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譚硯文 實習生勇佩言 廣州報道

4月26日晚7點,改造后的廣州天河體育中心正式亮燈,整個場館亮如白晝。

為迎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和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天河體育中心不僅更新了智能化的照明設備,還鋪設了全新跑道,打造全民健身活動空間。

距離十五運會開幕不到200天,廣東賽區(qū)的多座體育場館的維修改造進入了最后沖刺階段。其中,廣州市負責的23個場館按期實體完工,20個完成聯合驗收;深圳賽區(qū)的18個競賽場館已通過省執(zhí)委會競體場館體育工藝、信息化建設及殘?zhí)貖W會場館無障礙專項驗收。

賽時為賽事,賽后為城市。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走訪多個場館發(fā)現,本次場館改造不僅重視賽時的功能,更注重賽后的利用,通過拆除圍欄、生態(tài)改造等方式,為全民健身提供優(yōu)質場所,打造屬于人民的體育公園。

場館改造還突出科技賦能。AR導航系統(tǒng)、3D智能閘機、智能化照明設備等投入使用,既提升了場館的利用效率,也給市民和觀眾帶來了更新的科技體驗。

回顧六運會推動建設天河體育中心、九運會新建廣東奧體中心、亞運會打造海心沙廣場,體育場館不僅是賽事的重要場地,更將成為市民生活的重要部分,推動城市經濟社會發(fā)展。

1987年,天河體育中心因六運會而生,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廣州市設計院集團顧問總建筑師郭明卓擔任項目總設計師,為廣州留下了這座跨時代的體育地標。

時隔40余年,他再次操刀天河體育中心改造項目,在延續(xù)歷史風貌的基礎上為老場館注入新活力。

(改造后的天河體育中心)

本次天河體育中心的改造不僅注重賽時功能,更重視賽后的利用,打造屬于城市的“人民體育公園”。

據了解,原本閑置的體育場二層平臺和多塊空置區(qū)域被改造成全天候全民健身空間,原本封閉的戶外群眾乒乓球場被打通并嵌入城市公共空間,采用新型硅PU地面,有效吸收沖擊力、提升運動體驗,滿足不同人群和天氣條件下的使用需求。

“此次改造設計,我們著眼于保存天體原來的風貌,因為它是中國20世紀的建筑遺產?!惫髯客嘎?,此次天河體育中心改造還著重提升了南廣場和前廣場,用“減法”恢復最初的特色。南廣場已被拆除的門樓將會恢復,增強整個體育中心的儀式感。

“南廣場作為廣州的一個城市‘會客廳’,是一個舉行各種大型活動的地方。改造后空間的序列就更加清楚,儀式感會更強,這也是這次改造有力的提升。”郭明卓表示。

園林提升方面,天體新增多個“街角公園”,豐富綠化品種,優(yōu)化植物層次,提升景觀品質,并拆除部分圍欄實現“拆圍透綠”。

以西北側“街角公園”為例,該區(qū)域通過“拆圍透綠”和功能整合,轉變?yōu)槿诤狭窒滦蓓?、康體、慢跑等功能的綠色城市休息站,使原本功能單一綠地轉變成全民共享的開放場所。

除了天河體育中心外,其他場館也注重空間的活化利用,打造人民的體育公園。

例如,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升級改造項目設計總負責、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羅建河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一方面,奧體中心增加了近4萬平方米的綠地面積,為市民提供更多綠茵空間,便于運動后乘涼休息;另一方面,改造也非常注重市民的生活便利性,共設置了四個驛站,其中包含便利店和公共衛(wèi)生間等便民設施。場館二層即將向公眾開放的2.8萬平方米公共空間中也有相應的配套設施。

再如,廣州大學城中心體育場改造則結合場館周邊的室外景觀構筑全民健身的運動空間。廣州協安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經理林正秀表示,室外工程基于外部體育公園,連接目前已有的室內外自然山水風光,特別是結合大學城內部的中心湖景觀和周邊山體、整合周邊資源打造生態(tài)體育公園。項目改造維修建成后,除了可以確保大型賽事舉行,還為周邊市民提供了日常休閑和健身運動空間。

科技感是十五運場館改造的主旋律。

南方財經記者從天河體育中心了解到,場館通過全面搭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數字孿生綜合運營平臺,實現“建成即智慧,運行即高效”。

今年,改造提升后的天體將承擔足球、排球、乒乓球、三人籃球等多項賽事任務,并作為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開幕式主場館,以全新姿態(tài)迎接來自全國各地的運動健兒。

郭明卓介紹:“在設計時,我們就瞄準了世界上最先進的體育場館。它要滿足世界級比賽的各種要求,場館里的設備水平同樣也應該是世界先進水平的。此外,像燈光、音響這些設備,也要達到一流水準。”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天體改造以全國首個近零碳既有體育場為目標,通過綜合運用建筑與設備提效減碳技術、光儲可再生能源措施、數字化能源與碳排放管理系統(tǒng),實現場館運行的節(jié)能減碳。

相關負責人向南方財經全媒體介紹,場館利用5.5G+WiFi7高速網絡,通過搭載BIM、物聯網、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智慧綜合運營管理平臺及相關智慧化應用系統(tǒng),為場館日常高效運營管理提供信息智能化支撐,為全運會賽時指揮管理工作全方位可視、全流程可控提供安全保障。

(改造后的廣州體育館)

廣州體育館更是實現了“從進場到落座,科技感無處不在”。

相關負責人介紹,場館入口的3D視覺閘機可在0.3秒內完成人證核驗,AR導航系統(tǒng)將通過執(zhí)委會官方平臺實時推送最優(yōu)路徑至觀眾手機。部署在場館的2000余個AI攝像頭組成“天眼網絡”,可提前15分鐘預判人流聚集風險,自動觸發(fā)應急疏導方案。通過可升降隔斷系統(tǒng),籃球場可在48小時內轉換為萬人演唱會場地。保留的標志性拱形穹頂化身為巨幕,運用數字光影技術演繹廣府窗花等文化符號,打造“可閱讀的建筑IP”。

在深圳賽區(qū),18個競賽場館已通過省執(zhí)委會競體場館體育工藝、信息化建設及殘?zhí)貖W會場館無障礙專項驗收。其中,深圳市體育中心體育館增設了國內首例“開合屋蓋+可折疊移動式斗屏”,可將比賽大廳上方的超大斗屏移動切換為雙面橫屏或四面斗屏,既能滿足網球比賽露天的需求,也能滿足籃球、羽毛球等比賽對比賽大屏的需要;地面的制冷系統(tǒng)則可以讓這里在8小時轉換成冰球的比賽場地。

日前,廣州借助全運會契機推出“城市合伙人”計劃,吸引不少企業(yè)為賽事助力。

4月26日,天河體育中心全新的體育照明系統(tǒng)和全民健身跑道在活動中迎來“首秀”。

其中,華夏北斗星體育設備有限公司捐贈并實施升級的體育照明系統(tǒng),采用了280套先進的智能LED體育照明燈具。廣東北斗星體育設備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總經理向麗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該照明系統(tǒng)不僅滿足國際頂級賽事對垂直照度和均勻度的要求,也加快推動了國產化替代與節(jié)能環(huán)保,預計實現場館年省電40%。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市民在天河體育中心全新鋪設的跑道上跑步)

廣州同欣體育股份有限公司聯席總裁陳晨介紹,企業(yè)不僅為天河體育中心、廣東奧體中心、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體育場捐贈了專業(yè)跑道,還為天河體育中心量身打造全民健身跑道,這不僅是中國田徑協會認證的四星級健身步道,更創(chuàng)新采用“雙跑道系統(tǒng)”設計,內側“碧水綠”跑道采用與全運主賽場同款的預制型橡膠跑道,為跑者提供高回彈、強緩震的專業(yè)保護;外側“蒼山藍”的透水瀝青跑道則以全天候耐用性守護市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