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都城隍廟正殿大威靈祠。位于今復興門內(nèi)成方街的現(xiàn)存殿宇正是此殿,可惜長期被誤認為后寢殿。

說起城隍,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上海城隍廟小吃。其實,有城的地方,就有城隍廟。所謂城隍,“城”指城墻,“隍”指護城河,早期特指沒有水的城壕(有水的則叫“池”)。顧名思義,城隍即守護城池之神。

城隍?qū)儆诘澜滔到y(tǒng),有府衙意味,而且分等級。尤其到了明代,城隍廟更是遍布各地,而且有了正式“編制”。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詔加封天下城隍,并嚴格規(guī)定了城隍的等級,分為都、府、州、縣四級。這位喜追古、好創(chuàng)制的太祖高皇帝說:“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則不敢妄為?!边@就意味著,這位城市保護神,絕無蝙蝠俠那樣的俠客之風,而是城隍老爺?shù)墓贅幼雠伞?/p>

北京作為元明清三朝京師,自然各級城隍俱全,顯赫的有六座,各有其轄區(qū)范圍。京師配有都城隍廟,而且不止一處,內(nèi)城的是都城隍廟,外城的則為后世流傳的江南城隍廟。京師下轄兩縣,分別有宛平城隍廟和大興城隍廟。這里的宛平并非今天盧溝橋附近的宛平城,而是北京順天府的管轄縣,轄中軸線以西至西郊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還有其他城市所沒有的皇城宮城,皇城城隍廟為永佑廟,宮城城隍廟則在紫禁城西北角樓內(nèi)側(cè)。

都城隍廟位于今復興門內(nèi)成方街(實為城隍街)。元明兩代,每月初一、十五和二十五三天,這里都會舉辦廟會。此外每年還有盛大的城隍巡游,據(jù)說五月初一這天,宛平縣的城隍神會被抬到都城隍廟,向上級領導“匯報工作”。都城隍廟與宛平城隍廟的“神仙互動”,堪稱京師一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都城隍廟山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都城隍廟柵欄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都城隍廟西配殿

而宛平城隍廟還有比巡游更火爆的場面,那就是每年燈節(jié)的燒火判兒。燒火判兒原本為明代宛平縣署衙役斂財?shù)墓?jié)目,目的是向京西各煤窯勒索煤斤。據(jù)說,凡捐煤燒火判兒的買賣家,來年必定生意紅火。每年正月十三到十七,百姓們紛紛來看燒火判兒。只見城隍廟正院安放著一尊三四米高的泥塑空心“判官”,腹中用磚砌個大爐灶,在里面裝上煤,生火后“判官”燒得渾身通紅,眼鼻口耳、肚臍雙乳都能噴出火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宛平城隍廟燒火判兒。據(jù)說,凡捐煤燒火判兒的買賣家,來年必定生意紅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宛平城隍廟的玻璃燈,畫著各種戲曲、歷史故事。

到了清初,因為八旗駐防在內(nèi)城,內(nèi)城民人陸續(xù)遷往外城,都城隍廟的民間社火受到影響,最終于康熙時轉(zhuǎn)到外城,廟會和巡游在江南城隍廟落了腳。直到民國,江南城隍廟還有按季舉行的兩到三天的廟會,每年清明、中元和十月朔日都會申報舉行。據(jù)說這里也曾有燒火判兒,但庚子國變后就取消了。

江南城隍廟的正式門額是“京都城隍威靈公廟”,這倒是將內(nèi)城都城隍廟明清兩代的名稱做了一個融合,“都城隍廟”加“大威靈祠”,變成了“京都城隍威靈公廟”。這其實是民間為了延續(xù)民俗傳統(tǒng)而做的變通,因為朝廷每年對京都城隍的遣官祭祀還是在內(nèi)城都城隍廟。這座外城都城隍廟之所以俗稱江南城隍廟,是因為外城正是江南人士集中之地,它更多代表了江南民間自明代以來對南京都城隍的信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元節(jié),江南城隍廟燒法船。

江南城隍廟前那段街,西連南橫街,叫城隍廟街,后來稱為南橫東街的便是。這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廟街,街北從東到西,有東岳天齊廟、江南城隍廟、三圣庵和三元庵,而且街東西各有一座磚牌樓,東牌樓內(nèi)額為“表正天衢”,外額為“崇光帝里”,西牌樓內(nèi)額為“澤比西成”,外額為“廟隆南界”,這應是和城隍廟相伴而生的東岳天齊廟的配套,同時也是整片區(qū)域的標志性建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江南城隍廟東側(cè)的東岳天齊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江南城隍廟前做買賣的。此廟已被遷建于黑窯廠胡同的三圣庵南側(c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東岳天齊廟前的磚牌樓門

時至今日,江南城隍廟被移建,而在金融街附近的高樓林立間,我們還能看到重修后的都城隍廟大殿。遺憾的是,大殿長期被錯認為后寢殿,其實,對比老照片和航拍圖可知,這座建筑正是當年都城隍廟的大殿——大威靈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59年航拍圖里的都城隍廟正殿大威靈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都城隍廟正殿大威靈祠

此外,位于今東城區(qū)大興胡同的大興城隍廟,格局尚存,只是已成為民居。不過,稍加留意,還能看到山門兩側(cè)有名的對聯(lián):“陽世奸雄,違天害理皆由己”,“陰司報應,古往今來放過誰”,橫批另有四字:“監(jiān)觀有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大興縣城隍廟布局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大興縣城隍廟城隍

至于皇城的永佑廟和紫禁城的城隍廟,均建于雍正年間,是皇家對皇城宮禁意識的一種強化和宣告,它們和重重門禁、道道高墻是互為表里的。紫禁城城隍廟,如今是故宮學者們的辦公研學之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紫禁城城隍廟位于西北角樓內(nèi)側(cè)

而永佑廟格局類似皇城內(nèi)風云雷雨諸神廟,遺存不多?,F(xiàn)自忠小學分校臨街大門有云紋石拱券,應就是永佑廟山門舊物,您若立于府右街北口西,還能看到校內(nèi)驚鴻一瞥的歇山頂大殿的身影。

文圖| 李哲

編輯| 楊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