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覺得,自己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

早上得趕著送孩子去上學,晚上還得陪著做作業(yè),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

我們都拼命想讓孩子學得好,可成績呢,就像打了個死結,怎么努力都解不開。

再看著那些好像啥都不做的媽媽,她們的孩子,不僅成績好,而且人也特別優(yōu)秀。

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有3種勤快媽,累死也養(yǎng)不出優(yōu)秀娃,可這3種懶媽,娃不出眾才怪。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3種勤快媽

①過度干預型媽媽

這種媽媽,絕對是“全能型”的典型代表,感覺自己是孩子的“私人顧問”。

孩子去學校時,她會站在旁邊不停地叮囑:“別忘了喝水,別把筆弄丟了,午飯多吃蔬菜,不然長不高,回家別忘了拿外套......”

孩子做作業(yè)時,她會時不時用“是不是這個解法錯了?”、“再檢查一下,這個公式是不是記錯了?”來提醒。

你會看到,她一天到晚忙個不停,仿佛孩子的一切都得由她來安排。

而孩子,根本沒機會去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

久而久之,孩子變得越來越依賴媽媽,碰到事就不知道該怎么辦,做錯了也不知道怎么從中汲取教訓。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②強迫式教育型媽媽

這種媽媽,是典型的“任務型媽媽”,覺得孩子的唯一任務,就是學習,其他的都不重要。

每天早上六點半,孩子還沒起床,她就開始在耳邊嘀咕:“快點,英語口語練一遍,還得做數(shù)學題!”

早餐時間,她也沒閑著,端著一堆補習資料,“吃飯時把這道題做了,午休前再背一篇文章?!?/p>

就這樣,孩子的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的,根本沒有自己的空間。

孩子的日常生活,就是不停地學、做題、背知識。

去上課前要先完成一大堆練習題,回到家繼續(xù)寫作業(yè),晚上還得檢查一天的學習進度。

媽媽總是堅信:“只要努力,成績肯定能提高,未來一定能有更多機會。”

可是,這樣的日子過久了,孩子整天活在“成績”這個壓力鍋里,就會對學習產生了排斥,甚至對學習有恐懼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③焦慮型媽媽

這種媽媽的特點,就是啥都擔心。

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擔心孩子做不完作業(yè)、擔心孩子成績不好,甚至擔心孩子的性格不如別人。

她們一天到晚焦慮不已,覺得孩子的每一刻都不能浪費,要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孩子培養(yǎng)成最棒的人。

不過,這種日子過久了,孩子自然也會在媽媽的焦慮中,變成一個內心焦慮的人。

他也會時不時擔心:“我是不是做得不夠好?”“是不是比別人慢一步?”“我是不是不如別人?”

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就會一點點被磨掉,心理負擔越來越重,變得總是害怕犯錯,甚至開始逃避問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3種“懶媽媽”

說到“懶媽媽”,很多人會覺得她們好像不夠努力、不夠上心,甚至會懷疑她們是不是對孩子不夠關心。

但事實上,這些“懶媽媽”的育兒方式,有時反而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①放手型媽媽

“放手型媽媽”,看起來像是最“懶”的那一類,仿佛她們不管孩子,啥事都不管。

可實際上,它們是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和成長的空間。

你會看到,她們不總是插手孩子的每一件事,而是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自己承擔后果。

比如,孩子放學回家,媽媽問她:“作業(yè)做完了嗎?”如果孩子說“還沒”,她不會催著孩子去做,而可能說:

“哦,那你自己安排時間吧,什么時候做完就什么時候去玩?!?/p>

如果孩子忘記帶作業(yè),她也不會著急忙慌跑去送,送完又說她一頓。她會耐心等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或者讓他自己承擔這個后果。

這看起來像是“懶”,其實,是給了孩子面對挑戰(zhàn)的機會,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②陪伴型媽媽

陪伴型媽媽的“懶”,其實是一種充滿愛的“懶”。

她們不像那些忙著安排孩子一堆學業(yè)的媽媽,而是更注重陪伴孩子的每一刻。

你會看到,她們寧愿放下手中的工作,也要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做些小事,哪怕只是陪孩子玩?zhèn)€游戲,聊聊天,或者一起做手工,分享彼此的心情。

比如,放學回家,陪伴型媽媽不會立馬開始檢查孩子的作業(yè),而是坐下來和孩子聊聊,在學校發(fā)生了什么。

她們喜歡和孩子一起讀書,討論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即使是做手工,媽媽也不會催促著完成,而是陪著孩子一起用彩紙折疊、剪裁,輕松愉快地完成每一件作品。

她們不急著追求“成績”和“效率”,更看重的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

通過這些陪伴,孩子不僅能學到知識,更多的是學會了如何表達自己、如何與他人溝通和相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③寬松型媽媽

寬松型媽媽最大的特點,就是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

她們不會因為孩子偶爾犯個小錯,就大發(fā)雷霆。她們深知,犯錯和失敗都是成長的必經之路,重要的是孩子能從中學到東西,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完美。

有時候,寬松型媽媽看到孩子在玩耍時,她們不會立馬制止,而是看著孩子在探索中不斷學習,自己動手做東西,慢慢積累經驗。

甚至看到孩子跌倒時,也不會馬上去扶,而是讓孩子自己站起來,從中學到堅持的力量。

她們相信,孩子的潛力,并不是從一開始就能被逼出來的,而是需要在寬容和信任中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向。

寬松型媽媽的“懶”,其實是一種更深層的智慧:

她們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尊重孩子的選擇,也相信孩子能在自己的節(jié)奏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動力。

她們知道,孩子的成長并不在于一開始就按別人的標準去做,而是在自由和信任中自由成長。

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優(yōu)秀的人。

只是“優(yōu)秀媽媽”并沒有一個固定的公式,最重要的,是我們能找到一個既不焦慮,又能給孩子自由和成長空間的平衡點。

孩子的成長,是一場長跑,不是短暫的沖刺。

適當?shù)姆攀?,給予孩子獨立的空間,讓他們在自己的節(jié)奏中成長,才是他們最需要的養(yǎng)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