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竹余均益辣椒醬廣告,《大公報》香港版1940年10月14日第1版。甘竹在廣東順德,在民國時生產(chǎn)的辣椒醬風(fēng)行全國。(圖片由作者提供)
在通常印象里,粵菜不辣。多了解一些粵菜,會知道個別粵菜也用辣椒。而只有深入了解的人才知道,粵菜曾經(jīng)有多辣。
歷史學(xué)者周松芳翻檢了大量民國報刊圖書,指出辣在粵菜中曾司空見慣。從餐前小菜到宴客正菜,再到私家菜譜,都可見各式辣椒用法。產(chǎn)自順德甘竹灘的辣椒醬更是風(fēng)行全國。許多留存至今的廣東菜式,在當(dāng)年可能就是一道辣菜。
粵菜火辣的一面現(xiàn)在已沒多少人知道,此文恰好提供了存證。
ESSAY
粵 人 食 辣 往 事
文 | 周松芳
刊登于《隨筆》2025年第2期
我們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印象,即傳統(tǒng)的粵菜是清淡避辣的,雖然現(xiàn)在也隨大勢所趨,使用起辣椒來,但擱以前,大家是不敢想象的;筆者二十世紀(jì)八十年代中期初至廣州,都很少見到正宗的廣東人家里吃辣椒。事實上,在民國的時候,粵菜用辣就屢見不鮮了。鉤沉梳理,對中國的食辣史,特別是粵菜的用辣史,當(dāng)有一份特別的理解與意義。
01
《食話》《茶經(jīng)》中的辣椒入饌
首先是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六年間,《民國日報》廣州版連載的樸的《食話》里,多有記錄用辣菜式。如一九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食話》說:“胃寒之人,以辣椒、姜芽炒鮮腎、雞肝片,略加生仁面、紫蘇少許,味至可口?!币痪哦迥炅露迦盏摹妒吃挕妨信e他的“家庭宴客之菜式”,也有“辣椒腎丁”一味。一九二六年四月九日的《食話》則寫到辣椒泡鴨腎:“鴨腎當(dāng)以湯泡為上,次之則炒腎丁亦可。配料以合桃、青豆、欖仁、杏仁均佳,辣椒尤能醒胃?!币痪哦迥昶咴露盏摹妒吃挕愤€說:“釀辣椒、釀苦瓜兩物,大酒家近已置諸食譜中,將來不難視為上選?!比绱送浦匾豢羁罾蔽妒称?,真是出人意表。
“咸酸”即腌制至酸的咸菜,過去是廣州菜的一大宗,尤其是荔枝灣疍家菜艇所配制的尤為出名,成為游客的必食;即便在今天的大酒樓特別是潮州酒樓,宴席臨終上一份白粥,配以咸酸,解膩養(yǎng)胃,也大受歡迎,但至今鮮有用辣。一九二五年七月三日的《食話》卻說:“配制西瓜酸,辣椒、蒜子之類不可少?!闭媸橇钊艘馔狻?/p>
舊時停泊在珠江上的疍家小艇
粟米炒肉松,這款菜今日仍有,基本不加辣,反倒民國時候加辣。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五日的《食話》就說:“粟米甘香,以肉松生炒之,并加辣椒、蝦仁,亦小菜之佳品?!?/p>
前面說的都是小菜,但大菜中也用辣,則不尋常。人們常說,沒有一只雞能活著走出廣東,比喻廣東人好吃雞,其中尤以白切雞堪為粵菜之代表。白切雞固不用辣,但一九二六年三月十日的《食話》記錄了一款麻辣雞塊,且為當(dāng)時小酒館之常備菜肴,你說意外不意外?——“除蔥油雞外,又有麻辣雞一種。先斬雞成塊,和以胡椒末及辣椒汁,外用蛋面涂之,入鍋油炸至脆,食時略蘸淮鹽,香遜于炸子雞。惟其味淵永,殊堪咀嚼,且極醒胃,小酒館常備?!?/p>
到民國晚期,粵菜雞肴更多用辣者,如吳慧貞的《粵菜烹調(diào)法》(上?!都摇?948年2月號第26期)列舉的咖喱椰雞:“配料用蔥頭(紅頭香蔥)半斤,洋蔥一個,辣椒和蒜頭切碎。先把干鑊燒紅,咖喱粉下鑊同爆,再把切件雞肉放入炒勻?!边B著名的順德菜咖喱杏雞也用辣椒:“把洋蔥切開,用豬油炸至發(fā)黃色,也取起。再把香蔥頭、蒜子打爛,下油鑊爆香,隨加辣椒、咖喱同爆,便加猛爐火,下雞肉同炒至透?!薄坝衲z明珠——醉公雞腰”則用到辣椒粉:“先將雞腰如前法洗凈去筋,用滾開水泡熟后,以頂好豉油、麻油、紹酒、蔥花、辣椒粉等和勻,將雞腰放入腌浸數(shù)分鐘后,吃來另有一種風(fēng)味。”吳慧貞還記錄了一款蝦饌也用到辣椒:“會瓜皮蝦——先擇鮮紅色蝦尾冷水浸透,下油鑊爆香,再將黃瓜洗凈去瓤,切薄片,用鹽拌透,再以白醋腌酸,臨用時去酸醋汁,加白糖拌勻,又將海蜇洗凈沙泥,冷水浸透,下滾水一浸,取起切絲,用麻油同瓜蝦拌勻上碟,香美爽脆兼而有之?;蚣雍贩邸⒗苯?、炒肉絲等同拌,則更為醒胃?!保ā痘洸伺胝{(diào)法》,《家》1947年4月號第15期)這款蝦饌,今天還進(jìn)入了廣州酒家復(fù)刻的民國粵味宴中。
小菜、大菜用辣,素菜也用,如由神仙茄演變成的神仙椒:“取新鮮茄子數(shù)枚,洗凈,挖空,即將半肥半素之豬肉,斬極細(xì)碎,加蝦仁丁、火腿丁、冬菇丁,再調(diào)以五味及豆粉之類,乃將此肉填入茄中,用雞湯或肉湯,加好抽油及蒜子入釜燒之,其味絕美。若新鮮青辣椒,亦可用此法燒之?!痹偃绯此伧X魚絲:“取冬菇若干,洗凈用剪刀一一從外邊向內(nèi)剪之(拉成一長條),拉以少許豆粉,略加食鹽,乃入豆油釜中稍炸,即撈起,再入鍋加青椒絲和麻醬油炒之,味殊鮮美。”(《烹調(diào)法》,《民國日報》廣州版1931年12月18日第13版)
如果說須戒刺激性葷腥的庵寺食物也用上辣椒,則更證明廣州早期的辣味泛化:“粵中尼庵之齋素食品,為別處所無。其味非咸非甜,亦酸亦辣,皆為庵尼手制,種類不一,最著名者為香山之師姑欖,城內(nèi)某庵之齋鴨腎,婦女輩尤嗜之。此食品,多以腐皮、辣椒等物為主?!保恪妒吃挕?,《民國日報》廣州版1926年12月4日第4版)
02
私房菜譜中的辣椒入饌
除了上述公開菜譜,我的朋友大收藏家張智先生收藏的幾本私房菜譜里,也多錄有辣饌,足見辣椒在廣州菜中使用之廣泛。
《制時菜食品法則》(一)錄有五款,分別是——
釀苦瓜:“小苦瓜半斤,每個剖開上便(邊),去清瓤核,下便(邊)亦勿使相離。將鹽揸勻去清苦味,再以水滾熟后揸干之。繼以淡豆豉四兩、食鹽三錢共炒焦研末,和香料及辣椒(切細(xì)絲)均填入苦瓜置于罌內(nèi),用熟油封口,三日后可食,味甘香滑也?!?/p>
雞肝蛋包:“先將雞肝二兩炊熟切為細(xì)粒,甜辣椒二兩切絲,西紅柿切碎約六兩,三項配菜和置一處,雞蛋六只打開傾入碗內(nèi),再用筷子攪至透,移鑊爐上,加生油燒熟,再落蛋于內(nèi)攤開,隨落一份配菜,即將蛋撥卷成包,反復(fù)煎之至熟?!?/p>
肝蛋和腦:“羊乳性熱,牛腦亦然,炒煎尤甚,不宜多食。今有一制法,牛腦或羊腦十六兩、榨醬豬肝十兩、榨醬蛋白及黃約用六只,三物同攪勻,放入一豬肚內(nèi)用線扎緊置燉盆中,落水浸過面,加辣椒少許,鹽一湯匙,燉至熟透,取起切片佐膳,佳妙絕倫。”
涼拌豬咀(嘴):“豬咀筒滾煁起出,入冷水浸透再滾、再浸至冷透切處,配料用酸姜、酸蕎頭、紅辣椒、嫩藕等,亦各切成小片,會同豬咀片和勻,不必過火,再加麻油、浙醋、白糖炒過,芝麻共同撒在面上,同食味味甚甘而爽香甜而美?!?/p>
豉仁棯:“仁棯一斤,用刀切成四拆,勿使散開。淡豆豉、食鹽各二兩半,二味搗碎成餡(辣椒、甘草各少許)切碎,將各物和勻,用餡散勻于仁棯內(nèi),然后有罌載之,用手力壓仁棯至汁漿為止。然后以紙布裹罌口,勿動,七日可取食。食時加白糖少許拌勻和味,而甘棯肉爽脆,佐膳佐酒均合。”
《實地試驗菜式制法》則一口氣存錄六款魚饌,最具廣州特色——
蜜糖埕煮魚尾法:“將魚尾煎過,煮半熟,下蜜糖埕。瓜去皮瓤切斜樣,紅椒、小洋蔥頭、姜絲、鹽、熟抽,煮至半生半熟,味清甜,微香,好過冬瓜、節(jié)瓜煮物,因爽實過二物,食后心中涼快,開胃思食,每人可食密瓜半斤。魚四五兩,紅辣椒可用一只。亦要打獻(xiàn)(芡)。如味淡,亦可加生抽。”
豆干炸鬼(廣州話稱油條為“油炸鬼”,簡稱為“炸鬼”)蒸咸蝦法:“先將炸鬼摵開開邊,剪五分長,用至滾水淥軟。豆膶[廣州人忌諱“干”,逢“干”音多以“潤”音替之,如豬肝稱為“豬潤(膶)”,豆干稱“豆腐潤(膶)”、“豆?jié)櫍專钡龋荻?,每段切開四件。要買凈豆干咸蝦(百元)、蔥粒少許,鹽的的(少少),生油、辣椒幾片,凈咸蝦蒸辣椒亦可?!?/p>
嶺南紅木瓜煮魚餃:“買半斤至一斤重通身紅熟嶺南學(xué)校之紅木瓜,去皮核,切鈄厚片,煮魚骹。蔥白三條,辣椒少許。魚要過下(水),木瓜煮五分鐘久,加鹽、生抽、豆粉獻(xiàn)(芡),豆粉用多的,水適量為止,亦好過各瓜?!?/p>
白菜梗煮魚酸:“一物二用。用細(xì)小白菜,近葉處切斷,即滾清湯。其近頭之梗切寸長一度,以生鹽少少腌過夜。明早洗凈,配以魚骹煎過,同白菜梗煮白醋、辣椒醬,味咸酸辣,其梗爽。如瓜英為腌時,鹽不可過多,過多味太咸,宜注意裁酌。此菜亦可口。打芡加生椒亦可。如將豬肉切粒,以原豉搗化,肉小許,抽油(醬油)揸過,各炒肉粒,亦可口爽甜?!?/p>
楊桃煮魚酸:“以細(xì)個青色楊桃仔批去邊,切去頭尾,將桃切條如小指,以鹽腌一二時;浸醋中,取起,入缽中,將其醋較豆粉椒醬煎好鯇魚骹;魚骹以小許抽油揸過,下此浸醋之芡,魚骹以僅熟為佳。煮好蓋楊桃面,加熟油少許淋過。食時酸甜辣,極開胃消滯。消滯是楊桃性質(zhì)也?!?/p>
韭菜魚腸:“豆泡炸豆腐切兩邊揸過,豆?jié)櫼婚_四件,韭菜切五分,魚腸切大捄,生姜小許,子姜切小捄,辣椒小許。臨食加熟油、古月粉,以熟油煮之?!?/p>
03
“每飯不忘”辣味的因緣
前面都是廣東人自述的食辣景觀,如果外地人來廣州,覺得廣州人“每飯不忘”辣椒,那擱今天都是難以置信的:“我們住在擎天大酒店,每天要五塊錢的房金,每頓飯要吃兩塊錢的菜,這如何能支持下去?后來我找到了一個老友——第一軍軍官S君,他給我們找到了一家旅館,叫‘公益’的,叫我們搬了去,開了一個大廳,只要兩塊錢,每頓飯只要開三客菜、三客飯,便有九碗菜一大桶飯可吃,飯菜都還不差。本來廣州菜是有名于中國的,所以我們很吃慣。不過有時常常吃到一種菜,叫‘苦瓜’,味道很苦。他們的菜又很多辣的東西,辣椒是‘每飯不忘’的,廣東人可謂‘含辛茹苦’的人民了!”(建時《南游小紀(jì)》之八,《民國日報》上海版1926年7月25日第7版)不過不用太不理解,這里講的分明是中下層的廣州人民吧。
廣州菜的用辣也分明受外江的影響。民國食品大王冼冠生在《廣州菜點(diǎn)之研究》(《食品界》1933年第2期)中說:“廣州是省政治、省經(jīng)濟(jì)的樞紐,向來宦游于該地的人,大都攜帶本鄉(xiāng)庖?guī)?,以快口腹,然而做官非終身職,一旦罷官他去,他們的廚司便流落在廣州,開設(shè)菜館或當(dāng)酒肆的庖手維持生計,所以今日的廣州菜,有掛爐鴨、油雞(南京式),炸八塊、雞湯泡肚子(北平式),炒雞片、炒蝦仁(江蘇式),辣子雞、川燴魚(湖北式)、干燒鮑魚、叉燒云南腿(四川式),香糟魚球、干菜蒸肉(紹興式)?!逼渲欣弊与u前已有述,本是湖北菜式,已入廣州菜單。
有一則涉及賣辣椒的報道也指向下層的外江人,那么他們售賣的對象,或是廣州的外江人,或是廣州的下層人吧:“前衛(wèi)戍司令部特務(wù)連長洪君器在觀音山腳四十一號搜捕藏匿匪黨,當(dāng)場拿獲羅靜安一名,并檢獲子彈三枚煙土二兩,一并解送衛(wèi)戍司令部訊辦?,F(xiàn)聞被獲案之羅靜安,系貴州人,年已五十六歲,向以售賣生果及辣椒等為活?!保ā端讲貜U彈訊明省釋》,《民國日報》廣州版1925年12月8日第10版)廣州的民俗學(xué)家劉萬章(原籍廣東海豐)一九三六年五月七日寫過一篇《閑話辣椒醬》(收入《文亭》,廣州紅棉社1937年版,第18-20頁),說到的辣椒醬,首先也是由桂林人在小巷小作坊里制作的,而且還聲名在外,因為他在回答別人他住在哪里時,說:“我把巷口兩所商店說出,許多次都給我這末的答復(fù):‘噢!賣桂林辣椒醬那里!’”但是他在這里住了五年多了,卻只嘗過一次桂林辣椒醬,因為“眼看見制造醬子的店戶的污臟的手續(xù)……”不過,辣椒和辣椒醬他還是愛的:“愛的是那一種叫‘甘竹辣椒醬’的。我愛它的那副顏色,在一頓飯菜里,擺了一小碟白碟裝著丹紅色的辣椒醬,在圖案眼光看來,多末勻和。說起味兒誰都知道,是刺激的,刺激到你口子合不牢,口腔的肌肉在快辣中振動。感覺上有無限的好處!”桂林辣椒醬一直很有名,在幾個版本的“桂林三寶”中都有它的份兒,至今在廣州市場上也多見。比較關(guān)鍵的是,劉萬章先生應(yīng)該不算底層人士了,他都可以大吃辣椒醬,可以窺見當(dāng)時廣州的辣度。特別是他喜愛的甘竹版辣椒醬,更有故事。
稍后,有一名叫慧眼的記者,寫了一篇《甘竹辣椒醬創(chuàng)始者》(《國華報》1938年4月25日第4版),竟然說廣州人嗜食辣椒醬,更可證劉萬章先生所言之不虛:“椒醬一物,含有刺激性,粵人嗜此物者殊夥。面食店為此物銷路地最大宗,啖面者,加椒醬少許,撈勻面條,殊覺適口、醒胃,增進(jìn)食欲。”現(xiàn)在我們到廣州的粉面店去,辣椒醬也是店家必備之物,只是多為甜醬,并不辣了;吾友羅韜,憶其少時也是如此,但彼時所配的桂林辣醬,當(dāng)然比今天的要辣,也是出乎我們這些外江人意料的。當(dāng)時吃粉面配辣椒醬,炒菜也用:“雞肝炒鴿片,亦時菜之一。鴿片軟滑,拌以雞肝,極濃郁之致。若干炸乳鴿,蘸以蔥油、椒醬,亦甘脆,亦肥濃,為下酒妙品?!保恪妒吃挕分?,《民國日報》廣州版1925年7月22日第4版)大概由于食用與使用廣泛,還出現(xiàn)了宜忌之說:“生魚與辣椒醬忌食?!保ā妒称分嗉烧摺?,《民國日報》廣州版1928年10月9日第11版)
客觀地說,辣椒醬比辣椒更容易讓人做到“每飯不忘”——現(xiàn)在外地人到粵菜館去,如果覺得口味不合,想來點(diǎn)辣菜帶勁,每每不可得之際,則可獲得一碟辣椒醬救場。這也是筆者旅粵數(shù)十年的見聞經(jīng)驗。以辣椒醬代辣椒還有個好處,就是辣的程度完全可控,而且還能起到調(diào)味品的作用。私房菜譜《制時菜食品法則》(一)中還專門寫到“辣椒醬制法”:“用尖咀椒一斤浸于白醋中,二日后取出暴曬之,復(fù)浸之一日后取出,去其核,切碎磨成醬狀,加入胡椒香料等,便成矣?!笨磥砩鹾啽悖c今日不同,與內(nèi)陸不同,可以想見的是又酸又辣又香,能不成為好的調(diào)味品嗎?《實地試驗菜式制法》中則寫到辣椒醬如何當(dāng)調(diào)料:“苦瓜煮鴨血:鴨血一底開九,炮過,放起,將苦瓜切骨排片,下原豉、蒜頭、豆豉三共搗爛,煮瓜焾,再下鴨血,少時透心即起菜,加熟油鴨血,點(diǎn)以辣椒醬,極可口,瓜汗亦鮮甜有味?!?/p>
04
辣椒醬的廣州史
廣州人早就喜歡辣椒,廣州人很早就能做出漂亮的辣椒醬來。前面劉萬章先生提到的甘竹辣椒醬,早在一九二五年九月二十四日就有報道——《民國日報》廣州版第九版有一篇?dú)W慶淦的文章《廣東省的好食東西》,一共列了三十款代表食品,其中第十一款竟然為“甘竹之辣椒醬”。甘竹在當(dāng)時歸屬廣東省順德縣,以產(chǎn)鰣魚著名的甘竹灘竟然出產(chǎn)辣椒醬,很神奇。如果按圖索驥追溯下去,甘竹辣椒可能還是中國最早的辣椒醬,至少是中國最早的工業(yè)化生產(chǎn)的罐裝辣椒醬吧。且從上海的報道追溯起。
廣州辣椒醬好,還暢銷到上海,則可見上?;洸损^多會用到,其他人等更為歡迎。檢索《申報》,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在該報打廣告的辣椒醬生產(chǎn)廠家,基本都是來自廣州或由廣州人在上海開辦工廠生產(chǎn)的?!渡陥蟆芬痪哦迥晔率盏谑话嬗幸粍t《國貨冠益廠食品到滬》的軟廣告說:“我國南方冠益食品廠主人譚君杰森,三十年前在香港九龍城、廣東河南(筆者按:即今廣州市海珠區(qū))等處地方建設(shè)新式工廠,制造辣椒醬、番茄汁、架喱粉、架喱油、汁醬油、什錦酸果與及罐頭肉食、果品等共有八十余種,每年輸出歐美、荷屬南洋群島等十分之八,以國產(chǎn)仿制外貨而得外邦人仕歡迎者,獨(dú)該號之創(chuàng)舉也。一九一五年該號得英國駐港化驗師布郎君獎給證書,認(rèn)為確屬衛(wèi)生之出品,是以歐西人仕,咸樂用之。一九二四年,得有英國倫敦化驗師扒利君加給證書,并領(lǐng)得特別權(quán)術(shù)紙,準(zhǔn)給該號作為廣告之用。又獲該國大醫(yī)生、大醫(yī)院、皇室爵士人民等親筆證書數(shù)逾萬帙(謂非國貨之健者),其受外人之熱烈歡迎如是。該廠主人現(xiàn)擬在滬分設(shè)代理處,其貨經(jīng)已陸續(xù)上市,各大商店均托代售,欲嘗該廠風(fēng)味者,不愁市遠(yuǎn)也?!边@是在《申報》檢得的最早的辣椒醬廣告。

冠益食品廠主人譚杰生 (圖片由作者提供)
其實至少在兩年前,冠益食品已經(jīng)進(jìn)入上海,只是當(dāng)時尚未售賣辣椒醬:“為組織提倡國貨委員會,本埠對日外交市民大會為提倡國貨,特邀本、外埠各工廠組織提倡國貨大會委員會,前晚八時在寧波同鄉(xiāng)會開成立會并聚餐,到會者有香港中國冠益罐頭瓶頭食品廠代表吳廷璋、先施公司吳華甫、張裕釀酒公司藍(lán)璧如……”(《市民會邀宴國貨工廠代表》,《申報》1923年12月7日第15版)前幾家都是廣東人的公司,可見廣東食品當(dāng)時即已領(lǐng)先寰中,這也是“食在廣州”的一個重要方面。
但是,冠益生產(chǎn)辣椒醬卻是歷史很悠久的,而且自稱是第一家:“風(fēng)行世界四十五年,辣椒醬之鼻祖,調(diào)味助餐每飯不忘,到處有售。冠益食品制造廠著名制品。地址:上海北河南路二四四弄二十號。”(《冠益辣椒醬》,《申報》1946年1月17日第2版)而且也確實始于順德甘竹:“冠益飛潛動植國產(chǎn)食品廠。分廠:廣州河南鰲魚洲街;創(chuàng)辦日期:起首老店廣東甘竹,歷五十年……”(上?!秶浬虡?biāo)匯刊》1940年第1期)另一篇報道則說到了其香港工廠的具體創(chuàng)辦年份:“該廠創(chuàng)立于前清光緒十八年(1892),歷史悠久,迄今已垂五十五年之久,創(chuàng)辦人兼經(jīng)理為譚杰生(森)先生,譚氏為粵之順德甘竹人,高齡已七十有二,惟健碩如壯年……氏少具特殊天才,眼光獨(dú)到,名震遐邇之甘竹辣椒資本,即為其所發(fā)明……該廠最初設(shè)九龍城隔坑村道,規(guī)模宏大,占地廣闊,各類出品備受各方歡迎。譚氏為推廣營業(yè)計,遂親往滬穗兩地,創(chuàng)立分廠一所,規(guī)模不下于港廠,積極生產(chǎn),廠務(wù)由是而進(jìn)入另一新階段……歷年各地舉行展覽會時,譚氏均會將出品送會陳列,博得各界好評,一九二四年曾參加倫敦英國博覽會,獲英皇敕賜御像徽章,并頒獎狀,聲譽(yù)之隆,概可想見。民十八年時,又獲故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衛(wèi)生部薛部長之嘉獎,頒贈‘食德飲和’‘譽(yù)重寰球’等題辭,中外知名,誠非虛語?!保ā豆揞^食品業(yè):冠益國產(chǎn)食品廠》,《香港名廠國貨介紹錄》1947年第1期)可見,從晚清以迄民國之世,辣椒醬始終是冠益公司的主打產(chǎn)品。
《民國日報》廣州版一九三一年三月六日第七版的報道《本市罐頭業(yè)最近概況:業(yè)此者一共五家》,寫到了冠益廣州廠的辣椒醬具體制作流程:“(冠益)在河南鰲洲橫街,以制造椒醬、芥末等為最大宗。所制之原料,如辣椒、芥菜、茄汁等,先以機(jī)器磨幼,然后煮熟,貯入玻璃樽內(nèi)。所用之樽,皆由廠內(nèi)自制之,香港亦設(shè)有二廠?!?/p>
無論冠益還是其他公司,無論廣州本土還是商業(yè)中心上海及密邇一家省港一體的香港,辣椒醬基本打甘竹的牌,即使未必都是甘竹人開辦。比如香港還有一家余均益辣椒醬也打甘竹的牌。(《甘竹余均益辣椒醬廣告》,《大公報》香港版1940年10月14日第1版)
成立于一九〇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農(nóng)歷十月二十一日)的泰豐罐頭食品有限公司(具體見《申報》當(dāng)日第2版廣告),后來推出辣椒醬,也大打甘竹牌:“南京路泰豐罐頭食物公司,連年制售各項罐頭食物,為數(shù)頗多。近更新出辣椒醬與番茄汁二種,此二品為舶來者貨居多。辣椒又名辣茄,性質(zhì)清涼,潤脾開胃,消除腸熱,產(chǎn)于粵之甘竹地方。今該公司將此品聘名師,以新法制煉成醬,沾濡肉食,味甚甘美?!保ā缎率澄镉痔矶棥?,《申報》1923年11月17日第17版)且自稱銷路上佳:“南京路泰豐罐頭食物公司今秋所出之辣椒醬與西紅柿汁兩種,銷路甚旺。此項辣椒醬能開胃潤腸,該公司特請名廚用新法練成,以之沾濡肉食,頗為適口。又西紅柿汁一種,亦為沾濡食物之品,烹飪調(diào)羹,皆頗適用?,F(xiàn)該工廠日夜趕制云。”(《辣椒醬與西紅柿汁之趕制》,《申報》1924年1月16日第17版)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的辣椒醬可是“名廚”煉制。
省港公司在上海就地設(shè)廠生產(chǎn)主打甘竹牌的辣椒醬之后,仍須運(yùn)售廣州本土生產(chǎn)的打著甘竹牌號的辣椒醬。如“閘北寶通路八號挽利權(quán)公司以推銷國貨土產(chǎn)為宗旨,近又獨(dú)家批發(fā)廣東梁成記之著名甘竹辣椒醬。所售貨品有玻瓶辣椒醬、什錦酸果、果液、喼汁、番茄汁、架厘胡椒粉、架厘粉、巴椒粉、芥末等”(《各種醬汁之發(fā)行》,《申報》1924年2月12日第19版)。大名鼎鼎的冠生園,售賣各地名產(chǎn),辣椒醬也只售甘竹牌:“兩廣貨:廣州臘腸、吊片、魷魚、曹白、咸魚、龍虱、蠔油、蝦醬、土鮫魚、甘竹辣椒醬、出皮蘇欖……”(《冠生園新到各地名產(chǎn)》,《申報》1932年9月29日第19版)
廣州真真公司的辣椒醬也大量運(yùn)銷上海,當(dāng)是唯一一家不打甘竹牌號的:“廣東真真公司所制酸辣醬品多種,如辣椒醬、鮮茄汁等,味質(zhì)尚屬精潔,堪為調(diào)味之助,在粵營銷多年,素為各品所樂用?,F(xiàn)特派梁耀垣君來滬主持推銷事務(wù)……”(《真真公司制酸辣醬品》,《申報》1924年7月17日第23版)“港粵真真公司申莊設(shè)于虹口天潼路三九八號,專辦椒醬、茄汁、干濕喱、酸果、喼汁及各種酸辣食品發(fā)客,新由廣州總工廠運(yùn)到辣椒醬、番茄汁、酸爽椒、果液、喼汁、什錦醬等酸辣甜食品多種,味質(zhì)精潔,裝潢優(yōu)美,定價亦廉。各大商店均有銷售云。”(《真真公司發(fā)售酸辣甜品》,《申報》1924年8月14日第21版)
慧眼記者的《甘竹辣椒醬創(chuàng)始者》(《國華報》1938年4月25日第4版)所寫的陳勝記辣椒醬,可能才是真正立足甘竹灘的辣椒醬:“吾粵順屬甘竹醬,以產(chǎn)是物最著名,制法得宜,和味可口,色紅艷,膾炙人口??际青l(xiāng)椒醬,實創(chuàng)始自右灘陳勝記制造也。勝為是鄉(xiāng)人,性慈孝而聰慧,以家貧故,終日肩挑‘籮頭擔(dān)’揾兩餐飯食焉。顧本錢短少,贏利無多,日中入息,除購米餸奉侍其母外,幾難得一飽裹己腹。而勝孝順,雖環(huán)境如斯,貧亦樂也。每有食,必先以奉母,從無少減自啖。斯時有富翁某,睹勝家貧能孝,憫其境遇,乃薦赴別地傭工。勝終以其母奉侍無人,為辭謝,不允遽去。富翁益感動勝孝,遂饋數(shù)十金贈勝為資本,販‘籮頭擔(dān)’覓食也。勝乍得此巨資助營業(yè),于是運(yùn)用心思妙策,冀獲一行,以本少利大為營謀販。一夕偶至甘竹市,睹一販?zhǔn)劢婺┽u者,陳靈機(jī)一動,乃有所悟,購辣椒斤余,攜返家,曬之。俟干,研成細(xì)末。雜酸、醋、芝麻、白糖諸類,制成醬,試嚼之,香氣四溢,不酸不甜,和味可口。陳乃悉心改求精良,售于市,銷路旺盛。乃購地建鋪為制醬工場,所業(yè)益為大翅,不數(shù)載,獲利逾萬,陳遂為富家翁矣。今是鄉(xiāng)右灘尚有‘陳勝記制醬工場’斗大字在,惜抗戰(zhàn)期間已歇業(yè)焉?!?/p>
編輯:王錚鍇
審核:揭莉琳
文中圖片除說明外均來源網(wǎng)絡(luò)


點(diǎn)擊上圖可在官方微店購買
《隨筆》
2025年 第2期
3月10日出刊
提倡理性與真誠,守護(hù)常識與溫暖
了解更多刊物和圖書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