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僵尸電影,我們第一時間就是想到的就是“僵尸道長”英叔。英叔開創(chuàng)了香港僵尸電影的先河,出演了多部經(jīng)典的僵尸題材電影。英叔出演的僵尸片,雖然是恐怖片,但是一點都不恐怖,里面有很多喜劇的色彩,給我們很多人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1997年,當我們還意猶未盡的時候,年僅45歲的英叔就闔然離世。從此之后,再也沒有什么像樣的僵尸片了,成了我們永遠的遺憾。對于英叔的突然離世,有人說他死因和拍鬼片有關系。那么,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林正英與李小龍

林正英,原名林根寶,1952年出生于香港。他小時候家境貧寒,家中六兄妹,他排行老三。他在讀了兩年小學之后,就早早輟學,討生活。在他13歲的時候,被父母送進了香港春秋戲劇院,拜師京劇大師粉菊花。在這里,林正英與成龍、洪金寶、元彪、尊龍等人成為同門師兄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林正英學習非常刻苦,在學習半年后,就開始登臺演出,只是他的戲曲之路也就維持了5年時間,經(jīng)朋友介紹下轉行入了電影圈。他先是做龍虎武師,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明星替身。后來,他受嘉禾電影公司的邀請,擔任武術指導的工作,并遇到了他人生中的一個貴人——李小龍,只是他們第一次的相識火藥味十足。

當時,李小龍剛加入嘉禾,不像現(xiàn)在有這么大的名氣,他這個人性格比較“囂張”,引得武師們的不爽,想著找一個機會教訓他一下。恰逢,在一次拍打戲的時候,李小龍擔心會踢壞人,要求假踢,一旁的武士們不認為李小龍有這么厲害,就慫恿李小龍與林正英切磋一下,趁機教訓一下李小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時,之所以選林正英是因為他與李小龍身材差不多,功夫非常厲害,更重要的是當時英叔非常的剛,有一次他在尖沙咀喝多了被30多個人圍毆,愣是一聲不吭。李小龍看了一眼林正英,認為這小子眼睛中透露著倔強,又聽說了他的往事,對他很是感興趣,就用力踢了一腳,我們都知道李小龍的力度那是驚人的,這一腳直接將林正英給踢飛了。

沒想到林正英不服輸,站起來,沖著李小龍說:“再來!”李小龍一聽不客氣,加大了力氣,就又來了一腳,這一次林正英毫無疑問又被踢飛了,但是林正英再次站起來說:“再來!”。就這樣,反復了幾次,林正英的倔強,讓李小龍心生佩服。兩人這次是不打不相識,就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緊接著,李小龍親自邀請林正英擔任《唐山大兄》的副武術指導且在片中飾演阿英一角。在這次的合作過程中,林正英與李小龍配合默契,很好地完成了李小龍要求的動作,成了李小龍御用的武術指導,甚至沒有林正英寧可不開機拍攝。隨后,林正英在《精武門》、《龍爭虎斗》、《死亡游戲》、《林世榮》中擔任武術指導。據(jù)說,李小龍本想帶著林正英去好來我發(fā)展,但是后來李小龍猝死,就沒有了下文。

僵尸道長

在李小龍去世后,林正英加入了洪金寶成立的洪家班,成為其骨干成員,繼續(xù)自己的武術指導工作。由于林正英的出色工作,他連續(xù)兩年獲得了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獎項。與此同時,他逐步由幕后轉入幕前,先是在動作電影《敗家仔》中第一次擔任主角。隨后,他開始涉足靈異僵尸電影的拍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85年,林正英與錢小豪、許冠英搭檔主演《僵尸先生》,在片中林正英飾演茅山道長九叔一角,片中手持桃木劍、身穿道袍的道士角色,成了林正英僵尸道長的經(jīng)典形象。此片一經(jīng)上映,就引發(fā)了轟動,出現(xiàn)了“僵尸熱”。之后,他又出演了《僵尸家族》、《靈幻先生》、《一眉道長》、《新僵尸先生》等多部僵尸題材的電影,都是非常棒的僵尸電影,引領了香港靈幻僵尸電影時代,真可謂名副其的“僵尸道長”。

林正英出演的僵尸電影,雖然是恐怖片,但是一點都不恐怖,反而是非常的詼諧幽默,給我們很多人帶來了無數(shù)的歡聲笑語。但是就在我們意猶未盡的時候,1997年林正英因肝癌英年早逝,終年45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對于林正英之所以患上肝癌,據(jù)知情人透露,這與他喝酒和拍鬼片有關。喝酒,很好理解,飲酒傷肝。至于拍攝鬼片,難道是因為有不干凈的東西?當然不是了,之所以說與拍鬼片有關,是因為林正英長期拍攝鬼片與僵尸片,都是需要在晚上拍攝,一拍就是一晚上,并且還是連續(xù)性的,眾所周知熬夜傷肝。因此,正是長期拍片過度勞累,再加上他喜歡喝酒,在雙重因素影響下,導致他患上了肝癌,英年早逝,甚是可惜呀!

結語

林正英的葬禮采用并非是道教儀式,而是佛教儀式,由洪金寶、錢嘉樂、午馬等10人為其扶靈,遺體被火化,埋葬在美國,與世長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林正英的一生與僵尸電影有著不解之緣,開啟了香港僵尸電影的先河,堪稱中國影壇的傳奇人物。至今想起,仍是久久不能釋懷,令人不禁感嘆:“紅繩糯米今猶在,不見當年捉鬼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