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大家樂的門口突然排起了長龍,一群操著普通話、身上還貼著統(tǒng)一標識的內地旅行團叔叔阿姨們,正在安靜有序地等待領取他們的團餐。
餐桌上擺著的,不是我們印象中的滿漢全席、燕窩鮑魚,而是——滑蛋肉片飯和魚香茄子飯,外加一杯熱奶茶!

來源:HK01
總共多少錢?39港幣一份。
沒錯,這么“接地氣”的安排,立刻點燃了香港本地和內地網友的討論熱情!
一時間,社交平臺小紅書、微博、Threads,全是關于“內地旅行團殺入大家樂”的討論,仿佛香港本地快餐店被攻占了一樣:
這些叔叔阿姨們怎么不去酒樓吃個圍餐,反而跑來大家樂吃飯?有人震驚、有人吐槽、也有人點贊:“真系救香港餐飲業(yè)啊!”

來源:HK01
來,今天我們不談大事,咱就聊聊這個小趣事,看看這波旅行團團餐風波,到底背后藏著什么秘密。
首先,不得不說,這些叔叔阿姨們排隊的樣子,確實讓不少香港市民眼前一亮。
畢竟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旅行團就等于:導游舉著旗、領著一群人沖進藥房、化妝品店買買買,吃飯一定是去酒樓、飲茶、食圍餐。
但如今,他們卻出現在了大家樂,還規(guī)規(guī)矩矩地排隊領飯。

來源:HK01
有些香港網民忍不住吐槽:“咩料呀?團餐去大家樂?99元香港一日游咩?”
還有評論道:“真系離曬譜,咁大團人霸曬個位,香港市民點食飯?”
但也有理性的聲音站出來:
“人哋都系顧客,又唔系唔畀錢!”、“先來后到,有咩問題?”還有人調侃:“講真,去大家樂團餐,我反而覺得衛(wèi)生過酒樓,至少唔怕唔用公筷!”

來源:HK01
其實,這樣的安排,真不是第一次。
早在幾年前,內地旅行團在香港吃團餐的話題就不時出現過。
不同的是,以前大家更多見到的,是在街頭吃兩餸飯,甚至“立食”:站著吃,像打游擊一樣。而這次,旅行社干脆包下快餐店的長桌,安排統(tǒng)一團餐,省事、快捷、又實惠。

來源:HK01
旅行社的算盤其實很好猜。
一來,快餐店價格便宜,三四十港幣一頓飯,加上一杯熱飲,比起酒樓動輒加一服務費,還得上一大桌菜,便宜太多了;
二來,時間自由,快餐店翻桌快,行程安排也能更靈活,導游不用為了吃飯,卡在某個酒樓等上半天。
而且,很多內地中老年游客,其實沒怎么吃過正宗港式快餐。魚香茄子飯、滑蛋肉片飯,配上一杯港式熱奶茶,對他們來說,也是相當地道了。比起在酒樓吃的那些高油高鹽、千篇一律的團餐,反而多了幾分新鮮感。

來源:文匯網
當然,也有網友質疑:這樣吃團餐,根本體驗不到香港的美食文化,白來一趟。
“去香港,唔去食個點心、飲個早茶,唔系白走咩?”
“旅行社要賺錢,游客圖個方便,便宜好吃最重要,至于有沒有“文化體驗”,那是其次了?!?/p>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不過,除了美食文化體驗不夠,一些香港市民也擔心快餐店被旅行團“占領”之后,本地食客的空間會被擠壓。
畢竟大家樂、大快活這些快餐店,向來是香港打工仔、學生、街坊的“飯?zhí)谩?/strong>,大家趕時間、吃快飯,結果一進門發(fā)現一整排旅行團叔叔阿姨霸住個位,多少有點小情緒。
但人家大家樂也不是沒想好這點,回應媒體時直接表態(tài):“我們會視乎營運情況,預留座位給團體用膳,確保不影響其他顧客。”
簡單來說,旅行團是預訂的、安排好的,不會突然殺出來霸占座位,影響大家正常吃飯。
來源:星島頭條
所以,這到底算不算“擾民”?有香港網民表示:“唔好咁計較啦,佢哋都系嚟消費,幫補下香港經濟!”、“真系要多謝啲旅行團,香港經濟依家咁樣,唔多啲旅客點得?”
沒錯,過去幾年,香港旅游業(yè)經歷了低谷期,好不容易內地游客回來了一波,別管他們是去藥房掃貨,還是去快餐店吃團餐,至少是真金白銀地消費了,對香港的經濟環(huán)境來說,肯定是好事。

來源:HK01
而且,咱們也別總是從“體驗文化”的角度去看旅行團的選擇。平價旅行團的特點,不就是便宜、方便、快捷?
香港的酒樓,體驗感再好、服務再到位,架不住貴?。∮绕涫莾鹊刂欣夏曷眯袌F,預算有限,省下來的錢,也方便他們購買點其他港貨。

來源:HK01
其實,這樣的討論,背后反映的是:我們怎么看待“游客”這個群體。
是希望他們像文化探險家一樣深度體驗、品味香港?還是把他們當成經濟引擎,來消費、來救市?也許,兩者并不矛盾,只是需要一個平衡點。
說到底,不管是去酒樓、還是去大家樂,只要人家開心、愿意消費,那就夠了。至于文化體驗,誰說吃碟頭飯、喝杯奶茶,就不是一種體驗呢?
大家怎么看呢?你會覺得這種團餐安排有點寒酸,還是覺得實惠又接地氣,順便幫補一下香港經濟?
評論區(qū)歡迎大家暢所欲言,聊聊你的看法!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