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nèi)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被稱為兵仙、神帥的韓信,人生經(jīng)歷頗為傳奇。
從乞食的落魄少年,逆襲成為指揮千軍萬馬的將領。
最終卻因功高震主,三十五歲就死于非命。
他短暫的人生,留給歷史的不只是那些用兵如神的戰(zhàn)役,還有不少由他造就的成語。

“胯下之辱”與“一飯千金”
韓信生于淮陰,早年父母雙亡,家境貧寒。
他身材高大,在外行走經(jīng)常背著一柄劍。
有一天,街上一個屠戶看到了韓信,就故意欺負他。
當著眾人的面,那屠戶說:
“你要是有種,就用你的劍刺我;要是認慫了,就從我褲襠下面鉆過去。”
自古殺人償命,韓信并沒有因這幾句言語上的羞辱就逞匹夫之勇。
沉默了一陣后,他真的趴在地上,一步一步地爬了過去。

這一“胯下之辱”在當時引得圍觀的眾人哄笑,可后人卻讀懂了韓信的隱忍與遠志。
若不是此時的隱忍,哪里還有后來的“兵仙”呢?
韓信能有后來的成就,還要感謝一個人——漂母。
那時的韓信,既沒門路做官,也沒有什么賺錢的營生,只能靠四處蹭飯度日。
他一連幾個月在南昌亭長家里吃住,亭長妻子嫌他吃得多,干脆就提前做飯。
等到韓信來時,什么飯菜都不剩了。
韓信也明白了,這是逼著自己識趣離開。
走投無路,他只能餓著肚子,到淮水邊釣魚。

位老婦人正在岸邊洗衣服,看到了就快要餓昏過去的韓信。
見他實在可憐,好心的婦人給他拿來了飯食,接濟了他一段時間。
多年后,韓信封侯,衣錦還鄉(xiāng)。
一朝榮耀不忘舊情,他賜給這位老婦人千金,以報答昔日的恩情。
這便是成語“一飯千金”的典故。
“胯下之辱”與“一飯千金”,構成了韓信落魄困窘的少年時期。
物質(zhì)困頓,精神強大;為求理想,甘吞屈辱。
他能忍常人不能忍,也始終將一飯之恩記在心里。

“國士無雙,略不世出”
為建立一番功業(yè),實現(xiàn)理想,韓信初投項羽營中。
那時候韓信的職位是帳外執(zhí)戟,顧名思義,就是拿著戟在帳外站崗的保安。
被冷落多年,無人賞識,韓信便又投身劉邦麾下,幸運地遇到了蕭何這位伯樂。
蕭何對韓信的一番評價,亦成為了后世常用的成語——“國士無雙”,“略不世出”。
韓信的軍事才能、戰(zhàn)略眼光,天下再無第二人能與之相比。

雖然丞相評價極高,但劉邦卻不覺得韓信有什么過人之處。
又一次遭冷遇的韓信,夜半策馬逃出漢營,打算回淮陰老家去。
蕭何得知此事,甚至顧不上和劉邦打聲招呼,騎著馬就去追。
他的一番慰留,拯救了一位心灰意冷的軍事天才,也救了漢軍的未來。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從此流傳至今。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在漢軍中拜大將之后,韓信就開始了他一系列創(chuàng)造軍事奇跡的操作。
而在這期間,也留下了許多軍事、兵法相關的成語。
昔日劉邦領兵進入蜀地時,沿途燒了巴蜀的棧道。
一是防止有人偷襲,二是借此麻痹項羽,表示自己無意與他爭奪天下。
而這時,韓信又給他獻上一計:
派一小部分軍士去重修棧道,佯裝要沿棧道進攻,迷惑把守關中的章邯。
背地里卻率大軍走故道,奇兵突襲,輕取陳倉。

如果說“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是奇謀,那么“背水一戰(zhàn)”就是硬碰硬。
井陘戰(zhàn)役,韓信率部與趙軍廝殺。
激戰(zhàn)正酣時,韓信卻佯裝敗退,一路退至河邊。
背水而戰(zhàn),自古就是兵家大忌,趙軍眼見漢軍走投無路,以為可以輕易取勝。
豈料那些漢軍將士們,自知沒有了退路,反而更加勇猛。
奮勇殺敵,以一當十,最終戰(zhàn)勝了趙軍。
“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這個道理。

“鐘室之禍”
作為大漢第一開國功臣,韓信“功高震主”,成為了劉邦忌憚、提防的對象。
劉邦封他為齊王后,又怕他獨霸東南。
于是削王為侯,只許在朝聽命,不得統(tǒng)兵。
此時,“功高震主”之勢已成,不祥之兆彌漫。

劉邦征陳豨之亂,韓信因病未隨。
有人上書告他謀反,呂后便趁機設局,將其誘入長樂宮鐘室。
那是一間幽閉之所,韓信身陷懸鐘之室,轉瞬失勢。
大概是功臣宿命如此,韓信最終被當場斬殺,夷滅三族。
從此之后,人們便用“鐘室之禍”來比喻功臣遭忌被殺,不得善終。
而韓信這場“鐘室之禍”中更諷刺的是,與呂后合謀設計這一切的不是別人,正是他昔日的知己與伯樂——蕭何。
于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就成了后人對韓信這場悲劇最無奈的解釋。

參考資料
[1]韓信造就的成語[J].小讀者之友,2019,(12):41.
[2]吳光輝.一個人的成語傳奇[J].太湖,2023,(05):95-99.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