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屆廣交會匯聚了全球21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境外采購商,展館就像一個熱鬧的“微縮地球村”。在這里,不同語言的參展商和采購商熱切交流、洽談合作。語言不通怎么辦?他們自有妙招,一起跟隨記者的鏡頭去探館看看。
廣東臺記者 趙婷婷:廣交會每年吸引超過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境外采購商來到廣州,他們說的語言可能會是英語、日語、法語、德語、泰語、西班牙語、波蘭語、芬蘭語、阿拉伯語各種語言,那么來到廣交會,他們聽不懂該咋辦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手機APP翻譯就能解決很多溝通上面的問題,解決語言問題最得力的助手之一——翻譯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秘魯采購商用手機翻譯器為記者翻譯一段內(nèi)容。翻譯起來是有用的,可能有一點慢,但最起碼能聽得懂。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也門采購商:現(xiàn)在太方便了,在廣交會什么都方便,說哪種語言都可以,我會幫一些阿拉伯人,他們看到我說中文就說,你幫我問他這個多少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在廣交會不會外語怎么辦,根本沒有關(guān)系,不管是我們找工作人員進行翻譯,還是用翻譯器,是渾身解數(shù)打上我們的手語,還是學一點點小外語,語言都不會成為我們的壁壘,反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溝通和交流當中拉近了各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就是廣交會的魅力。
(央視新聞客戶端)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