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在門前種樹,非常有講究。特別是門與樹相對,其民俗方面的講究就更嚴。

不同地方,因風俗差異,不僅對樹種植的數量、形狀、枯榮等有講究,還對種樹的品種的寓意有一樣的講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期要介紹的一句俗語,是關于門前種樹方面的俗語,這句俗語是“桃樹向門,蔭庇后人”。

與這句俗語類似說法的,在民間的風水習俗中也有一句:“桃株向門,蔭庇后昆”。

兩句相比較而言,前句為口語化,通俗易懂;后一句則文縐縐的,要稍難懂一些。

其實后一句中的“桃株”,也就是桃樹,“后昆”,也就是后人,即子孫后代。

由此可見,兩句俗語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在文字的表達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應該算是一種互為變體的民間俗語。

先不用說“向門”能不能種桃樹,就是不“向門”,而是在門前能不能種桃樹,在農村,因各地方對桃樹寓意的不同理解,存在不同的說法。主要存在以下三種說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是門前不可種桃樹。其說法是,因為桃樹的“桃”字與逃跑的“逃”字同音,或者諧音(方言中兩字發(fā)音相近),而大門為財源的入宅的關口。如果在門前種桃樹,家里的好財運來到門口,看到有桃樹就會“逃走”。

同樣,在一些地方,庭院內也忌諱種植桃樹,也是一樣的說法,民信認為,庭院種桃樹,家里的財容易外“逃”。

這種說法屬于民間的一種禁忌,在民俗學中稱之為“聯想式禁忌”,也就是因為“桃”的字音,聯想到“逃”,而產生的禁忌,是一種心理作用,現實中并不存在。

另外,也有一些地方習俗認為,桃樹開花,讓人花心,會迷亂心性,因此民間有“門前桃杏,貪花酗酒”、“門前桃杏引沉淪”等說法。這也是一種“聯想式禁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是門前種桃樹沒有特殊的民俗含義。這些地方,對在門前種植桃樹,沒有什么特別的說法。像種其他的果樹一樣,種也可以,不種也無所謂。有空坪隙地就種植桃樹,沒有也就不種。

三是門前種桃樹吉祥。這也就是本期俗語所說的地方習俗。這里就不展開講了,接下來結合俗語的解讀進行詳細介紹。

由此可見,俗語“桃樹向門,蔭庇后人”所反映的,只是以上三種說法中的一種說法,也就是一些地方認為,住宅門前種桃樹是非常吉祥的,桃樹也被認為是吉祥物。

那么,這句俗語應該如何進一步從民俗和文化方面解讀呢?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說,在門前,尤其是院大門或堂屋大門正對的方向栽種桃樹,能夠福澤后世子孫。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桃木,在我國古代就被視為吉祥、辟邪的象征,比如,我國傳統(tǒng)對聯,就是由古代辟邪用的桃符演變而來,古代桃符上面寫的就是,分別寫著神荼、郁壘的桃木板,古人認為可以壓邪。宋代以后,桃符逐步演變?yōu)楝F在的對聯。

雖然桃符被對聯代替,但是,桃符卻換了一種方式存在。比如,在長江流域的一些農村的很多農家,傳統(tǒng)民居中的堂屋大門,或者院大門的門閂和門閂架子,就是用桃木做的,其民俗說法,沿襲了古代的民俗說法。

民間還有用桃木削成的桃木劍,同樣也是這種說法,并在一些民俗活動中被廣泛使用。

在古代,桃花,也具有文化象征意義,主要象征生命力與好運。而桃子,則寓意長壽,比如,民間在老人做壽的時候,一般用面食做成壽桃。還有畫有桃子的畫,用來作為壽禮送壽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趣的是,在過去農村,一些農家因所生的兒子多,怕兒子娶妻較難,就有意在門前種植桃樹,民間俗信以為,這樣就可以給兒子帶來桃花運,能給未婚者增加相親成功的機會。

從民間風水習俗的角度來說,大門前被認為是住宅的吉位,民間有“吉位植吉樹”的說法。在這些認為桃樹象征吉利的農村,農家一般將桃樹種在大門前,也有的種在庭院內向陽的方位。

不過,“向門”種桃樹,不是什么樣的桃樹,種多少也是有講究的。

農村優(yōu)良品種的桃樹,一般是嫁接的,用山桃作為枮木來嫁接。過去農村嫁接技術不同,嫁接用的是土辦法,便用泥土包住接口,這樣嫁接的接口長好后,就會出現腫起的疙瘩,俗稱“腫頭樹”。

民間有俗語說:“房前不栽腫頭樹,屋后不挖樹繞井”,這話中的“腫頭樹”,指所有的樹,也包括桃樹。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門前種樹還有其他的一些講究。比如,一般來說,大門前一般不忌諱種樹,特別是對著大門不能隨便種樹,尤其不能種獨樹。農村有俗語說“獨樹擋門,寡母孤孫”、“對門有獨樹,寡母堂上住”等。

通常來說,在保持一定距離的情況下,按照風水習俗的說法,通常要種兩株樹以上,以三株到四株為好。但是,也不能種得過多,過多阻擋了庭院的采光和通風。

還有,種植桃樹也忌諱桃樹干枯,民間有俗語說:“門前枯樹,如有大墓”等。桃樹的壽命相對短,容易枯萎,發(fā)現桃枯萎,要及時清除,不能任其枯死在那里。

當然,這也只是民間的一種民俗方面的說法,當然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沒有科學依據可言,禁忌和民俗是不講道理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總而言之,“桃樹向門,蔭庇后人”這句俗語,是一些地方的習俗,有其古老的傳統(tǒng)文化和民俗基因,只是在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產生了變異,也就是習俗上出現了地域性差異。

這句俗語現了民間借自然之物,寄托了人們的生活愿景,通過桃樹通過的象征,來表達對后代的祝福。

現在,我們在理解這句俗語時,還是要有科學的態(tài)度來審視,要根據自己庭院的實際情況,合理布局和綠化,不能陷入迷信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