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nóng)村山區(qū)和丘陵地區(qū),山有各種各樣的地形地貌,民間根據(jù)山的形狀,將其分描述為動物和器物,“伸手摸著案,積財千萬貫”這句俗語中的“案”,就是一種器物名稱。

“案”字,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釋義為“狹長的桌子、架起來的砧板或擱板、古時進食用的短足木盤”。
在我國唐代以前,桌子和櫈子還沒有發(fā)明和推廣時,“案”就起到桌子的作用,到唐代以后,桌子和櫈子廣泛使用后,“案”的使用范圍就越來越窄。
使用比較多地方,有三種地方。
一是古代讀書人的書房,“案”成為書房的一種標配;
二是肉鋪和廚房,不過不單獨稱“案”,而是稱“案桌”;
三是祭祀用的供桌,實際上是古代的“案”,但民間已不再稱“案”,而是稱“桌”了;

四是古代官員辦公的桌子和審理案件的桌子。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案桌”,現(xiàn)在“辦案”的名稱也就由此而來。后來“案桌”這個名稱被肉鋪和廚房了,官府也就稱之為“辦公桌”。
現(xiàn)在,除了肉鋪和廚房還稱“案桌”外,其他地方的使用,都將“案”稱為“長桌”或“條桌”,可能是與肉鋪和廚房的“案桌”劃清界限,以免混淆。
這句俗語中的“案”,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全稱為“案山”,也就是陽宅和陰宅前面,像狹長的桌子一樣的山。
民間前陽宅和陰宅前面的山稱之為“朝案”,實際上是兩種不同距離的山,“朝”,即朝向之山,相對于案山來說要遠一些,也要高一些。而案山相對于朝山來說,則要近一些,低矮一些。
前面將“案”的背景介紹了一番,下面就來解讀一下這句農(nóng)村傳統(tǒng)俗語。

一、伸手摸著案
這話的字面意思接近于口語,比較好理解,意思是說,一個人在椅子或櫈子上坐著,伸出雙手就可以夠著桌子。并能夠把雙手放在桌子上。
對于陽宅和陰宅來說,這是一種形象生動的比喻說法,把陽宅和陰宅比喻為一個人坐著的人,把前面的比較小的山或高地比喻為“案”,坐著的人伸出雙手就可以摸到到前面的桌子,且可以把手放在桌子上。
民間將這種意境,象想為讀書和做官辦公的場景,寓意家里出讀書人和做官的人。
民間對“伸手摸著案”的場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主要有兩種。
一是指案山離陽宅和陰宅比較近。這種觀點認為,只有在陽宅和陰宅前面離得比較近,才能夠伸手就可以夠著“案”,如果離得太遠了,手就難夠著了。

當然,這種說法,既要求案山要近,同時也要求案山的高度要適中,這樣的案山才算好案山。
二是指案山的高低適度。這種案山的遠近無所謂,但是,要高低適度。通常來說,這種案山的高度,以人背靠朝門站著,從目視的水平線來看,應該在陽人的腰和胸之間,即人站著,案到腰,坐著案到胸。這樣才是真正的“伸手摸著案”。
如果案山低過膝蓋,或者高過頭,這樣的人伸手雖然能摸著,但案過低可過高,都是不適合的,人坐在這樣的案前,有案,坐著讀書,或者辦公,是夠不著的,至少是不舒服的,不算是“伸手摸著案”。
再說,如果案山距離陽宅和陰宅太近,雖然案山不高,但是,還是會讓人有一種緊逼的感覺。同時,也對明堂的格局有損,即明堂受阻,或者不周正,與“明堂容萬馬”的說法有悖,其環(huán)境不太理解。

以上兩種說法,各有各的道理,誰也不能說法誰,因此,“伸手摸著案”的距離遠近之說,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權(quán)衡認證,一般來說,也就是各說各話。
這種爭論也很正常,對于民俗來說,很多的說法是沒有統(tǒng)一答案的。
二、積財千萬貫
這話中的“貫”,是古代銅錢的一個單位,古時用繩索串銅幣錢,一個銅幣為一文,一千文為一貫?!扒f貫”是一種夸張的說法,形容家里的財富很厚實,錢財很多。
民間因為對“伸手摸著案”有兩種說法,對能夠帶來“積財千萬貫”的結(jié)果,也有兩種說法。
一是聚氣可聚財之說。這種說法,源于案山離陽宅和陰宅較近,如此,陽宅和陰宅與案山之間就可以聚氣,可以提升家庭或后人的運勢,尤其是財運,家庭或后人就可以富裕起來。

二是案山聯(lián)想之說。古代認為,陽宅和陰宅有案山,不管距離遠近,讓人聯(lián)想到家里孩子或后人,有可以讀書的桌子,同時也是辦公的桌子,家人或者后人通過讀書做官,進行社會高屋,從而得到財富。也可以將知識轉(zhuǎn)化為財富。
這些說法,只不過是民間對財富追求的一種美好愿望而已,是一種民間習俗演變而來的民間信仰。
從環(huán)境學的角來說,陽宅和陰宅前面有案山,說明前面的山有層次感,即朝山比案山高,這樣能給人一種心胸開闊,積極向上的感覺。同時,對有利于藏風納(聚)氣,讓環(huán)境更舒適。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陽宅和陰宅前面有案山,與家里是否出人才和家里能否積財,沒有任何關(guān)系。這些都要靠個人的努力,以及好的機遇,才能獲得。我們在解讀這種俗語時,只能作為一種民俗文化進行了解,不能讓唯心論的觀念所束縛。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