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西寧4月28日電 (況玉)本網從4月28日召開的青海省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情況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青海省現存并登記入庫的古樹名木數量1332株,其中古樹1310株、名木22株。古樹群14處,群株數3456株。
近年來,青海省林業(yè)和草原局持續(xù)規(guī)范和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制定政策法規(guī),完善管理機制,全面加強古樹名木的保護和利用,全省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據青海省林業(yè)和草原局介紹,青海省古樹名木分20科30屬45種,按照分級標準:國家一級古樹(500年以上)50株,國家二級古樹(300-499年)158株,國家三級古樹(100-299年)1102株,名木22株。截至2025年,全省樹齡千年以上的古樹有3株,其中,海東市民和縣峽門鎮(zhèn)的花葉海棠,估算樹齡在1402年左右;海東市民和縣川口鎮(zhèn)的國槐,估算樹齡在1402年左右;海東市樂都區(qū)蘆花鄉(xiāng)的花葉海棠,估算樹齡在1014年左右。按照生長位置:西寧市215株,海東市398株,黃南州48株,海南州498株,果洛州26株,玉樹州144株,海西州3株。古樹群14個,群株數3456株(不含每木調查的株數)。
為全面掌握古樹名木資源現狀,自2018年起,青海省依據全國綠化委員會要求,開展了詳細的古樹名木調查,并建立檔案。2022年至2023年,又兩次進行補充調查,將數據全面錄入全國古樹名木智慧系統,實現動態(tài)管理。
在保護管理方面,青海省累計投入資金1171.5萬元,對每一株古樹名木制定 “一樹一策”,推進統一掛牌,設置保護牌與標語,并利用二維碼加強宣傳。針對瀕危和長勢弱的古樹名木,采取了一系列搶救復壯措施,如整治生長環(huán)境、修復樹洞、防治病蟲害等,已完成45株一級古樹和名木的搶救工作。
在制度建設上,青海省結合實際,起草了《青海省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了保護管理的責任主體和具體措施,為古樹名木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同時,多部門聯合行動,打擊破壞古樹名木的違法犯罪行為,探索文物保護與生態(tài)保護相結合的新模式。
在宣傳教育方面,青海省常態(tài)化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宣傳,借助國土綠化雜志、青海林草公眾號等平臺,普及相關法規(guī)政策,講好古樹名木的文化故事。在2023年全國 “雙百” 古樹推選宣傳活動中,青海省的德令哈古柏群、貴德秋子梨古樹群和海北祁連圓柏古樹群成功入選最美古樹群。
此外,青海省還精心編撰了《昆侖翠影?高原生命禮贊 —— 青海省古樹名木圖冊》,并公布古樹名木名錄,進一步增強公眾保護意識。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