GLC2.0天文鍍膜,vivo X200 Ultra在夜景下,其自研V3+影像芯片顯著提升了色彩呈現(xiàn)能力,確保低光環(huán)境下也能輸出一張觀感豐富的樣張。

蔡司超級「長」焦,好用嗎?

蔡司超級「長」焦,好用嗎?

在發(fā)布會上,vivo 隆重介紹了 vivo X200 Ultra 的第四顆鏡頭——蔡司 2.35 倍增距鏡,顧名思義,它能夠進一步提升長焦鏡頭的畫質(zhì)表現(xiàn)。

至于為什么選擇 2.35 倍,因為在搭配 X200 Ultra 原生 85mm 長焦的情況下剛好就成了一顆等效 200mm 的鏡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使用增倍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未使用增倍鏡)

實際測試下來,在 200mm 端時,能夠非常明顯地看出使用增倍鏡和沒使用的區(qū)別,無論是畫面的亮度、整體的純凈度還是色彩都有了明顯提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如果你想拍攝更遠的景物,借助這顆增倍鏡也能實現(xiàn),另外它還提供了2倍400mm、4倍800mm、8倍1600mm這三種常用倍率,最高可以達到5406mm。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 800mm 的情況下,雖說物體的背景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非常明顯的算法和銳化痕跡,但被攝主體本身的細節(jié)保留相當完整,「91B」的字樣清晰可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到了 1600mm,這個畫面就不用我過多解析了,我原本也對這個極端的望遠場景不抱多大期望,但vivo X200 Ultra 起碼做到了「拍到」,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說完優(yōu)點,我必須來說一說它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最明顯的手感和重量問題我這里就不過多闡述,畢竟大家一眼就能看出裝上增倍鏡的 vivo X200 Ultra 成了一臺手感無比怪異的「相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而最讓我不滿的點是防抖問題,用過相機的讀者們應該都知道,當鏡頭的焦段超過 135mm 后,如果鏡頭和機身都沒有防抖功能的話,成片率會大幅降低,顯然 vivo X200 Ultra 既不可能給這個增倍鏡做防抖,也不可能在機身塞入什么五軸防抖系統(tǒ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所以導致我在使用增倍鏡時,手持 200mm 焦段還勉強能用,一旦焦段提升到 400mm 就必須要上三腳架穩(wěn)定機身了。因此與其說這個增倍鏡是「演唱會神器」,不如說它只是一個能帶來一定新鮮感的大玩具。

當然,如果你確實有一些拍攝日出日落、拍鳥的需求,又不想花大價錢去專門買個超長焦鏡頭的話,用 vivo X200 Ultra 搭配增倍鏡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噢對了,既然提到了增倍鏡,就不得不說一嘴 vivo此次為 X200 Ultra 配備的攝影手柄了,在整體外形設計和功能上它與友商的攝影手柄大差不差,同樣的實體快門按同樣的可調(diào)節(jié)參數(shù)的波輪、同樣的內(nèi)置電池以及同樣的濾鏡轉(zhuǎn)接環(huá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唯一比較可惜的是,vivo 并沒有像友商一樣給這套手柄做一個單獨的 UI 界面,在情緒價值方面還是差了點意思。

vivo 的 SuperRAW,夠?qū)I(yè)嗎?

vivo 的 SuperRAW,夠?qū)I(yè)嗎?

作為攝影發(fā)燒友,小雷一直十分看重手機的RAW拍攝能力,早些年唯一能讓我滿意的只有iPhone一家,但年初發(fā)布的幾款影像旗艦在這方面的進步已經(jīng)遠超我的預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雷科技制圖)

那么vivo X200 Ultra在這方面做得如何呢?從對比圖中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到,SuperRAW所保留的色彩信息遠比RAW文件好很多,能夠回拉出更多的色彩細節(jié);對于一些高對比場景,我更推薦使用這一格式。

但SuperRAW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一張1250萬像素的UltraRAW格式照片占用儲存體積在40M上下,如果像素全開(5000萬像素),體積就會飆升至70M左右。

除了靜態(tài)拍照方面,vivo X200 Ultra 在錄像方面的升級也不得不提,不過受限于圖文的展現(xiàn)方式很難體現(xiàn)出它的優(yōu)勢,如果讀者們感興趣的話,后續(xù)我會讓負責視頻的同事們對它的視頻功能進行深度體驗和剖析。

vivo X200 Ultra的特性就決定了它的周邊配置沒有太多可聊的地方,這里簡單羅列一下:驍龍8至尊版處理器、2K分辨率120Hz蔡司大師屏幕、6000mAh電池、90W有線充電+40W無線充電、衛(wèi)星通信等等,旗艦機該有的配置它都有。

總結(jié):一臺專業(yè)級的「移動影像工作站」

總結(jié):一臺專業(yè)級的「移動影像工作站」

如果單看參數(shù)的話,vivo X200 Ultra相比上一代的提升并不大,但主攝焦段的變化、算法的進一步優(yōu)化以及更專業(yè)的視頻規(guī)格以及多樣的玩法讓它變得更專業(yè)且更Ultra。

不過大家也能看出,vivo X200 Ultra顯然不是為普通用戶打造的標準旗艦,而是為專業(yè)攝影師、影像創(chuàng)作者,以及追求極致影像體驗用戶打造的「移動影像工作站」。

當然,vivo X200Ultra的周邊配置也證明它是一臺徹徹底底的頂級旗艦手機,不管你是需要超強的影像、旗艦的性能還是更專業(yè)的屏幕,它都能夠完美滿足你的需求。

不知不覺,移動影像的發(fā)展已經(jīng)進入到瓶頸期,硬件進化的步調(diào)日趨放緩,想憑借硬件方面的迭代升級做出讓人驚喜的產(chǎn)品相當困難。大部分廠商開始更改自己的研發(fā)角度和方向,不再以堆參數(shù)為重點,而是從消費者的日常需求出發(fā),以使用者的感受作為評判標準。

以后我們評判一張照片的標準也不再是依靠亮度和畫質(zhì),而是用能打動人、有生命力的特性讓影像得到升華。如何提升照片的主觀價值成為一個新的課題,未來的好照片,與我們傳統(tǒng)印象中的好照片可能不是同一種「好」,但一定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