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事情。
有旅客在小紅薯發(fā)帖,“計劃23:55起飛,但機組人員第二天00:30分才登機,如何理解”這后面還帶了一個頑皮的表情。
同樣是這個從美國飛回來的航班,還有旅客發(fā)帖:到點根本沒動靜,飛機里連燈都沒開!一堆人去問,地勤才勉強說“機組有點狀況”遲到了...
再多的話就不貼了,總之,都帶著很強烈的情緒。
航班延誤,旅客有情緒,我理解——但有哪個航班,是無緣無故的延誤?。?/p>
有沒有可能,地勤人員也不能明確,究竟為什么會延誤。
或者說,有沒有可能真的突發(fā)了什么狀況。
比如機組車,壞在半路了?
比如機組的證照出現(xiàn)了問題,不能及時通關?
比如天氣情況要變得惡劣了,延誤的信息還沒有傳達到候機樓里的地勤人員那?
比如飛機有故障,當?shù)毓ぷ魅藛T正在努力排除,還不確定能不能修好,不確定有沒有配件,不確定要延誤多久?
這些都曾發(fā)生過。
我也無比希望,這次的延誤也是因為這些原因。
但不是。
一名資深空乘前輩,在酒店過世了。
朋友跟我說這件事的時候,心情無比的沉痛。她說,他是一位超級好的前輩,在航班上永遠向著乘務員說話。
她說,航班延誤時,他總會站在客艙里,跟乘務員一起面對。
她說,前段時間還剛剛碰到過,沒想到再聽到他的消息卻是天人相隔。
此刻,我也很難過。
但還是想說幾句什么。
不管是不是在民航這塊,哪怕在其他場景里,可否稍微多一點耐心,而不是遇到“自以為的不公”,就一定要第一時間在社交平臺上發(fā)泄情緒,公開討伐。
再次重申,我真的理解這種“情緒”,但能不能先冷靜片刻。這個航班,現(xiàn)在延誤的原因你知道了,又怎樣呢。
航班延誤的背后,永遠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困境,機組遲到也好、地勤信息模糊也罷,這些都繞不過一個最根本的原則:
1.沒有人想讓航班延誤。
2.既然延誤,必有原因。
一些特殊情況,比如“機組超時”,在機場現(xiàn)場的地勤人員,他不是不向旅客通報實情,而是他大概率也不能確定能向旅客廣播的“導致航班延誤的最終原因是不是這個”。
“機組超時”與“惡劣天氣”相輔相成——惡劣天氣下,機組極其容易超時。
哪怕是旅客現(xiàn)在能親眼看到的“天氣原因”,也有著極其復雜的邏輯在里面,這都不是地服和空乘,在現(xiàn)場三言兩語能說得清的。
你生氣,你憤怒,你發(fā)帖曝光,又能解決什么呢。在各種社交平臺上,民航從業(yè)者與旅客之間,只要探討到延誤等尖銳問題,立刻不再和諧,民航人再怎么解釋,旅客也不信,然后言辭彼此激烈,再次加重對立。
哪怕本篇之下,依然也可能會有人說:那還是你們航空公司的問題,為什么當?shù)貨]有備份人員。
為你媽的什么。
還是想對每一個民航人說。
近幾年業(yè)內的猝死事件并不少,不管是空勤還是地勤。
我們從進入這個行業(yè)的那天起,就已經(jīng)放棄了正常的休息。我們三班倒,我們晝夜不停歇,我們值班要值夠24個小時,我們執(zhí)勤期經(jīng)常被卡的死死的,多半個小時的休息時間都沒有。
我們常年在飛機上伴隨著巨大的噪音,我們在物理高壓和情緒高壓下,飛躍整個地球,橫跨所有時區(qū)。
我們每個人都經(jīng)常處在應激的狀態(tài)里,哪怕已經(jīng)飛完了航班回了家。
我們承受著來自個別旅客的言語暴力,還要再次應對來自公司的各種投訴指標壓力,沒有人在乎你當時做的是不是對的,他們只在乎你是不是給公司添了麻煩。
說了這么多,歸根到底就一句話:沒有人能真正在乎你,除了你自己。
所以我懇請你,求求你,對自己好一點,讓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健康一點。
逝去的生命已無法挽回,我雖不迷信,但仍堅持相信:他已經(jīng)化作夜空中最亮的星,默默地守護我們前行。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