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懂得在適當(dāng)?shù)臅r機(jī)管住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法國作家雨果曾說:
“懂得在適當(dāng)?shù)臅r機(jī)管住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人?!?/strong>
很多時候,一句出格的玩笑就會摧毀一段關(guān)系,一個越界的行為就會斷送自己的機(jī)遇。
經(jīng)歷越多越懂得,真正能為我們保駕護(hù)航的,并非隨心所欲的行徑,而是克制守己的自律。
一個人最頂級的自律莫過于: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01
心有所畏
河南巡撫葉存仁的故事令人感觸頗深。
他做官時一向清廉,從不收取任何賄賂,離任之際,下屬約他在河邊送別。
葉存仁本想拒絕,耐不住部屬一再堅持,便答應(yīng)下來。
到了約定那日,他早早在湖邊等著,卻始終不見部屬的身影。
直到天黑時分,才看到部屬乘著小舟,帶著一箱金銀首飾,緩緩向他劃來。
原來,部屬是想在臨別時贈給葉存仁金銀財物,又擔(dān)心被人發(fā)現(xiàn),才特意挑選深夜來到此處。
部屬將財寶送到他面前,一疊聲地勸道:請您收下這份禮物,我深夜而來,必不會有人知曉。
沒想到,葉存仁一邊擺手拒絕,一邊悠悠吟誦道:
月白風(fēng)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
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
意思是:如此月白風(fēng)清的夜晚,原來你是為了相送之物才姍姍來遲;
我很感激你的送別之情,但我仍不能收下贈禮,這與別人是否知曉沒關(guān)系,主要是我心有所畏,不可轉(zhuǎn)移。
正因為葉存仁的心中有敬畏,哪怕在無人知曉的時刻,他也不會逾越自己的底線。
敬畏心,從來都不是我們限制自己的枷鎖,反而是走向卓越的臺階。
就像曾國藩說的那樣:
“心存敬畏,便是載福之道?!?/strong>
在光怪陸離的生活里,敬畏心就是最好的護(hù)身符。
身處高位時,仍能收斂鋒芒,克制欲望,才能收獲細(xì)水長流的福運;
身陷囹圄中,還愿意恪守原則,不越雷區(qū),終會走出命運的困局。
人生也許沒有警示牌,我們卻可以在自己的心頭裝上報警器。
對關(guān)系留存敬畏心,相處時便能留意分寸,不會輕易越界逾矩;
對規(guī)則存有敬畏心,嬉鬧有度做事有余,方能給自己留有余地。
當(dāng)一個人心有所畏,才能不被名利所誘,不為欲望所累,將生活過得行云流水。

02
言有所戒
寓言家伊索,年輕時曾做過廚師。
有一次,主人要求他用世間最好的東西和最壞的東西做菜。
伊索答應(yīng)后,便做出了兩盤舌頭宴。
看著主人不解的神色,他笑著解釋道:
舌頭可以講出至理名言,自然是最好的東西;可有時禍從口出,它亦是最傷人的利器。
的確,言語看似無影無形,卻可以直擊人心,懂得約束自己的口舌,才是最深的修養(yǎng)。
小說《一句頂一萬句》中,牛愛國和馮文修,從幼年時便相識,一直很投緣。
盡管他們一個住在縣城,一個住在牛家莊,相隔甚遠(yuǎn),卻常常聚在一起聊天,關(guān)系很親近。
一次偶然的機(jī)會,牛愛國發(fā)現(xiàn)妻子不忠于自己,而她出軌對象的家人,還不斷慫恿他殺了妻子泄恨。
滿心苦悶的牛愛國,找到了好友馮文修,將家里的丑事與滿腹委屈告訴了他。
幾天后,兩人因為買賣牛肉產(chǎn)生誤會,馮文修一怒之下,竟將牛愛國的隱私公之于眾。
一時之間,流言蜚語紛涌而至,被眾人指指點點的牛愛國,幾近崩潰,與馮文修的友誼也蕩然無存。
任何場合與關(guān)系里,都存在不可觸及的紅線。
不是每一個話題,都能成為飯后談資,也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被戲謔調(diào)侃。
作家海明威曾說:
“人用兩年的時間就可以學(xué)會說話,卻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學(xué)會閉嘴?!?/strong>
尚未得知真相,便不假思索地附和,并不能彰顯智慧,只會造成更大的誤會;
一時氣惱,就口不擇言地攻擊對方,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令氣氛劍拔弩張。
真正高明的說話之道,不是滔滔不絕的表達(dá),而是口下有尺,言行有度。
開口慢一點,留下思考的時間,話語才更恰當(dāng)妥帖;
言辭暖一點,照顧對方的感受,溝通才能融洽和煦。
謹(jǐn)言慎行的背后,不止是智慧的籌謀,更是將心比心的體貼與善意。

03
行有所止
查理·芒格曾說:
“知道不該做什么,比知道該做什么還要重要?!?/strong>
在物欲橫流的生活里,我們常面對誘惑與考驗,若是不懂收斂,就會被欲望拖入深淵。
唯有清醒克制,才能行穩(wěn)致遠(yuǎn)。
前段時間,“貴陽女子為自助餐廳補交四萬多元餐費”的新聞登上了熱搜。
這位葉女士來餐廳吃飯時,常會一口氣點十幾份北極貝、法式鵝肝等,將近四五個人的食材,卻僅用幾十分鐘就能“吃完”離開。
時間一長,老板感覺有貓膩。
一查監(jiān)控才得知,這位女士每次會帶許多塑料袋和紙巾,邊吃邊打包,將大部分食材偷偷帶出去。
由于自助餐實行固定收費,這位女士每次都使用代餐券,只支付218元,就可以點上萬元的食材。
當(dāng)她發(fā)現(xiàn)這個方法可行后,更是一發(fā)不可收拾,一個月內(nèi)來自助餐廳五次,足足帶走了四萬多元的食材。
隨著監(jiān)控錄像的曝光,餐廳老板也將她告上了法庭,她不得不自食惡果,支付全部的餐食費用。
《奇葩說》里有句話說得很好:
“那些最誘惑你的選擇,并不是上帝給的機(jī)會,反而是惡魔出的考題?!?/strong>
看似唾手可得的利益,若鋌而走險來謀取,往往會落入圈套陷阱;
看似輕松好走的捷徑,若放棄底線去追尋,往往會繞行更多彎路。

人生就像疾馳而過的列車,比猛踩油門更重要的,是學(xué)會及時剎車。
當(dāng)欲望超過能力的邊界,與其無止境地透支自己,不如及時給消費降級。
當(dāng)誘惑與原則產(chǎn)生沖突,與其陷入紙醉金迷的空虛,不如試著看淡名利,守好初心。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的人生才不會越軌。
尼采路過花園時曾偶然發(fā)現(xiàn),園藝師想讓植物更茂盛地生長時,往往不會給予它們更多的肥料,而是會大刀闊斧地將枝丫修剪。
那些修剪后的樹干,反而會因此煥發(fā)生機(jī)。
他看到后感慨道:我們也可以用鋒利的剪刀將自己無節(jié)制的情感、貪婪的愿望、虛榮的內(nèi)心剪掉,人生之樹才能長青。
的確,想讓生活煥然一新,并不需要盲目地開拓創(chuàng)新,只需在日復(fù)一日的錘煉中修行。
心有所畏,摒棄僥幸心理,會避免更大的危機(jī);
言有所戒,試著慎言少語,才能減少摩擦沖擊;
行有所止,約束自己的舉止,方可從誘惑里脫身。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