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Type
在看??聜鞯暮绽瓎柫藗€問題“為啥哲學家很多都是鈣?”
嚴格來說,“很多都是鈣”這個描述不準確,因為在哲學界當一輩子老光棍的更多,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很少,少到離譜。
和隔壁心理界鶼鰈情深榮格夫婦和好歹還有個老婆的佛洛依德比起來,哲學家們的情感生活真的很成問題。
哪怕蘇格拉底這位大神仙的老婆都是個潑婦,飲酒就義前干的第一件事是先把老婆送走,和剩下的兄弟們一起喝酒上天。
叔本華更不談了,鼓起勇氣撩妹獻葡萄還被嫌棄到妹子把他寫進日記里吐槽,被創(chuàng)傷到一輩子都在抑郁和厭女里度過。
克爾凱郭爾是個作王,好不容易有妹子愿意嫁給他了,臨了悔婚,最后又后悔。
去某度上搜索“康德”“老婆”,你會發(fā)現(xiàn)一群標題黨“光棍康德的幸福生活”。他年輕的時候暗搓搓想過要結(jié)婚,還有傳暗戀過伯爵夫人但都沒有實錘,唯一有實錘的就是他沒有性生活,然后每天準點散步像個人間小鬧鐘。

△康德
尼采苦戀莎樂美,但因為是個媽/妹寶男,搞到最后不歡而散,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里也開始有厭女傾向。
處于中間地帶的是薩特和波伏娃最有名的開放式關(guān)系,但這種模式好不好就見仁見智。在期間兩個人都有合法出軌的行為,但是否簽訂了開放式關(guān)系契約兩個人都能接受就不一定了,愛情畢竟是具有排他性的,波伏娃肯定也有很想砍死薩特的時候。

△薩特(左)、波伏娃(右)
算起來家庭生活幸福的,一下子能想到的大概也就個海德格爾和一個黑格爾(歡迎補充)。
啊,雖然海德格爾也被綠過。
同性戀陣營這一塊也并不是happy ending。
維特根斯坦嚴格來說應該算是雙性戀,他以前有個未婚妻叫瑪格麗特,他也對瑪格麗特有過一段精神迷戀,可惜的是瑪格麗特不太喜歡他,覺得他非常怪異。而他對瑪格麗特的精神戀愛也不是真愛,他明確地意識到自己只是在以瑪格麗特為藍本,想要從精神上把她塑造成一個更優(yōu)越的東西。

△維特根斯坦(右)
后來他有過幾段同性戀感情,第一段是和品生特,還有一個聽過他課的弗朗西斯在一起作為同性伴侶。品生特大概率只是把他當成一個朋友,還在日記里寫“感覺維特根斯坦這個人有點瘋”。但維特根斯坦很愛他,在品生特死后痛不欲生,把《邏輯哲學論》題詞獻給了他。
第二段同性戀感情弗朗西斯對他幾乎可以算得上是癡迷,但維特根斯坦在此期間顯露出典型的不安全型依戀和回避傾向,他喜歡每靠近一步就往后退一步,直到弗朗西斯也逝世之后又悲痛欲絕,感受到自己對他的愛,關(guān)于維特根斯坦的心理剖析可以之后再詳細展開。
和維特根斯坦糾結(jié)不一樣,???/a>就很明白,只要自己爽了就好。

△???/p>
他的性伴侶從作曲家到哲學同好不一而足,暫不提他沉迷美國舊金山同性戀浴室的那段時候。他簡直是同性戀界的花花蝴蝶,黑暗三角得分很高的??聫膩矶紱]有說愛過特定的某一個人,他只愛所有好看的男人。
因為他后期的研究方向和一貫反人文主義反道德符號的特性,??聦Π閭H關(guān)系還有性行為的觀念和正常人很不一樣。他將同性戀行為看成一種值得游戲的禁忌,超越自己的體驗。他有一次向一位學生表示,同性戀不合法的時代經(jīng)常要擔心警察會來抓他才刺激,后來合法了他反倒覺得沒了內(nèi)味兒。
再從對哲學家感情生活的漫談拉回為什么許多哲學家都是同性戀。
其實這樣掰著手指頭算下來也不能說許多,只能說有很大一部分比例。
先從歷史大背景開始看,希臘時期就已經(jīng)盛行同性戀,而且同性戀行為是一種高尚的行為。最早的“柏拉圖式”愛情其實就是用來形容同性之愛的,簡單概括一下中心思想可以說是“異性戀是為了繁殖,同性戀才是真愛。”
在這里將勉強提出幾個假說。
第一,結(jié)合當時的文化環(huán)境來看,不太難以理解。女性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處于男性的從屬狀態(tài),不太會接受男性同等的教育。即使上流人家的女孩也很少學習哲學,這就導致了男女兩性之間沒什么共同的話題。那個時代的男人上聚會找男人吹牛聊天講哲學,在柏拉圖筆下會在宴會上對美男子產(chǎn)生好感的蘇格拉底也喜歡顯擺。
所以嚴格說起來那也不能算是一種先天性的同性戀,不一定必須要有性行為,而是一種靈魂共鳴之后的同伴精神柏拉圖之戀。
那時候經(jīng)院時代還沒有洗劫過人們的三觀,人們對同性之間的性行為也并沒覺得有什么好罪惡的。
第二,在當代維特根斯坦那個時代,學習哲學的還是屬于男多女少。英國剛開始創(chuàng)辦大學大部分都是為了培養(yǎng)傳教士,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女性上大學的。這樣又回到了類似的情況,和男性伙伴精神共鳴已足夠有趣,還要什么自行車呢?
赫拉的心理學觀點:
在心理學中,心理學家會將人的技能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工具性,第二類是表達性(Cheng, 2005)。工具性符合傳統(tǒng)價值觀對男性的要求,比如修理家電、狩獵、甚至是打斗。表達性則是女性傳統(tǒng)觀念,比如社交、合作、溝通。
但最近的社會心理學研究已經(jīng)表明,工具性和表達性并不是男女的刻板印象角色。男性也可以擁有很高的表達性,女性也可以擁有高的工具性。而這類混合了兩種技能類型的雙性人,在處理生活和情緒方面更加游刃有余。
回到哲學家為什么有很大比例都是鈣的觀點,在閱讀一系列哲學家作品和人物傳記中補充的私人書信里,不難看出哲學家大部分都是表達性很高的一個群體。表達性不高的人首先寫不出這么多書,運用語言來表述清晰自己的想法都有困難就更別提這本書能不能名垂青史了。所以我們首先可以接受第一個假設(shè)——哲學家這個行當?shù)娜腴T標準要求表達性很高。
在表達性高之后又引起了連鎖效應,高表達性代表了更為敏銳的情緒感知度。
順著這條線繼續(xù)推理下去,再加上之前Type環(huán)境論,哲學家們?nèi)菀妆簧磉吢斆饔指行缘耐詡兾彩且患泻艽蟾怕实氖铝恕?/strong>
最后,同性戀從神經(jīng)學上來說可以分為神經(jīng)型和后天型,上述兩個假設(shè)只針對后天型。
哲學家是一個很主觀的職業(yè),失個戀、參個軍,日常生活里發(fā)生的一些事件就很容易影響到他們哲學思考的出發(fā)點,甚至就連他們的童年成長和原生家庭都能從論調(diào)中窺知一二。
所以為了更好的理解他們的想法,我們應該抱著一視同仁的八卦心態(tài)去八卦所有哲學家的生平事跡,不論他們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