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園風光,可能是巴羅薩谷,布面油畫,60 x 91厘米

弗萊克斯利,布面油畫,59.5 x 90厘米

當一天結(jié)束時,木板油畫,29 x 39厘米

放牧之鄉(xiāng),巴羅薩谷,布面油畫,36 x 59厘米

皮卡迪利山谷,洛夫蒂山山脈,布面油畫,37 x 59厘米

《自畫像》1996年 布面油畫 101x76cm
楊鳴山(1933-2016),著名油畫家,澳洲皇家藝術(shù)學(xué)院院士。生于莫斯科,父親為山東人,母親為俄羅斯人。6歲隨父回國,1953年考入西北師范學(xué)院美術(shù)系,師從留法畫家呂斯百,奠定扎實油畫基礎(chǔ)。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61年調(diào)至新疆藝術(shù)學(xué)院,1979年移居澳大利亞,2016年病逝。晚年將百余件作品捐贈新疆,克拉瑪依市為其建立藝術(shù)館。
楊鳴山在甘肅、新疆工作40余年,藝術(shù)造詣深厚卻長期鮮為人知。著名油畫家全山石稱其為“埋沒于戈壁的明珠”。他的成名源于作品的自然傳播與業(yè)界口碑,展現(xiàn)了純粹的藝術(shù)生命力。
在澳期間,他三度入圍澳洲“達克·莫任”肖像大賽,風景畫《月初升》獲全國金獎,作品被昆士蘭國家美術(shù)館收藏。其成功源于對油畫的熱愛與天賦,以及對油畫本體語言的深刻實踐,畢生追求藝術(shù)之美,成就“正道滄?!钡乃囆g(shù)人生。

自畫像,布面油畫,1979年,23 x 18厘米
楊鳴山創(chuàng)作題材廣泛,人物、靜物、風景皆精,恪守現(xiàn)實主義原則,兼具寫實功力與詩意表達。風景畫尤為突出,描繪中國西北與澳洲南部的自然風貌——天山、戈壁、田園、街景,或晨光暮色,或流云長風,充滿地域特色與高雅格調(diào)。
其油畫以色彩見長,善于處理色調(diào)關(guān)系,精準把握光色明暗,尤擅用白色表現(xiàn)微妙變化。筆法亦考究:人物闊筆取形、細筆傳神;風景剛?cè)岵?,山水剛勁,云水流暢,點綴的牲畜簡練生動,宛若神筆。
此外,他堅持寫生,練就敏銳觀察力與快速表現(xiàn)力,作品充滿生活氣息。他亦精通水彩,藝術(shù)生涯始終扎根自然,在寫生中汲取靈感與樂趣。
楊鳴山用一生詮釋了油畫藝術(shù)的純粹與崇高,其作品與精神至今熠熠生輝。

芭蘿莎山谷的家園,布面油畫,37 x 60厘米

海港風景,可能是荷伯特,布面油畫,37 x 59厘米

清晨雜務(wù),巴羅薩谷,布面油畫,38 x 60厘米

晨間雜務(wù),布面油畫,1982 年,39.5 x 49厘米

走向山脈,巴克山,布面油畫,29 x 39厘米

澳大利亞風景,布面油畫,20 x 29厘米

獵人,布面油畫,59.5 x 90厘米

騎馬回家,阿德萊德山,布面油畫,36 x 50厘米

擠奶時間,阿德萊德山,布面油畫,28 x 39厘米

家園,阿德萊德山,布面油畫,37 x 49厘米

星期天,芭蘿莎,薩,布面油畫,32 x 49厘米

墨累河懸崖,布面油畫,48 x 91厘米

寧靜的早晨,新南威爾士州海岸,布面油畫,30.5 x 52厘米

巴羅薩谷的洗衣日,布面油畫,37 x 60厘米

通往威廉鎮(zhèn)的老路,布面油畫,37 x 60厘米

日落,奧爾德蓋特,雪松板上油畫,12.5 x 13.5厘米

軌道上的馬車,藝術(shù)家畫板上的油畫,23 x 34厘米









▲點擊上方卡片關(guān)注「油畫世界」欣賞更多油畫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