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劉子超 攝)

作家劉子超的《血與蜜之地:穿越巴爾干的旅程》被2024年度刀鋒圖書獎推委會評為“年度旅行文學”;寫作者李穎迪則憑借《逃走的人》被評為“年度非虛構作者”。

以下是他們的自述。


?作者 | 草莓脆、陳茁

?編輯 | Felicia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劉子超:想理解現(xiàn)實,就去旅行吧

對我而言,旅行寫作既是一種挑戰(zhàn),也是一種誘惑:如果我想獲得關于世界的知識和經驗,想理解我所身處的現(xiàn)實,還有什么比旅行和寫作更好的方式呢?

直到今天,我仍然像游牧者一樣,從世界的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用自己的方式旅行,日復一日地寫作。原先不知如何面對的問題,漸漸有了答案,漸漸變得清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2024年度刀鋒圖書獎榮譽典禮現(xiàn)場,劉子超發(fā)表感言。(圖/新周刊)

在巴爾干,我找到了兩段關于“壯闊的平凡”的人生。

一是經歷過南斯拉夫內戰(zhàn)的斯雷布雷尼察女性的人生。1995年發(fā)生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事件是南斯拉夫內戰(zhàn)的至暗時刻之一。這是歐洲大陸自納粹大屠殺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種族屠殺事件。

我在《血與蜜之地:穿越巴爾干的旅程》其中一章《斯雷布雷尼察:漫長的陰影》寫到走訪幸存者的經歷,她們是屠殺事件中失蹤男性的妻子、母親或女兒。我拜訪的這家人的兩代女性于2000年后重返家園,擺脫在外流離的“難民”身份,一磚一瓦重建生活。

30年以來,大量女性在失去丈夫、父親、兒子、兄弟的情況下艱難生存,幫助族人度過悲劇時刻。為了生存,她們必須具有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和忍耐力,在有巨大創(chuàng)傷的土地上堅韌重建,創(chuàng)造新的生活方式——即便條件苛刻。她們是真正的斗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血與蜜之地:穿越巴爾干的旅程》

劉子超 著

文匯出版社|新經典文化,2024-10

二是在烏茲別克斯坦荒涼如月球的咸海邊,孤獨采集鹵蟲卵的中國山東商人“咸海王”的人生。

咸海曾經是世界第四大湖泊,其附近的小鎮(zhèn)穆伊納克是典型的魚米之鄉(xiāng)。然而,自20世紀60年代起,由于蘇聯(lián)在烏茲別克斯坦大規(guī)模引水灌溉棉田,咸海的面積迅速萎縮,如今僅剩下不到原來10%的面積。咸海鹽分升高后,魚類滅絕,卻滋生了鹵蟲,這種蟲的卵經過加工可以成為蝦苗的飼料。

為了采集鹵蟲卵,“咸海王”在這荒涼的咸海邊住了整整七年。每年有大半年的時間,他一個人住在帳篷里?!跋毯M酢闭f,這里沒有手機信號,沒有網(wǎng)絡,所有的物資補給,包括淡水,都必須從外面運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咸海邊采集蟲卵的工人。(圖/抖音@咸海王)

生活單調至極。白天,他巡視海邊,檢查蟲卵的情況,晚上則簡單做頓飯。最近,他弄到了一些大白菜,興奮地告訴我還沒吃完,說話的語氣就像在聊大閘蟹,而不是大白菜。

漫長的孤獨生活讓他的煙癮越來越重。我們聊天時,他幾乎一刻不停地抽煙。盡管如此,到了某個臨界點,他仍然會感到崩潰。這時候,他會騎上四輪摩托,在荒涼的丘陵間狂飆,用腎上腺素帶來的刺激來壓制內心的不安。他說,附近有一只母狼。他和母狼經常遇見,然后相互對視,這時他會猛踩油門沖過去,把母狼嚇得落荒而逃。

那天晚上,我和“咸海王”一起吃了晚飯。他拿出伏特加,配著一盤他視為珍饈的炒白菜。席間,他翻出手機,興致勃勃地給我看幾年前他與別人合影的照片。他記得每一次有人來訪,就像記得每一場久違的節(jié)日,因為這樣的“節(jié)日”一年才一兩次。

“咸海王”的故事讓我震撼。在這片荒涼的土地上,他堅守七年,展現(xiàn)出一種頑強而不可摧毀的內核。我想,像“咸海王”這樣的人可能還有很多。他們分散在世界各個角落,有的為生計奔波,有的懷抱夢想。但無論如何,中國人與世界的聯(lián)系,似乎從未如此緊密、生動而復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咸海王(左)。(圖/抖音@咸海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李穎迪:隱居不是“躺平”,而是一種活法

和許多人一樣,我最初關注黑龍江鶴崗是因為它“白菜價”的房子。當時,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討論大多抱著獵奇的眼光,或者指責去鶴崗“躺平”的人懶惰、不求上進。

直到2021年,我在百度貼吧發(fā)現(xiàn),除了鶴崗,也有人計劃去河南鶴壁、安徽淮南這些資源枯竭型城市買房隱居。我才意識到,這不僅僅關乎一座城市,更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選擇。

后來,我自己也去鶴崗生活了三個月。在這群隱居者身上,我看到一種渴望逃離、努力保全自我的情緒。很多時候,面對外部世界的劇烈動蕩,我們常常感到無法與之抗衡。因此,有人會選擇退縮,想著只要顧好自己的小世界就好了。買一套房、閉門不出,就像筑起一處保全自我的庇護所。

真正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后,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故事非常令人動容。林雯在鶴崗買下兩套房,一套自住,一套開炸串店,每天賣七八單,追求一種“有限度的自由”。《逃走的人》封面上的水母,靈感就來自她到鶴崗開啟新生活后,養(yǎng)的兩只大西洋海刺水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逃走的人》

李穎迪 著

文匯出版社 |新經典文化,2024-8

在書的結尾處,我記錄下和她一起回老家的經歷,她那種想要追問自己的位置,探究自己到底是誰、想過何種生活的強烈意愿,讓我印象深刻。

從小到大,幾乎所有人都告訴我們,“你要走快一點”“你要跑”“你不能?!?。就像驢和胡蘿卜的寓言,驢永遠在追逐掛在面前的胡蘿卜,但它永遠都追不到。

這樣的氛圍導致年輕一代中普遍彌漫著焦慮和不安。即使已經筋疲力盡了,我們仍然不知道生活的意義所在。但我始終覺得,人是需要休息的。休憩和暫停,且不說是否能夠形成治愈的力量,至少能提供思考自身處境的契機。

如今,我們可能得學會接受人的有限、人的軟弱,也接受人的虛無。像西西弗推石頭一樣,我們在經歷很多事情時都不明白它們有什么意義,但經歷本身也許就是意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2024年度刀鋒圖書獎榮譽典禮現(xiàn)場,李穎迪做了分享。(圖/新周刊)

在書的最后,我留下了一個郵箱,到現(xiàn)在還偶爾有讀者給我寫信。很多人會講到自己具體的生活處境、迷茫和倦怠,這讓我覺得記錄還是有意義的。

有一次,我在青島方所書店舉辦線下活動,恰好帶了一本契訶夫的短篇小說集,其中一篇《大學生》里面有兩句話是這樣寫的:“他想,過去與現(xiàn)在是由一連串連綿不斷、由此及彼的事件聯(lián)系起來的。他覺得自己剛才已經看到了這個鎖鏈的兩端:只需觸動一端,另一端就會震顫?!睙o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是如此。隨著時間的回響,鏈條會顫動,那個聲音也會一直傳遞下去。

2024年度刀鋒圖書獎

全榜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者丨草莓脆、陳茁

編輯 | Felic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