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深圳的梅雨季,潮濕黏膩的空氣裹挾著令人窒息的壓抑。29 歲的公司業(yè)務主管林薇蜷縮在醫(yī)院走廊的長椅上,蒼白的指節(jié)死死攥著那張 HIV 抗體陽性報告單,紙張邊緣在顫抖間被揉出褶皺,如同她已然破碎的人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記憶如潮水般涌來,將她拽回三個月前那個噩夢般的夜晚。部門慶功宴上,香檳氣泡在霓虹燈下跳躍閃爍,客戶代表阿杰湊在她耳邊曖昧的低語,混雜著濃烈的酒精氣息,讓她逐漸喪失了理智。而酒店房間里,本該是安全防線的措施,也在醉意朦朧中被拋諸腦后。

次日清晨,宿醉的頭痛與心底的不安一同襲來。林薇瘋狂地翻遍手機,在搜索引擎里輸入各種關鍵詞,直到在 72 小時黃金阻斷期的最后一刻,她才攥著藥盒跌跌撞撞沖出醫(yī)院。接下來的 28 天,孤獨與痛苦如影隨形。每日定時吞下的阻斷藥,帶來的是無休無止的眩暈與嘔吐,她只能在深夜的黑暗中,獨自承受著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無數(shù)個輾轉難眠的夜晚,她刷著各類科普帖,當看到 “職業(yè)暴露者 99% 阻斷成功” 的數(shù)據(jù)時,指甲深深掐進掌心,仿佛這樣就能掐滅心底不斷滋生的恐懼。然而,命運卻給了她最殘酷的一擊。三個月后的復查,報告單上刺目的紅色 “HIV+” 字樣,讓整個世界瞬間陷入死寂。

醫(yī)生指著報告,冷靜而殘酷地解釋道:“首先阻斷藥不是100%,有很多因素導致失敗,

比如:如果感染的 HIV 病毒對所使用的阻斷藥物存在耐藥性,那么藥物就無法有效抑制病毒的復制和繁殖,從而導致阻斷失敗。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于感染源本身攜帶耐藥毒株,或者是在以往的治療過程中,病毒逐漸產(chǎn)生了耐藥性.

又比如:HIV 阻斷藥需要嚴格按照醫(yī)囑按時、按量服用,不能漏服或自行減少劑量。如果在服藥過程中沒有遵循規(guī)范,比如漏服次數(shù)較多,會使藥物在體內無法維持穩(wěn)定的有效濃度,給病毒提供了可乘之機,導致阻斷失敗?!?/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林薇恍惚回想起這期間因為自己業(yè)務主管是不得不去的幾次應酬,期間偷空吃了阻斷藥,之后都被灌了很多酒,可能是因為心事重重醉的很快,每次都是沒多久就吐了,會不會當時那幾次也把藥一起吐了出來...

診室里慘白的白熾燈下,阿杰往日西裝革履討論方案的模樣在她眼前閃過,她終于明白,惡魔從來不會將猙獰寫在臉上。

得知確診結果的第七天,林薇在一個匿名互助小組里,遇見了 52 歲的貨車司機老周。老周的故事同樣令人唏噓,老周說自己是因在路邊理發(fā)店共用剃刀而不幸感染,卻已默默堅持服藥八年。

“按時吃藥,這病就跟慢性病一樣。我閨女去年考上了復旦!” 老周笑著展示手機屏保上穿著學士服的女兒,眼角的皺紋里盛滿驕傲與欣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今,林薇的床頭放了兩個定時服藥的鬧鐘,冰箱里整齊存放著三個月劑量的替拉依組合藥物。她認真記錄著每一次 CD4 細胞計數(shù)與病毒載量的變化,終于,她的病毒載量也持續(xù)穩(wěn)定在低于 20 拷貝檢測下限的水平。

在與病毒共處的日子里,她逐漸學會了平靜與接受,時常流連于網(wǎng)絡,關注著艾滋病防治領域的最新進展,當然跟大多數(shù)感染者一樣心中始終懷著一份治愈的期待。

警示性提示

1.72 小時≠絕對安全:研究顯示,阻斷藥成功率隨用藥延遲顯著遞減,24 小時內服用效果最佳。

2.隱形傳播鏈暗藏危機:某高校 37 份匿名檢測中,竟有 2 例呈陽性,無癥狀期同樣具有傳染性。

3.檢測盲區(qū)不容忽視:部分患者因恐懼而未及時確診,進而造成二次傳播。

4.日常防護至關重要:正確使用安全套可使感染風險降低 80%-95%。

5.增強維權意識:多起案例表明,故意傳播 HIV 需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以真實故事撰寫,為保護隱私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作者:樂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