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青新聞網(wǎng)

武旌是一位常駐上海和倫敦的新興藝術家,長期致力于探索技術、人性與自然之間的共生關系。最新作品《A night out in Piccadilly Circus》中,武旌將個人生活經(jīng)驗轉(zhuǎn)化為一場視覺奇遇。作品以布面丙烯繪制,一匹白馬從倫敦地鐵口沖出,穿越由機器人、動物與人類混居的城市圖景。場面既幽默又超現(xiàn)實,具象與幻想在畫布上融合交織。畫面靈感來源于藝術家在倫敦街頭的真實漫步,捕捉城市的混雜能量,并以荒誕的視覺語言重新演繹日常經(jīng)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A night out in Piccadilly Circus, 2025

布面丙烯

80x60cm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A night out in Piccadilly Circus, 2025

局部

這匹象征性的白馬突破城市秩序的規(guī)訓,釋放出詩意的反叛瞬間。畫面在幽默與批判之間游走,不僅傳達出都市異化的體驗,也映射了現(xiàn)代城市中幻想與現(xiàn)實之間日益模糊的界線。然而,這種圖像化都市想象,在多元與幻想的美學包裹下,人于科技的沖突是否被抹平?圖像的美感取代了對現(xiàn)實社會張力的剖析,這是本作值得反思的維度。

相比之下《太空》系列更像一組沉靜的視覺詩。該系列共包含七幅數(shù)字藝術作品,每一幅都構建出一個靜默的未來片段。浮游的幾何結構、類人形生物與無重力空間共同勾勒出一個技術高度發(fā)展的后人類文明。藝術家營造了一個既疏離又親密的未知空間——未來生物與機械系統(tǒng)共生的可能形態(tài)。在《Space No.1》中,抽象而柔和的圖形漂浮于空白背景之中,仿佛處于太空或顯微鏡視角下的生命樣本。色彩以中性色調(diào)為主,融入淡綠、灰藍,傳達出靜謐且沉思的氛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太空No.1, 2023

無酸藝術紙, 藝術微噴

47x62cm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太空No.3, 2023

無酸藝術紙, 藝術微噴

49x65cm

這個系列描繪生物機械化的人物與她們手中的“機械動物”之間的情感聯(lián)結。背景由柔和漸變烘托氣氛,色調(diào)溫暖且富有包容感。女性角色身穿解構式的高科技服裝,機械構件與有機皮膚無縫融合,有的耳朵帶有接聽裝置,又似動物的聽覺擴展器官,暗示著人與其他物種之間的感知共享。

人物主體所抱持的動物生命體并非純粹的自然生物,而是一只結構復雜和器械構成的擬生機械動物。連接女性和動物的多條電纜,形象化了神經(jīng)或能量的流動,仿佛這兩個生命體正處于一種同步、協(xié)同的“共棲”狀態(tài)。

隨著系列推進,作品中的圖形變得更加復雜。《Space No.3》與《No.5》中可見交織與重疊的幾何結構,既像細胞分裂的動態(tài)圖景,也仿佛未來機械器官的構件圖。畫面構圖極度克制,留白精致,增強了每個形體的象征性存在。

而在《No.4》與《No.7》中,色彩逐漸跳脫出內(nèi)斂,出現(xiàn)了突出的紫藍與亮銀調(diào),形成情緒上的高潮。它們像是某種生命演化過程的臨界狀態(tài),作品中透明與重疊的圖層隱喻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多重關系的交織——是自然與人工智慧的共生模型,也是對后人類時代審美秩序的挑戰(zhà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太空No.4, 2023

無酸藝術紙, 藝術微噴

56x74cm

相比傳統(tǒng)的科技未來主義視覺(如賽博朋克的喧囂與鋼鐵美學),武旌的《Space》更接近一種“生物未來主義”的靜觀式美學,類似奧拉維爾·埃利亞松與安妮卡·伊的抽象實踐。她的未來想象不是冷酷的機器系統(tǒng),而是一種被情感與生態(tài)意識調(diào)和過的視覺哲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太空No. 5, 2023

無酸藝術紙, 藝術微噴

64x64cm

不過,這些圖像視覺符號的“裝飾性”過強,可能削弱了其在敘事層面的深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太空No. 7, 2023

無酸藝術紙, 藝術微噴

57x76cm

武旌的作品為當代表達注入了強烈的視覺哲思,他擅長營造細膩、沉靜而結構復雜的圖像空間。這些作品超越技術再現(xiàn),提出了對未來美學、生態(tài)倫理與人機關系的獨特表達。然而,當他的圖像逐漸建立起自己的視覺語言體系時,也需不斷警覺于樣式化的自我循環(huán)與文化符號的表層化趨勢。真正的未來藝術,不僅需要描繪愿景,更要制造裂痕,讓觀眾從舒適的審美中抽離,進入不確定與思辨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