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聲勢浩大的義和團運動迅猛發(fā)展。義和團 運動觸碰了帝國主義列強的利益,但清 廷 對義和團卻采取招撫政策。 列強 以清 廷 鎮(zhèn)壓義和團不力為借口,派軍艦到天津大沽口,借機攻打北京。 《清 史紀事本末》載: “時政府既助匪仇洋,英提督西摩爾,統(tǒng)各國兵入京。 至 楊村被阻折回,北京使館被圍,天津兵匪亦攻租界,西摩爾面請于天津總 兵羅榮光讓出南北炮臺,由聯(lián)軍代守,榮光不允,遂開戰(zhàn)。 ”
5月,各國駐華公使正式議訂聯(lián)合出兵計劃。6月,英、法、德、俄、美、日、意、奧匈8個帝國主義國家在天津拼湊聯(lián)軍2000余人并集結軍艦,由英國海軍上將西摩爾率領,計劃進犯北京。
1900年7月13日凌晨,八國聯(lián)軍分兩路向天津城內發(fā)起總攻。晨5時,聯(lián)軍向津城猛烈炮擊,左路由俄德兩國軍隊組成,俄海軍中將阿列克謝耶夫任指揮,從火車站沿河直攻東北角、三岔河口黑炮臺一帶;右路由英、日、美、法、奧軍組成,日本福島少將任指揮,從海光寺直撲天津南門。
7月14日凌晨,日軍用猛烈炮火轟開城墻,強渡護城河,攻入南門。隨后,美、英、法軍也沖入城內。清軍與侵略軍展開激烈巷戰(zhàn),終因寡不敵眾敗退,天津城失守,直隸總督裕祿自殺身亡。
這組照片出自英國國家檔案館相冊,今天分享的八國聯(lián)軍占領天津后的部分照片。
第一輯:

天津法租界被戰(zhàn)爭破壞的場景,這是從東方地產公司大樓的窗戶向北眺望法蘭西路。

天津東站在戰(zhàn)爭后廢墟一片。

天津馬場道上 J.M. 迪金森先生房屋的廢墟。

天津第一跑馬會主看臺的廢墟。

戰(zhàn)爭之后,一條街道已成廢墟。

戰(zhàn)火中被毀損的建筑,偶有幾名行人。

天津法租界內的炮擊損毀痕跡。


損毀的建筑。

天津維多利亞道。

日本野戰(zhàn)炮兵連正沿著天津馬場道向衛(wèi)津河進發(fā)。

天津德璀琳別墅的廢墟。
古斯塔·馮·德璀琳(1842~1913),德國人,任天津海關稅務司,把持天津海關達22年之久,是19世紀后期中國外交和天津城市開發(fā)中的關鍵人物。

法租界內天津路的廢墟景象 。

屈臣氏在天津的診所和藥房,出入的都是外國軍人。

一名外國士兵在一個水果蔬菜攤子前。

爆炸濺起水花,天津。

英國西摩爾海軍上將縱隊返回。

圍城結束后第一艘載著傷員離開的駁船。


俄國士兵守衛(wèi)著繳獲的中國火炮。

戰(zhàn)爭結束,天津老城幾乎成為一片廢墟。

馬德拉斯先鋒隊(英屬印度部隊)在天津拆除供狙擊手使用的掩護物。

天津維多利亞道的炮擊損毀情況。

天津法租界法蘭西路(狄倫路)的沃姆斯利先生住宅的廢墟。

一名英國士兵正在經過一片建筑廢墟。

天津火車站,英國士兵。

天津火車站,英國士兵和僑民。

天津火車站,各國士兵。

天津火車站。

天津火車站上的攤販和其他旅客。

聯(lián)軍步兵,旁邊還有不少圍觀的天津民眾。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