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天要嘮嘮的這位,那可是響當當?shù)娜宋?,他就是林則徐。林則徐出生在1785年,去世于1850年,是福建省侯官人(也就是現(xiàn)在福建閩侯)。他字元撫,還有字少穆、石麟,到了晚年,又號俟村老人、瓶泉居士。林則徐是清朝后期特別牛的政治家、思想家,還是個詩人呢。他因為禁毀鴉片這事兒,被大家稱作中華民族抵御外敵入侵時偉大的民族英雄,在史學界,他還被叫做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則徐出生在一個普通的下層封建知識分子家庭。這孩子打小就聰明伶俐,4歲就開始讀書識字,7歲就琢磨著寫文章了。13歲的時候,參加鄉(xiāng)試就拿了第一,14歲考上秀才,20歲又中了舉人。他能有這么不一般的進步,一方面是天生腦子好使,另一方面也是后天刻苦磨煉的結(jié)果。林則徐在幼年、少年時期,受他母親的影響特別大。從母親那兒,他學到了節(jié)儉、勤勞、仁義,待人溫厚又能克制自己這些好品德,一輩子都受益無窮。
嘉慶十六年(1811年),林則徐去參加會試,考上了,還被賜進士,選進翰林院當了庶吉士,就這么開始踏入官場了。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林則徐被派到浙江杭嘉湖道任職。他到了那兒,可積極了,又是選拔人才,又是建議興修海塘水利,干得那叫一個出色。道光二年(1822年),林則徐又被派到浙江,本來是要去當江南淮海道的,還沒上任呢,就先代理了浙江鹽運使,把鹽政好好整頓了一番,效果還挺不錯。就因為這些,林則徐得到了道光皇帝的賞識,在官場上那是一路高升。道光三年(1823年),林則徐就當上江蘇按察使了。在這個職位上,他大力整頓吏治,把積壓的案子都清理了,還給冤假錯案平反。他還把鴉片的危害看成是社會的大弊病,堅決要嚴禁。

從那以后,林則徐又先后當過陜西按察使、江寧布政使、湖北布政使、河南布政使,還有江蘇巡撫這些官職。在這期間,他又是興修水利,又是查看災情,忙著救災、辦賑濟,在農(nóng)業(yè)、漕務、水利、救災,還有吏治各個方面,都做出了成績,一時間,“賢名”傳遍了天下。另外,林則徐對清王朝的財經(jīng)政策、貿(mào)易政策,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反對一股腦兒地禁用洋錢,還頭一回給道光帝提了一套自己鑄造銀幣、建立本國銀本位制度的主張。這可是中國近代幣制改革的先聲,也是為了適應政治經(jīng)濟形勢的變化,保護咱們本國的工商業(yè)者,讓民族經(jīng)濟能獨立發(fā)展,抵制西方資本主義經(jīng)濟侵略的先進思想。
道光十七年(1837年),林則徐升職成湖廣總督了。湖北這地方,一到夏天,大河就經(jīng)常泛濫成災。林則徐就采取了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的辦法,最后讓“江漢數(shù)千里長堤,都穩(wěn)穩(wěn)當當,平安無事,就連支河里堤,也沒有一處決口”,為保障江漢沿岸州縣老百姓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立下了大功。同時,林則徐還整頓吏治,對那些貪贓枉法的人嚴懲不貸。在當總督的時候,他一直保持著“一切秉公辦理”的作風,那可是當時官場里最廉潔、最能干、最正直無私,也是最受老百姓愛戴的好官。
這時候,鴉片問題慢慢成了朝廷里爭論的大問題。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則徐就給朝廷上奏章,請求嚴禁鴉片。還沒等皇上批示呢,他就在自己管轄的全省開始大力禁煙了。又是收繳煙土、煙膏和煙具,還配制“斷癮藥丸”,幫著老百姓戒煙,效果特別好。緊接著,他又上了一道奏折,詳細說了嚴禁鴉片,特別是杜絕鴉片來源的重要性,還給出了禁煙的辦法。本來還拿不定主意的道光帝,這下明白了嚴禁鴉片又緊迫、又必要,而且是能做到的,就接受了嚴禁鴉片的主張,還專門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去廣東查辦禁煙的事兒。

在去廣州之前,林則徐先把廣州受鴉片毒害的情況摸得清清楚楚,把各家煙館都找出來,掌握了一大堆第一手資料。到了道光十九年(1839年),他到了廣州,就和鄧廷楨等人一起,把十三行的洋商傳來問話,讓他們把諭帖轉(zhuǎn)交給外國鴉片販子,限期讓他們把鴉片交出來。還讓他們保證以后再也不帶鴉片來。林則徐還斬釘截鐵地說:“只要鴉片一天不絕,我這個大臣就一天不回去,我發(fā)誓要跟這事兒干到底,絕對不會中途放棄?!笨赡切┩馍叹褪遣豢辖圾f片。經(jīng)過一番堅決的斗爭,林則徐把英國駐華商務監(jiān)督義律和那些鴉片販子都給收拾了,收繳了差不多2萬箱鴉片,大概有237萬多斤呢。然后就在虎門海灘上,當著大家的面,把這些鴉片都銷毀了。
“虎門銷煙”那可是我國近代史上反帝斗爭里特別光輝的一頁。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取得勝利,這是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史上第一個大勝利。這事兒可太提氣了,狠狠打擊了外國鴉片販子,維護了咱們民族的尊嚴和利益,也讓中國人民的斗志更昂揚了。
“虎門銷煙”之后,英國那些殖民者可不甘心就這么放棄罪惡的鴉片貿(mào)易,還打算用武力侵略中國。林則徐在廣東這邊,一邊禁煙,一邊積極備戰(zhàn)。又是修建炮臺,又是拉上攔江的木排鐵鏈,還把漁民招募起來編成水勇。英軍來挑釁,都被林則徐打回去了,像九龍之役、川鼻官涌之役這些反擊戰(zhàn),都取得了勝利。道光帝一看打了勝仗,就盲目驕傲起來,下旨停止和英國的貿(mào)易,還在1840年1月,任命林則徐為兩廣總督。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定海失陷了。琦善跑到廣州,和林則徐對著干。在英國侵略者的威脅和利誘下,琦善擅自簽訂了割讓香港,賠償煙價600萬元的《穿鼻草約》,可他還把這事兒都怪到林則徐頭上。林則徐抗擊英軍立了功,反倒被投降派誣陷,道光帝就把他革職了,還說“從重發(fā)往伊犁,去那兒效力贖罪”。

從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開始,朝廷又重新啟用林則徐,讓他當陜甘總督、陜西巡撫,后來又當云貴總督。在當云南總督的時候,他提出整頓云南礦政,鼓勵私人開采,還提倡商辦這些主張,從這兒能看出,他的思想里已經(jīng)有了資本主義思想的萌芽。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林則徐因為生病,辭官回家了,他的政治生涯也就這么結(jié)束了。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政府要去圍剿太平軍,又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讓他去督理廣西軍務。結(jié)果在去上任的路上,林則徐在潮州普寧縣的行館突然去世了,享年66歲。
林則徐從政40年,在13個省都當過官,是改革派的代表人物。雖說他是封建官吏,有“忠君”思想,也鎮(zhèn)壓過少數(shù)民族起義,可在中華民族眼看就要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急關頭,他站出來了,把個人的禍福榮辱都拋到腦后,堅決禁煙,抵抗外國的武裝侵略,捍衛(wèi)了國家的主權和領土。而且林則徐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這可是他一生活動和思想的主流。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