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二十一日,躺在乾清宮內(nèi)的大明皇帝朱由校,已經(jīng)氣息奄奄。由于三個兒子全部夭折,二十三歲的年輕天子,不得不遵照“兄終弟及”的祖訓,將皇位傳給更為年輕的弟弟信王朱由檢。
若夫死生嘗理,人所不免。惟在繼統(tǒng)得人,宗社生民有賴。全歸順受,朕何憾焉?皇五弟信王聰明夙著,仁孝性成。爰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丕紹倫即皇帝位?!睹黛渥趯嶄浘戆耸摺?br/>

八月二十二日,朱由校駕崩,謚曰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廟號熹宗。八月二十四日,朱由檢繼位,改明年年號為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
此后在關內(nèi)李自成、張獻忠義軍,關外后金軍的內(nèi)外夾擊之下,大明王朝轟然倒塌,崇禎帝也就此成為末代皇帝。除此之外,星羅分布在大明各地的宗室親藩,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那么崇禎帝即位之初,這些親藩都分封在哪里呢?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
兩京十三省
北直隸,直隸于京師的地區(qū),相當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大部,河南、山東小部。南直隸,原直隸于京師南京的地區(qū),相當于今安徽、江蘇及上海。

除了南北直隸以外,明代還有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浙江、江西、湖廣、福建、山東、山西、河南、陜西、四川、廣東、廣西、云南、貴州,也稱為“兩京十三省”。
明代京畿之地不封王,其余浙江有過越王,但未之國。福建有過廣澤王朱允熥,但很快被廢黜。廣東有過淮王,云南有過岷王、滕王(未就藩),但均未久住。至于貴州,則未曾分封親王。
因此到崇禎帝即位之時,有大明親藩存在的布政司有這么幾個:江西、湖廣、山東、山西、河南、陜西、四川、廣西。
江西布政司
- 南昌寧藩宗室
首封寧王朱權(quán),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之國大寧(今內(nèi)蒙古寧城),永樂元年(1403年)改遷南昌。

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因罪除國,寧藩建安王府、樂安王府仍居于南昌城內(nèi)。
- 饒州淮王府
首封淮王朱瞻墺,仁宗朱高熾嫡第七子,宣德四年(1429年)之國韶州府(今廣東韶關),正統(tǒng)元年(1436年)改遷饒州府(今江西鄱陽)。
現(xiàn)任淮王朱翊鉅,崇禎帝叔祖輩。
- 建昌益王府
首封益王朱祐檳,憲宗朱見深第六子,弘治十三年(1500年)之國建昌府(今江西南城)。
現(xiàn)任益王朱由木,崇禎帝同輩。
湖廣布政司
- 武昌楚王府
首封楚王朱楨,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洪武十四年(1381年)之國武昌府(今湖北武漢)。

現(xiàn)任楚王朱華奎,崇禎帝曾叔祖輩。
- 澧州華陽王府
首封華陽王朱悅燿,蜀王朱椿次子(太祖朱元璋之孫),洪熙元年(1425年)遷居澧州(今湖南澧縣)。
現(xiàn)任華陽王朱至漶,崇禎帝叔父輩。
- 荊州遼藩宗室
首封遼王朱植,太祖朱元璋第十五子,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之國廣寧(今遼寧北鎮(zhèn)),建文四年(1402年)改遷荊州。

隆慶二年(1568年),遼王朱憲?因罪除國,遼藩長陽王府、松滋王府、益陽王府、淮陰王府、蘄水王府、肅寧王府、光澤王府仍居于荊州城內(nèi)。
- 武岡岷王府
首封岷王朱楩,太祖朱元璋第十八子,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之國云南,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改遷武岡州。
現(xiàn)任岷王朱禋洪,崇禎帝叔父輩。
- 襄陽襄王府
首封襄王朱瞻墡,仁宗朱高熾嫡第三子,宣德四年(1429年)之國長沙府,正統(tǒng)元年(1436年)改遷襄陽府。

現(xiàn)任襄王朱翊銘,崇禎帝叔祖輩。
- 蘄州荊王府
首封荊王朱瞻堈,仁宗朱高熾嫡第六子,宣德四年(1429年)之國建昌府(今江西南城),正統(tǒng)十年(1446年)改遷蘄州府(今湖北蘄春)。
現(xiàn)任荊王朱慈煙,崇禎帝侄子輩。
- 長沙吉王府
首封吉王朱見浚,英宗朱祁鎮(zhèn)第七子,成化十三年(1477年)之國長沙府。
現(xiàn)任吉王朱由楝,崇禎帝同輩。
- 常德榮王府
首封榮王朱祐樞,憲宗朱見深第十三子,正德三年(1508年)之國常德府。

現(xiàn)任榮王朱由枵,崇禎帝同輩。
- 荊州惠王府
惠王朱常潤,神宗朱翊鈞第六子,天啟七年(1627年)之國荊州府,崇禎帝叔父。
- 衡州桂王府
桂王朱常瀛,神宗朱翊鈞第七子,天啟七年(1627年)之國衡州府(今湖南衡陽),崇禎帝叔父。
山東布政司
- 兗州魯王府
首封魯王朱檀,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洪武十八年(1385年)之國兗州府。

現(xiàn)任魯王朱壽鋐,崇禎帝叔祖輩。
- 濟南德王府
首封德王朱見潾,英宗朱祁鎮(zhèn)次子,成化三年(1467年)之國濟南府。
德王朱常(邦清),崇禎帝叔父輩。
- 青州衡王府
首封衡王朱祐楎,憲宗朱見深第七子,弘治十三年(1500年)之國青州府。
現(xiàn)任衡王朱常?,崇禎帝叔父輩。
山西布政司
- 太原晉王府
首封晉王朱棡,太祖朱元璋嫡第三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之國太原府。

現(xiàn)任晉王朱求桂,崇禎帝同輩。
- 汾州慶成王府
首封慶成王朱濟炫,晉王朱棡第五子,永樂十年(1412年)遷居汾州府(今山西汾陽)。
現(xiàn)任慶成王朱求棆,崇禎帝同輩。
- 汾州永和王府
首封永和王朱濟烺,晉王朱棡第六子,永樂十年(1412年)遷居汾州府(今山西汾陽)。
現(xiàn)任慶成王朱求柱,崇禎帝同輩。
- 平陽西河王府
首封西河王朱美埻,晉定王朱濟熺第四子(晉王朱棡之孫),正統(tǒng)二年(1437年)以西河王身份居于平陽府(今山西臨汾)。
現(xiàn)任西河王朱新甄,崇禎帝曾叔祖輩。
- 大同代王府
首封代王朱桂,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之國大同府。

現(xiàn)任代王朱鼎渭,崇禎帝叔父輩。
由于大同城內(nèi)既有宗室,又有軍衛(wèi),地方狹窄,有司“供給不暇”。天順三年(1459年)十月,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王儉上奏,請求將部分代藩宗室遷往山西別處居住,得到了當朝皇帝英宗朱祁鎮(zhèn)的同意。
大同城中止有一縣兩衛(wèi),而王府校尉、庫子、廚役及長史司皂隸、役使人數(shù)俱在內(nèi)取撥。近又奏每王府僉上等民戶一家作菜戶,不過二、三年間上戶消耗,又別僉代,由是民間轉(zhuǎn)貧。乞敕王府自后造作勿令擾民。及令有司勘視山西所屬地方堪以建立王府處,量移幾府居住?!睹饔⒆趯嶄浘砣侔恕?br/>
- 蒲州山陰王府
朱遜煁,代王朱桂第四子(太祖朱元璋之孫),天順五年(1461年)遷居蒲州(今山西永濟)。
現(xiàn)任山陰王朱廷理,崇禎帝曾叔祖輩。
- 朔州樂昌王府
朱充?,樂昌王朱聰涓長孫(代王朱桂六世孫),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遷居朔州。
現(xiàn)任樂昌王朱鼐钅豐,崇禎帝叔祖輩。
- 潞州沈王府
首封沈王朱模,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一子,永樂六年(1408年)之國潞州府(今山西長治)。
現(xiàn)任沈王朱珵堯,崇禎帝曾叔祖輩。
河南布政司
- 開封周王府
首封周王朱橚,太祖朱元璋嫡第五子,洪武十四年(1381年)之國開封府。

現(xiàn)任周王朱肅溱,崇禎帝叔父輩。
- 南陽唐王府
首封唐王朱桱,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永樂六年(1408年)之國南陽府。
現(xiàn)任唐王朱碩熿,崇禎帝高叔祖輩。
- 洛陽伊藩宗室
首封伊王朱?,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五子,永樂六年(1408年)之國洛陽府。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伊王朱憲?朱典楧,伊藩方城王府、萬安王府原居于洛陽城內(nèi),后以福王就藩,遷居汝州及永寧(今河南洛寧)。
現(xiàn)任方城王朱鳳漱,崇禎帝叔父輩。
現(xiàn)任萬安王朱采(釒輕),崇禎帝叔祖輩。
- 彰德趙王府
首封趙王朱高燧,成祖朱棣嫡第三子,洪熙元年(1425年)之國彰德府(今河南安陽)。

現(xiàn)任趙王朱慈某,崇禎帝侄子輩。
- 懷慶鄭王府
首封鄭王朱瞻埈,仁宗朱高熾次子,宣德四年(1429年)之國鳳翔府(今陜西寶雞),正統(tǒng)九年(1444年)改遷懷慶府(今河南沁陽)。
現(xiàn)任鄭王朱載壐,崇禎帝曾叔祖輩。
- 汝寧崇王府
首封崇王朱見澤,英宗朱祁鎮(zhèn)第六子,成化十年(1474年)之國汝寧府(今河南汝南)。
現(xiàn)任崇王朱由樻,崇禎帝同輩。
- 鈞州徽藩宗室
首封徽王朱見沛,英宗朱祁鎮(zhèn)第九子,成化十年(1474年)之國鈞州(今河南禹州)。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徽王朱載埨因罪除國,徽藩太和王府、陽城王府、新昌王府、德平王府、滎陽王府、咸平王府、延津王府、孟津王府、上蔡王府仍居于鈞州城內(nèi)。
- 衛(wèi)輝潞王府
首封潞王朱翊镠,穆宗朱載坖第四子,萬歷十七年(1589年)之國衛(wèi)輝府。

現(xiàn)任潞王朱常淓,崇禎帝堂叔。
- 洛陽福王府
福王朱常洵,神宗朱翊鈞第三子,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之國洛陽府,崇禎帝叔父。
陜西布政司
- 西安秦王府
首封秦王朱樉,太祖朱元璋嫡次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之國西安府。

現(xiàn)任秦王朱誼漶,崇禎帝叔父輩。
- 蘭州肅王府
首封肅王朱楧,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之國甘州(今甘肅張掖),建文元年(1399年)改遷蘭州。
現(xiàn)任肅王朱識鋐,崇禎帝叔祖輩。
- 銀川慶王府
首封慶王朱?,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之國寧夏(今寧夏銀川)。
現(xiàn)任慶王朱帥鋅,崇禎帝叔祖輩。
- 平?jīng)鲰n王府
首封韓王朱松,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子,未就藩去世,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其子朱沖(火或)之國平?jīng)龈ń窀拭C平?jīng)觯?/p>
現(xiàn)任韓王朱亶塉,崇禎帝侄子輩。
- 漢中瑞王府
瑞王朱常浩,神宗朱翊鈞第五子,天啟七年(1627年)之國漢中府,崇禎帝叔父。
四川布政司
- 成都蜀王府
首封蜀王朱椿,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之國成都府。
現(xiàn)任蜀王朱奉銓,崇禎帝叔祖輩。
廣西布政司
- 桂林靖江王
首封靖江王朱守謙,太祖朱元璋侄孫,洪武九年(1376年)之國桂林。

現(xiàn)任靖江王朱履祜,崇禎帝平輩。
結(jié)語:經(jīng)過本文的梳理,到了明朝末年,擁有親王、郡王的城池就有三十八座,宗室人數(shù)更是高達數(shù)十萬。其實到了嘉靖朝,山西、河南、湖廣等宗室大戶所在的布政司,就已經(jīng)入不敷出。如果說站在金字塔頂端的親王、郡王還能保持體面,絕大部分的中低級宗室早已生活無著,狼狽不堪。
故自郡王以上猶得厚享,將軍以下至不能自存。饑寒困辱,勢所必至。常號呼道路,聚而詬有司守土之臣。不惟懼辱,且懼生變。故官司困于難供,宗藩病于不給。天下無可增賦之理,而宗室蕃衍無休時,是可不為寒心哉?—《明世宗實錄卷五百十四》
這樣的大明,外有強敵,內(nèi)有流寇,再加上宗室離心,文官賣國,不亡還有天理嗎?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