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命”這本子確實沒有講好。我理解的意思是想表達:

六廠員工的命
六廠的員工在時代洪流中,因為國企體制改革,出現集體下崗,下崗職工困頓的窘境。
孫永紅一家三口都在六廠工作,然而全家一旦下崗,孫永紅可能連床都沒有,無奈之下,舍棄逃亡的愛人徐文國,嫁給了有權有勢的“二代”唐堯鑫,甚至幫忙隱藏關鍵證據,間接導致徐文國悲劇生活。用孫永紅的婚姻表達六廠員工的不幸與無奈。


姚斌彬、徐文國的命
因為一家?guī)卓谌硕荚诹鶑S工作,六廠一旦發(fā)不出工資,哪怕有技術,生活也會困頓。兩個有報復的青年身懷理想,努力專研技術。
然而,厄運降臨,姚斌彬為母親和徐文國討回公道之際,不但被陷害偷車,還被陷害誤傷了李超。從此背上了殺人的罪名。徐文國為姚斌彬討回公道之際,也因為打傷唐堯鑫,被判傷害罪。

兩人入獄后,憑技術,讓管教杜湘東另眼相看。
然而,李超的死亡,讓姚斌彬背上了殺人罪名。但實際上姚斌彬制造的槍支根本不可能打響,那顆被徐文國藏起來的撞針印證這個事實。
因為案情重大,看守所決定轉運兩個人。結果路上發(fā)生意外,給了兩人逃跑的契機。徐文國因為開槍事實,選擇逃跑。徐文國為了照顧他,也被迫逃亡。

管教杜湘東因為職責所在,對偷槍的姚斌彬窮追不舍。善良的姚斌彬選擇放棄抵抗,希望徐文國替他活下去。
在案件有疑點的情況下,姚斌彬還是被判了死刑。
徐文國背負著姚斌彬的使命,選擇查明真相,可關鍵證人陳素娥卻離奇死亡。
此時徐文國為了生存,開始了真正的逃亡。
而真兇為了掩蓋真相,還是對已經逃亡的徐文國痛下殺手。

在真兇伏法的情況下,徐文國繼續(xù)逃亡。二十年,事業(yè)有成的徐文國開始追討幕后黑手。然而夕日戀人孫永紅卻對他多方指責。在惡勢力逼迫下,徐文國選擇自盡,因此也激死了孫永紅的良心,選擇交出關鍵證據。
可枉死的姚斌彬再也沒法回來,徐文國風雨飄搖了二十年。兩個人的命被摧殘得破敗不堪。

最后是杜湘東的命
杜湘東作為刑偵專業(yè),卻因背景原因,被迫成了郊區(qū)看守所的管教。壯志未酬,在知道姚斌彬案件有疑點的情況下,無能為力,看著姚斌彬無辜枉死。
因此,開始對徐文國窮追不舍,不但為姚斌彬,也為自己。
在追擊徐文國的執(zhí)念下,忽略了美好愛人劉芬芳,劉芬芳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流產而亡。

往后的十幾年,杜湘東放棄了當刑警的機會,困守在偏遠看守所。懷著對劉芬芳的愧疚,以及追擊徐文國的執(zhí)念而生。

杜湘東對徐文國的執(zhí)念,導致了后半生孤苦無依,可誰又能說他不對。為了執(zhí)念,為了正義,卻失去了大好前途以及美好愛人。

劇中開頭把三人的故事講好了,到了中間卻鏈接不上了。中間三分之一寫“姚斌彬、徐文國、孫永紅,以及唐堯鑫的恩怨情仇,兇手劉廣才一目了然。
三分之一寫杜湘東、劉芬芳的故事,愛情美好。
三分之一,寫徐文國逃亡,但警察沒半點追查的跡象,反而看守所杜湘東發(fā)現蹤跡,假借探親追擊,結果反而加重了徐文國的嫌疑,又多了一項殺人罪責。而警察也不去驗證那枚沒有記錄的指紋,直接確定為徐文國所為。

到了結局,更是唏噓,沒有半點鋪墊。好像大家需要一個結局,那就直接給一個。
唐家父子背后謀劃的局,中間一句不提,原本是因為利益的一條線,直接寫成為了“愛人”孫永紅。

關鍵證據居然從頭到尾都存在,只不過被孫永紅隱藏了,然后徐文國用死喚起孫永紅良知,直接拿出證據一錘定音。徐文國發(fā)跡以后,尋找唐家父子罪惡的過程一句沒寫。

最后,導演想表達杜湘東因為執(zhí)著導致命運不堪。又表現得很一般,抓到了劉廣才,可小蝦米莫名其妙地死了,劉芬芳也死了。杜湘東因此郁郁寡歡困在看守所二十年。后來最后大的成就就是孫永紅把證據給他,他進行實名舉報,一舉拿下。然后表達出,他的命是姚斌彬給的、徐文國給的、劉芬芳給的。
虎頭蛇尾的結局,整個劇高開低走,懸疑不懸疑,人性刻畫又不深,故事線又特別突兀,白白浪費好本子。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