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飼草種質高效設計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2024-2025年度學術委員會會議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召開。植物所所長汪小全,實驗室共建單位亞熱帶農業(yè)生態(tài)所黨委書記、副所長譚支良,以及中國科學院可持續(xù)發(fā)展局農業(yè)科技辦公室主管安琳出席會議。學術委員會學術顧問匡廷云院士,主任錢前院士,副主任黃三文院士、種康院士,委員陳江華教授、景海春研究員、賴錦盛教授、劉志鵬教授、王雷研究員、王文教授、王增裕教授、薛勇彪研究員、楊青川研究員、楊文強研究員,研究所職能部門負責人以及實驗室科研骨干10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種康錢前共同主持。

安琳代表中國科學院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局對飼草全重獲批表示祝賀,高度肯定了實驗室的定位,并建議實驗室在面對新的國際挑戰(zhàn)時,持續(xù)在強化基礎研究、加速人工智能賦能、深化產學研協同、集聚創(chuàng)新人才等方面發(fā)力。汪小全對中國科學院黨組和各位專家長期以來給予實驗室的關心與支持表示感謝,他介紹了實驗室的建設基礎,指出當前在人才引進和研究方向轉型方面面臨的迫切需求,并表示植物所將與共建單位一道,全力支持實驗室的發(fā)展建設。譚支良代表共建單位表示,將堅定不移地支持實驗室的發(fā)展壯大。匡廷云回顧了實驗室的建設歷程,勉勵年輕科研人員珍惜機遇,圍繞國家重大需求,結合前沿理論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示范應用,迎難而上,勇于拼搏。

在實驗室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上,汪小全為學術委員會成員頒發(fā)了聘書。隨后,王雷研究員代表實驗室作工作報告,詳細介紹了實驗室的戰(zhàn)略定位與目標任務、歷史貢獻與預期成果、實驗室主任及人才團隊情況、建設舉措與體制機制安排,以及近期進展與下一步工作計劃。景海春研究員、金京波研究員、周姚研究員、王天佐研究員和鄧雄特別研究助理等實驗室成員圍繞目標導向飼草種質設計創(chuàng)新、紫花苜蓿分子設計育種技術、多倍化緩沖效應對六倍體燕麥育種的影響、蛋白激酶CIPK12調控苜蓿鐵元素活化吸收的機制和苜蓿耐鹽表型精準鑒定和韌性模塊挖掘等方向,匯報了各自的最新研究進展。

學術委員會委員針對實驗室的現狀和未來發(fā)展前景進行了深入研討。委員們充分肯定了實驗室建設的重要性,并就科研布局、項目組織、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希望實驗室堅持長短期布局相結合,緊密結合國家實際需求,積極推動領域評價體系建設和產業(yè)示范應用,切實提升綜合競爭力和引領能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月26日,飼草種質高效設計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2024-2025年度學術委員會會議在植物所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