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鑄是一名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員,一位久經(jīng)考驗的忠誠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然而,這樣一位老革命家卻和一母同胞的兄長關系僵硬。
其實,陶鑄也想挽回兄弟之情,可奈何其兄陶耐存實在令他失望。
陶鑄和兄長陶耐存相差兩歲,小時候,他總是跟在哥哥身后,受其庇護。那是一段直到晚年都讓陶鑄回味無窮的美好記憶。
他們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中,父親陶鐵錚思想開明,從湖南南路師范學堂畢業(yè)后就參加了同盟會,擔任過一段時間的煤運官。

然而,國民政府貪污之風盛行,一身正氣的陶鐵錚如何能忍受,于是堅決辭官,回鄉(xiāng)創(chuàng)辦了小學,當起了小學老師。
陶鐵錚同情窮人,時常拿出家產(chǎn)為窮苦人打官司,斗豪紳。但這樣一來,恨他的豪紳與日俱增,以李有定、劉玉貴為首的豪紳更是要置他于死地。
一日,李有定和劉玉貴以巨資收買了縣團防局局長黃子珠,誣陷陶鐵錚私通土匪。黃子珠受賄后,立即派人將陶鐵錚和其胞弟陶柏生一起抓到了獄中。
陶家人百般營救,卻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看著陶鐵錚兄弟倆被殺害。
父親遇難時,陶鑄和哥哥正在學校念書,突然一個中年人闖進教室,將噩耗告知了兄弟倆。突如其來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兄弟倆當場愣在原地。

待兄弟倆趕回家中時,父親的遺體已經(jīng)裝入棺槨,兄弟倆趴在棺材上號啕大哭。
陶鐵錚的妻子董唐姑是一個性格剛毅的女子,她獨自料理了丈夫的后事,指著丈夫生前的血衣對兩個兒子說:“此仇不報,你們枉為陶氏子孫!”
懷著對仇恨的執(zhí)念和母親的悉心照料,陶鑄兄弟倆逐漸長大,他們立志要打倒土豪劣紳,為窮人翻身而努力,為報殺父之仇而活著。
1926年,陶鑄兄弟倆考入了黃埔軍校,并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開始革命生涯。一路走來,陶鑄始終堅定著自己的理想,可他沒有想到的是,兄長卻背叛了曾經(jīng)的誓言。
1933年的時候,陶鑄被捕入獄,其間妻子曾志托同事徐任吾給陶鑄送了一封信,誰料,信剛送去沒多久,就有特務按照地址找了過來。幸好曾志當時用了假的地址,否則性命難保。
后來,曾志從徐任吾口中得知,特務之所以如此迅速出動抓人,就是因為陶鑄的哥哥陶耐存泄露的。

原來,在1934年的時候陶耐存被捕變節(jié),因其書、文俱佳,國民黨福州警備團任命其做了團長的書記官。陶耐存之后又把徐任吾接去做了司書。
徐任吾把曾志的信交給陶鑄后,順嘴向陶耐存提了一下,結果陶耐存卻將此事告訴給了叛徒。叛徒立即帶人從陶鑄身上搜出了這封信,按照信上的地址找了過去,想要順藤摸瓜把曾志也找到,但沒想到曾志并不在。
1937年,陶鑄和曾志被派到武漢工作,就住在徐任吾處。很快,陶耐存就得知了消息,傳話說想要見見弟弟和弟妹。
陶鑄原本是不想見自己這位變節(jié)的兄長的,但考慮到他并沒有出賣過同志,兄弟倆又多年未見,最終還是被親情撼動,答應見面。

見面當天,天氣陰寒,陶耐存夾著冷風來到了徐任吾處。兄弟見面,小時候的記憶一擁而上,驅除了外面的寒冷。
吃飯的時候,陶耐存看到陶鑄身上只有薄薄的一層衣服心疼不已,便將自己身上一件毛料衣服脫了下來送其御寒,陶鑄還有些感動。
飯畢,陶鑄和曾志離開,回家后他就將那件衣服掛在了一旁。一日,他準備拿去晾曬,卻從口袋里掏出一張字條,打開一看,陶鑄瞬間罵出聲:“這個家伙實在可恨,居然還加入了藍衣社!”原來,那張字條正是特務組織藍衣社的便箋。
從此之后,陶鑄再也不允許家人與兄長聯(lián)系。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