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振翅的瞬間,一場無聲的殺戮悄然開啟。五種瘧原蟲——惡性、間日、三日、卵形、諾氏——潛伏于按蚊體內,以人類為戰(zhàn)場,展開一場跨越千年的“霸權爭奪戰(zhàn)”。它們各懷絕技,割據(jù)全球,甚至能潛伏數(shù)年、跨界感染!今天,讓我們直擊這場“五瘧爭霸”的真相!

【第一幕】五瘧檔案:生活史大起底

所有選手均需完成“蚊子→人→蚊子”的循環(huán),但細節(jié)暗藏殺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科普彩蛋:間日瘧和卵形瘧的“休眠子”像定時炸彈,可潛伏肝臟數(shù)年;諾氏瘧原蟲原是獼猴專屬,因人類砍伐森林被迫“跨界營業(yè)”!

【第二幕】癥狀擂臺:誰讓人類最痛苦?

1.惡性瘧原蟲--“非洲死神”

癥狀:超高熱、抽搐、昏迷、腎衰竭。

終極大招:引發(fā)90%瘧疾死亡,腦型瘧致死率超50%、孕婦流產(chǎn)、兒童夭折。

2.間日瘧原蟲--“復讀機之王”

癥狀:隔日寒戰(zhàn)高熱,貧血虛弱,反復發(fā)作,休眠體潛伏存在。

陰招:導致全球80%瘧疾復發(fā),貧窮地區(qū)勞動力“慢性死亡”。

3.三日瘧原蟲--“慢性毒師”

癥狀:72小時低熱,腎病綜合征(尿液似濃茶)。

暗招:慢性腎病主要誘因,潛伏期長達10年。

4.卵形瘧原蟲--“鏡像殺手”

癥狀:類似間日瘧但更溫和,易誤診。

絕活:休眠體+活躍裂殖雙模式切換,妊娠期感染致流產(chǎn)率提升4倍。

5.諾氏瘧原蟲--“跨界新貴”

癥狀:24小時高熱,誤診率70%,一周致死。

絕招:人獸共患,爆發(fā)性社區(qū)傳播,24小時極速重癥化。

冠軍警告:惡性瘧原蟲仍是頭號殺手,但諾氏瘧原蟲正隨森林開發(fā)加速蔓延,未來或成新威脅!

【第三幕】全球版圖:五瘧的“黑暗領地”

1. 惡性瘧原蟲非洲霸主”,撒哈拉以南非洲為主戰(zhàn)場(占全球94%),南美亞馬遜流域和東南亞邊境(緬甸、柬埔寨)為副戰(zhàn)場。

2. 間日瘧原蟲亞拉雙冠王”,東南亞、拉丁美洲是主陣地。

3. 三日瘧原蟲佛系游俠”,非洲、東南亞散在分布。

4.卵形瘧原蟲中西非攪局王”,非洲中西部、西太平洋島嶼為主,偶在東南亞“客串”。

5. 諾氏瘧原蟲東南亞新貴”,流行于東南亞地區(qū),馬來西亞病例最多,伐木工、叢林探險及原住民為高危人群。

地圖冷知識:中國本土瘧疾已清零,但輸入病例中惡性瘧占70%,間日瘧占25%——出國歸來發(fā)熱務必警惕!

【第四幕】終局之戰(zhàn):人類反攻指南

1.科學預防:

防蚊必備:蚊香蚊帳、紗窗、防蚊噴霧、長袖衣褲

高危區(qū)旅行必看:備青蒿素類急救藥、遠離獼猴、發(fā)熱后及時就醫(yī)篩查瘧疾

致命誤區(qū)

? 瘧疾不是“熱帶病”!輸入病例可引發(fā)本地傳播

? 無癥狀≠安全!間日瘧和卵形瘧原蟲休眠體能潛伏數(shù)年

2.精準狙擊

及時診斷:非洲歸國人員有癥狀時及時篩查和診斷,同時警惕“無癥狀帶蟲”。

及時用藥:確診后,遵醫(yī)囑全程、足量服藥。

3.中國智慧

“1-3-7”防控模式:中國消除瘧疾成功的關鍵,即1天報告病例、3天調查、7天處置。

青蒿素1970年代中國發(fā)現(xiàn)了青蒿素——基于青蒿素類藥物聯(lián)合療法(ACTs)的核心化合物,當今全球最有效的抗瘧藥物。

結語

瘧疾從未遠離人類!全球每年2.4億人感染,60萬死亡——每1分鐘就有一名兒童死于惡性瘧。五瘧爭霸的背后,是貧困、氣候變暖與抗藥性的三重危機。防瘧之戰(zhàn),從防蚊開始!

來源 :寄防所-周瑞敏,李素華,趙曉飛,紀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