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如有句話所說:你在意什么,什么就會折磨你;你計較什么,什么就會困擾你。

其實有過較真經(jīng)驗的人都明白,當(dāng)自己選擇較真的那一刻起,其實自己的心情就早已遭受到其中影響了。

甚至,很多人因為與人較真,想不通,放不下,氣不過,搞得自己吃飯不香,睡覺不酣,整日臉拉得老長。

最終,影響到了生活質(zhì)量不說,連手頭的工作都逐漸報廢了,到頭來什么也沒得到,反而容易氣出病,浪費了人生大好時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越較真,越吃虧

我們自己的生活要為自己而活,并不能因為聽見別人說什么,看什么,做什么,然后就把自己搞亂了。

如果總是容易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人活著就容易進入高壓狀態(tài),最終引發(fā)心理健康問題。

畢竟,人在極度關(guān)注他人,甚至渴望自己被所有人認可的時候,也就意味著自己也害怕被他人否定,忽視。

最終,過度的懷疑和擔(dān)心,只會導(dǎo)致自己的心思變得愈發(fā)敏感,心理更為脆弱,甚至演變成了心態(tài)上的負面。

于是,由于人自身的本能的抵抗,避免不了在無形當(dāng)中找茬,無事生非,越來越喜歡與人較真。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與人較真,一方面在于想要突出存在感,另一方面就是自己太敏感,心胸窄,忍不了,容不了,更是理解不了他人。

禪宗中有段經(jīng)典對話:

寒山問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尤其成年人,一定要練就這一種本事,遇到問題不較真,遇到爛人小人不搭理。

如此,心寬似海,宰相肚里能撐船,那么自然不會動不動就不服氣,更不會跟誰都較真。

最終,活得越來越淡定,越來越從容了。

越較真,越失去

其實,很大一部分人之所以較真,不是說為了貪便宜,而是忍不了自己吃虧受委屈。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在這個世界上,是人就要吃虧,是誰都要受委屈的道理?

道理也很簡單,無論一個人多么優(yōu)秀或強大,都會遭遇到一些超過他能力范圍的問題和挑戰(zhàn)。

這個時候,是人都會有情緒,是誰都可能因此變得固執(zhí),較真。

所以,很多喜歡較真的人,其實本質(zhì)上就是喜歡追求完美,而是對自己,對他人都是帶著一種特別高的要求來對待的。

最終,結(jié)果不如人意,心理不平衡,然后就各種作妖,各種折騰。

其實,人無完人,我們自己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那你又怎能肯定自己所遇到的人都是能讓自己滿意的?

而且,你越是向別人證明什么,最后自己就越過得疲憊,而是你也會掉進一個較真循環(huán)的困境里而無法自拔。

聰明人,做人通常都更喜歡示弱,而不是較真。

畢竟,示弱帶來的東西,其實比較真和逞強來得更多。

如果一個人總是看不慣這個,喜歡較真那個,那么最終就會養(yǎng)成爭強好勝的性格。

到頭來,你較真的過程,無非是在加劇對自我,以及對身邊人的傷害罷了。

做人,真的不能再太較真下去了

《小窗幽記》中寫道:“辯不如訥,語不如默?!?/p>

人生在世,與其較真,不如沉默。

哪怕你真的較真,也只能對自己較真,對個人的事較真。

如果對自己和他人的事較真,說白了就是對別人較真。

而這種情況,你越較真,則越吃虧。

其實,多數(shù)人之所以較真,看似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爭取自己的權(quán)益,但實際上是已經(jīng)掉進了一種自證陷阱而不自知。

你要知道,你對外界的事物越較真,其實就越容易損耗自己的能量,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唯有隨時隨地可以大方放下,不再較真,不去糾纏,努力做好自己的事,過好自己的日子,就已經(jīng)很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