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企業(yè)比拼的是福利待遇和晉升機會;現在,一個全新的“競技場”悄然展開——誰的員工更健康、誰的組織更具活力,正成為職場管理的新課題。減重,這一原本屬于個體選擇的生活議題,正在轉化為全員參與、企業(yè)推動的“集體工程”。4月27日,前程無憂發(fā)布職場健康管理的專項調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調查顯示,有38%的受訪者自評“超重”、6%的人“過輕”、3%的人自認為“肥胖”,整體超重率仍然偏高。值得關注的是,有將近一半的職場人在工作后體重明顯增加。一位來自電商公司的運營主管透露:“每到季度考核前,壓力爆表,經常暴飲暴食,皮質醇飆升,兩個月胖了15斤。”在高壓行業(yè),這種“壓力型肥胖”尤為常見。特別是在客服、設計、教育培訓等工作節(jié)奏緊張的崗位群體中較為明顯。

調查顯示,“久坐辦公”(日均坐姿時間≥8小時)被77%的受訪者認為是導致發(fā)福的關鍵因素。此外,52%認為“工作壓力大,新陳代謝減慢”是誘因,50%的人歸因于“飲食不規(guī)律”,43%受限于“運動時間不足”。這些典型的“打工人式生活”習慣,正在持續(xù)影響健康防線。

值得注意的是,39%的受訪者表示“睡眠不足”也是致胖因素。21%的人因為應酬增多攝入過多熱量,20%的人因午休時間短而“狼吞虎咽”,均對體重控制形成挑戰(zhàn)。

在多重因素的推動下,企業(yè)對健康管理的投入顯著上升。近日,某公司因“減重協議”而登上熱搜:設立了千元獎勵基金,員工達到減肥目標即可獲得相應獎金。調查發(fā)現,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開始實施多樣化的健康計劃,其中包括提供健康餐飲服務,如低卡食堂、營養(yǎng)配餐;為員工安排定期體檢;配備健身設施或站立辦公桌;組織各類運動課程,如瑜伽、工間操等。

這些措施正逐漸成為“標配”,一方面響應《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的倡導,另一方面也在塑造企業(yè)的文化氛圍與雇主品牌。“過去企業(yè)拼‘誰加班多’,現在是拼‘誰健康多’”,一位HR負責人如是說。

從員工角度來看,企業(yè)的健康激勵大受歡迎:75%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愿意”參與企業(yè)組織的減重計劃,22%視激勵力度決定參與度,僅有4%表示無興趣。可見,只要機制合理、方式得當,健康管理完全可以成為企業(yè)與員工之間的“共同目標”。

調研中,78%的受訪者認為企業(yè)推動體重管理可“提高員工健康水平、降低醫(yī)療支出”,67%表示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58%認可其在“增強凝聚力與歸屬感”方面的作用。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解麗

編輯/倪家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