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微短劇行業(yè)內(nèi)容創(chuàng)作的多元化與精品化趨勢日益明顯。澎湃短劇頻道x有戲欄目推出“微劇評”專欄,攜手高校專業(yè)力量,借助DeepSeek開展AI共創(chuàng),探索微短劇文藝評論的新視角。本篇聚焦奇幻敘事風格微短劇《天涯小娘惹》。

出品 抖音短劇/導演 郭世民/編劇 巫培雙、邸哲文、陳子萱、李燕淇/主演 朱主愛、于非/集數(shù) 24
數(shù)世紀以前,中國人下南洋并與當?shù)伛R來人通婚,所生后代形成了獨特的土生華人群體。其中,男性被稱為峇峇,女性被稱為娘惹。
《天涯小娘惹》以“時空交錯”為敘事框架,講述了現(xiàn)代青年阿洪與來自20世紀30年代的娘惹少女天涯共同探索新加坡的故事。該劇采用單元劇形式,以“味道傳承”“時間倒回”“空間回溯”三個篇章,聚焦娘惹菜、紅頭巾女工、南僑機工等歷史切面,既契合短劇的快節(jié)奏,又通過細膩的情感共鳴傳遞了文化傳承的主題。
《天涯小娘惹》通過實地取景與細節(jié)考究,娘惹珠繡鞋、烏巾婚俗、長桌宴等傳統(tǒng)禮儀,與現(xiàn)代新加坡的摩天大樓、網(wǎng)約車、科技實驗室并置,構建了沉浸式的南洋美學空間。盡管劇集以奇幻冒險為外殼,但其內(nèi)核始終聚焦情感聯(lián)結。天涯破碎的記憶拼圖,既是個人身份的追尋,也是華人移民集體記憶的隱喻。例如,南僑機工抗戰(zhàn)往事通過一枚舊勛章重現(xiàn),個體犧牲與家國情懷在時空交錯中達成共振。這種“大歷史中的小人物”視角,讓文化傳承擺脫說教感,轉化為可觸碰的情感體驗。
當然,《天涯小娘惹》受到廣泛歡迎,也離不開IP改編、制作實力和平臺扶持等方面的多重扶持。該劇背靠經(jīng)典IP《小娘惹》的影響力,由改變過中國版《小娘惹》的郭靖宇監(jiān)制親自操刀,新加坡籍導演郭世民、編劇巫培雙、馬來西亞編劇李燕淇以及中國編劇陳子萱共同加盟,為劇集注入更多本土視角的真實性。由此,這部作品也吸引了大量海外觀眾,尤其在東南亞地區(qū)引發(fā)對華人歷史的共情,為國產(chǎn)短劇的出海提供了新思路。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在快節(jié)奏的短劇創(chuàng)作中,“標簽化”的角色塑造已成為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制作方往往選擇犧牲角色弧光來確保敘事效率。例如,承載著家族利益糾葛的核心人物黃家太太被簡化為“守舊家長”的刻板符號,這種扁平化處理使得角色淪為推進劇情的敘事工具。當沖突需要激化時便安排其阻撓姻緣,需要和解時又突兀轉變立場,其行為軌跡更多服從于情節(jié)速寫而非人性邏輯。
當“南洋風”遇上“短平快”,《天涯小娘惹》以輕巧的形式承載厚重的文化命題,在微短劇紅海中脫穎而出。這部由經(jīng)典IP衍生而來的作品,不僅以“娘惹文化”為支點構建了一場兼具詩意與深度的文化尋根之旅,更通過精準的市場定位驗證了“文化+流量”的可行路徑。
作者:尹涵 上海戲劇學院藝術科技與管理學院24藝術管理MFA
指導老師:易非
技術支持:DeepSeek x 派生萬物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