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秦末的歷史其實不長,從公元前209年陳勝起義到公元前202年劉邦一統(tǒng),總共也就8年時間。但是,濃縮才是精華,若論精彩程度、民間傳唱度,這一段歷史在中國歷史長河之中一直都是頂流。

為啥這段歷史會受到那么多人的喜愛和爭議呢?因為它跟古龍經(jīng)典武俠小說《絕代雙驕》一樣采用了“雙主角”的劇情設置,而且其他各個功能性人物也十分飽滿、出彩,把激情、利益、算計、勇烈、纏綿、遺憾等等人性元素演繹得淋漓盡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是,我們很多人在讀這一段歷史的時候,一直都沒有真正搞明白劉邦到底是憑借什么東西戰(zhàn)勝了不可一世的項羽的。主流的說法有劉邦善于用人、劉邦善于讓利、劉邦善于變臉等等,可是這些解釋真的能解釋得通嗎?比如都說劉邦對下屬慷慨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對他效忠,可劉邦也沒讓你個功臣善終呀!都說項羽小氣,可項羽對英布總不小氣吧,怎么英布也背叛項羽了呢?投靠劉邦,最后不也被劉邦殺了?

所以,不管我們是讀歷史還是讀生活,真的很需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能力。不然真的很難走出“人云亦云”的認知漩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有時候去想一想,平頭百姓一般會對什么更感興趣一點?小概率事件嘛!一百個人買彩票99個人沒賺到錢,他覺得他會是那唯一一個幸運者嘛。又或者那個唯一的幸運者不是他也無所謂,他覺得解氣就好。

也正是因為如此,劉邦擊敗項羽而一統(tǒng)天下成為后世人所津津樂道的事情。原來野百合也有春天,出身社會底層的劉邦只要想干、敢干、會干,也能頂翻頂級配置的項羽,劉邦可以,那我們也可以……這種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思想和認知可能害了很多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咱們不展開了說,就以一個產(chǎn)業(yè)、一個行業(yè)的興衰起伏來說一說這件事情吧。

戰(zhàn)國時代,某個行業(yè),當時天下有7家公司,然后經(jīng)過了幾百年的火拼,最終被秦國給形成了壟斷了。

這種情況下,秦朝正確的做法是什么呢?是死死地壓制住其余六家的資本方,也就是老板及其親屬。這一點,說實話,秦朝還是做得不錯的,把六國王族都關進了咸陽集中營。但是從后面的情況來看,做得還是不徹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光這么干還不行,還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呢?就是要拉攏原六國社會的中低層。這些人其實對企業(yè)的歸屬感不是很強,但是他們又掌握了一家企業(yè)的基礎生產(chǎn)資料,沒有妥善安置他們,那就是一顆定時炸彈。怎么去拉攏這些人呢?其實很簡單!跟企業(yè)兼并一樣嘛,你剛剛兼并一家公司,只要讓那些基層干部感覺有更大的上升空間,讓那些基層員工感覺比原來的待遇更好一點,不就完事了?

但是這一點,秦朝干得相當不好!高頻率上馬大工程,又是修長城又是修馳道,然后就是修皇陵修宮殿,確實讓民不聊生了;另外,對于六國士族(中低層管理人員)也沒有妥善安置,要抓典型對他們的小部分人進行重點提拔嘛,要讓他們感覺跟著你們大秦更有奔頭,這些就割裂了他們和原來的單位那種情感和利益紐帶了嘛!再說,他們就是一群打工人,你怕啥?堵不如疏,反而是你讓他們感覺很壓抑了,他們便會鼓動原來的的老員工造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大家再仔細去琢磨一下秦末天下大亂,到底是不是農(nóng)民階級在為自己的命運做不屈的抗爭?表面上看是的,但其實真不是的。他們只是被煽動得不愿意再給秦朝打工了,滿懷希望地跟著六國的貴族、士族去明面上共同創(chuàng)業(yè),實際上還是當牛做馬。

到此,我們對項羽和劉邦的基本輪廓就清晰了。項羽是貴族,是原來楚國公司的高管,他反秦是因為他們家一直拿著楚國的分紅,被秦朝砸了鐵飯碗,內(nèi)心很憤怒,所以想推翻秦朝,取而代之或者重振雄風;劉邦是士族,是原來楚國公司的白領,他反秦是因為他在秦國公司看不到晉升希望,再加上當時鬧事的人確實很多,反秦是一種趨勢,富貴險中求嘛,萬一自己能當高管呢?萬一自己能當老板呢?

而且可以明確告訴大家,其實大部分的階級矛盾都是類似的矛盾。所以,千萬不要把劉邦想象得太過于高尚、把項羽想象得太過于卑劣,不然大家為了自證這種臆想,就會越讀越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劉邦和項羽之間的競爭就是兩個不同背景的群體進行創(chuàng)業(yè)大賽。作為兩個決賽選手,輸了并不可恥,贏了也不見得就完美無瑕。

但劉邦為什么會被后世人各種浮夸呢?因為他是冠軍,而且他是相對更加草根的出身。這一點大家去參考這些年各種各樣的選秀大賽就大致明白了。

這里多說一句哈,大家愿意聽就聽,不愿意聽就純當多余哈。大家在現(xiàn)實的生活工作之中做選擇的時候,要盡可能相信實力和利益,而不要相信個人情緒和喜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劉邦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雖然年近50,但客觀地講,他的起步條件并不一定比項羽差多少。資金上,他有大財團呂家的支持,團隊上他們沛縣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大人才聚集地(沛縣、譙郡、鳳陽)之一,天選的原始團隊,市場上當時豐沛地區(qū)也是真空市場。而項羽雖然是貴族出身,其實已經(jīng)流落江湖多年,完全是靠自籌資金起步。

而且兩人的起步方式也是驚人的類似,劉邦是殺沛縣縣令而借殼上市的,項羽是殺會稽郡守殷通而宣布獨立創(chuàng)業(yè)的。

但是這倆人的優(yōu)勢分別是什么呢?劉邦在于他年齡大,生活經(jīng)驗豐富,對社會的底層邏輯理解得更為深刻……項羽在于他年富力強,專業(yè)技能上遠超劉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劉邦是干不過項羽的。為什么呢?因為正常的創(chuàng)業(yè)成功其實是一場馬拉松賽跑,年齡和精力就是最大的優(yōu)勢。你一般是沒辦法揍趴所有對手的,到了白熱化階段,其實很多贏家就是靠一個字“熬”,熬死強勁對手,自己的機會就來了。后世最著名的例子是袁紹和曹操這對一生之敵,袁紹死了,河北集團就輸了,袁紹不死,曹操就真不一定能贏。但是,楚漢相爭這段歷史為什么這么有魅力呢?就是因為它包含了太多小概率事件,比如從秦末天下大亂到大漢王朝的建立,一共就花了8年時間,劉邦擺脫了壽命的限制。

雙方各自進入市場賽道之后,一開始項羽的優(yōu)勢還是體現(xiàn)得相當明顯的,因為有得天獨厚的個人能力和階級背景開路,項羽迅速打出了一騎絕塵的先手優(yōu)勢。六國貴族的復國勢力,英布、蒲將軍、劉邦這樣的草創(chuàng)勢力、鐘離眜、龍且、季布這樣的民間豪杰,紛紛歸附了項羽。項羽也不負眾望,帶領大家摧枯拉朽一般就推翻了秦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大家要保持最起碼的客觀哈,再來一萬次,滅秦的首功也是項羽的哈。不然說劉邦先入關中,他就是滅秦首功。這一點大家沒必要再爭了,說什么愿賭服輸、最終結果就是劉邦先入關中等等,那都是沒什么邏輯思維的人,一些很簡單道理都不講。比如愿賭服輸,你總不能在一方明顯作弊的情況下去要求對方愿賭服輸吧?也別扯什么兵不厭詐哈,這跟兵不厭詐沒關系!

也就是說,項羽在比賽的上半場贏得非常干脆利落,且毫無爭議。原本在分封天下結束之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初賽結束,獎金分配到位,這事也就暫告一段落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是大家也了解過體育賽事、牌桌游戲,下半場往往才是高潮部分。我們要了解,大多數(shù)人的底層人性邏輯都是愿賭不服輸?shù)摹=?jīng)常玩牌的朋友應該就知道,通常玩牌過程中要求加時的都是輸家,而且他們會以各種理由把贏家繼續(xù)留在桌子上,這樣他們才有翻盤的機會。

所以,秦末爭霸的下半場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楚漢相爭(大約4、5年時間)才是最為精彩的部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秦朝被推翻了,項羽分封天下,天下格局又形成了一種瞬時的穩(wěn)態(tài)。那么,問題又來了,任何一種格局之下,都勢必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心滿意足的,幾家歡喜幾家愁嘛,這是社會資源和利益永遠不可能均衡分布的客觀邏輯所決定的。

比如劉邦,他最期待的彩頭是什么?是關中王!因為這是楚懷王曾經(jīng)公開承諾過的。可是大家想一想,楚懷王這種承諾有效嗎、合理嗎?他楚懷王自己都是項梁、項羽叔侄扶持上去的,頂多也就是個名義上的楚國領袖,真的就有資格給天下群雄分蛋糕?但是,劉邦不管這么多,既然有人承諾了“先入關中為王”,我是第一個入關的,我就要當關中王,誰有意見誰去找承諾人。你項羽把我封為了漢王,我就是不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比如田榮,我雖然沒有參與西進滅秦,但我們齊地早已宣布獨立了,齊地就是我家神圣不可侵犯的私有財產(chǎn),你項羽沒有資格把我們齊國一分為三,誰來我就打誰,就算是我們老田家自己人也不行。他田榮也不想一想當初是誰救了他們齊國,他擁立的那個小政府又是怎么來的。反正就一條,揣到自己兜里的就是自己的。

比如陳馀,說句實在話,這位同志在巨鹿之戰(zhàn)時就負氣脫離了革命隊伍,項羽最后還能封他三個縣,已經(jīng)夠照顧他了。但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他因為自己跟張耳是同時參加革命的,資歷、地位也一直旗鼓相當,但最后張耳被封為常山王,他心里也不平衡了。我只要我想要的,不給我就鬧事。甭跟我講什么道理,道理都是跟沒能力、沒實力的人講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比如彭越,項羽在打巨鹿之戰(zhàn)的時候,還在落草為寇的他才帶著1000多匪徒歸順了劉邦,跟項羽半毛錢關系也沒有,也算得上是寸功未立,結果也因為項羽分封的時候落下了他而心生不滿。你的老板不是劉邦嗎?你不應該找劉邦要賞錢嗎?

還有申陽、司馬卬、魏豹、趙歇、韓成、韓王信、英布等等,全是各懷鬼胎。其實都很簡單,要么想著落袋為安,要么想著所得太少,要么見不得別人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種隱藏在水面下的人性邏輯最終被劉邦給利用了。兄弟們,他項羽算個屁呀!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憑什么他想怎么分就怎么分,咱們聯(lián)合起來推翻他,再重新分配。

這就是人性!總會有一些人對現(xiàn)實不滿,而總會有一些聰明的野心家能夠利用這些不滿的人去撬動更大的利益蛋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秦末爭霸的下半場轟轟烈烈地開始了,新一輪的“斗地主”游戲又開始上演了。

田榮率先在齊地鬧事,劉邦趁機還定三秦。陳馀聯(lián)合田榮趕走了張耳,把代王趙歇接回趙國繼續(xù)當趙王。張耳新天命,覺得自己的未來在西方,所以便投靠了西邊的劉邦;申陽、司馬卬都是張耳的老部下,所以跟著投靠了劉邦;魏豹本也是項羽扶持起來的,但是別人都倒向劉邦了,自己也沒有必要做過貞潔烈女了……而項羽因為當時深陷齊地,分身乏術,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場面失控。

屋漏偏逢連夜雨,一下子成為孤家寡人的項羽還被劉邦率領諸侯聯(lián)軍一舉侵占了大本營彭城。

也得虧是項羽這個千古戰(zhàn)神,換成是其他人,他就要就此退出游戲了。項羽率領三萬精銳火速反擊,擊退了劉邦數(shù)十萬諸侯聯(lián)軍,保住了自己的基本盤和江湖地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于是,各位諸侯們又開始展示變臉技術了,申陽、魏豹、陳馀這些人又相繼宣布跟劉邦決裂了。還是我們的項王威武,還是跟著我們的項王有前途。

經(jīng)過這么一反轉,其實劉邦也開始懷疑人生了,都打算回到關中去關起門過幾天好日子了。關鍵時刻,是秦末第一聰明人張良站出來改變了歷史,是他告訴劉邦事情還有轉機的。六國貴族、各地諸侯都靠不住,但有人靠得住呀。比如韓信、彭越、英布這三個人都是無產(chǎn)階級出身,他們是不希望項羽一統(tǒng)天下的,把這三個人用好,讓他們?nèi)ジ椨鹚揽?,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這就是著名的“邑下之謀”。

后面,劉邦還真就是靠著韓信、英布和彭越三股勢力逐漸扳倒項羽的。具體就是:韓信幫他平定了整個北方,英布在項羽背后捅刀拖住了項羽一部分生力軍長達七個月,給劉邦爭取了寶貴的戰(zhàn)略時間,彭越更是用游擊戰(zhàn)的方式無限地騷擾項羽的大后方,使得劉邦多次絕處逢生。而且最后合圍項羽主要也是靠這三股勢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到此,大家明白“楚漢相爭”的本質(zhì)是什么了沒有?其實是兩個階級的生死搏斗嘛!是整個士族階級躋身時代主流的歷史拐點嘛!“楚漢相爭”其實跟“三家分晉”、“田氏代齊”一樣,都是社會下沉式發(fā)展的一個典型特征和必然結果。

很多朋友看不到這一歷史本質(zhì),所以翻來覆去地討論劉邦的成功之道,卻始終不得其要,甚至還會自相矛盾。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隨便舉幾個例子哈!

比如有些人說劉邦成功是因為他仁義。劉邦真的仁義嗎?他沒屠城嗎?他沒禍禍老百姓嗎?這本就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嘛,一將功成萬骨枯,大家見過哪個從底層登頂?shù)娜穗p手不是沾滿鮮血?他之所以能把自己包裝成仁義形象,那是拉了項羽墊背嘛!誰叫你項羽也屠城?誰叫你項羽坑殺降卒?誰叫你最后失敗了?

比如有些人說劉邦成功是因為他愿意跟手下共享榮華富貴。劉邦真的大度嗎?他沒啥功臣嗎?他沒猜忌他人嗎?他連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不相信,會相信其他的外姓股東、功臣?韓信就不說了,有他自己的原因,太三心二意了嘛。彭越呢?都撲通地跪下了,都徹底放棄抵抗了,不還被剁成肉醬了?完了還讓其他諸侯、功臣嘗嘗是啥味道,這是愿意跟手下共享榮華富貴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劉邦真正的成功之道就是利用了人性陽謀——劫富濟貧。這一招其實就是階級斗爭的不二法門,咱不展開說了哈!

最后,我們來看看劉邦戰(zhàn)勝項羽的大功臣們,劉邦自己、蕭何、韓信、彭越、英布、曹參、周勃、灌嬰、樊噲、陳平、酈食其等等,不都是那些在之前政治格局下過得不怎么如意的“士”嗎?唯一有點特殊的人是張良,這是原本是一個貴族,但是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貴族,項羽幫他復國之后,然后他剩下的人生樂趣居然是推翻項羽,而且還是推翻項羽之后,立馬就變成瀟灑哥,跟大家拜拜了,到山里修仙去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講真的,歷史這種東西對很多低認知群體其實是充滿迷惑性甚至欺騙性的。

比如大家會怎么去看待酈食其投靠劉邦這件事?真的是因為劉邦和酈食其兩個人都獨具慧眼嗎?真的是因為劉邦敢往讀書人帽子里撒尿的不羈性格吸引了狂傲奔放的酈食其嗎?扯淡吧!大家要這么去學劉邦的用人之道,遲早完蛋。你劉邦那樣極端地羞辱讀書人,真的是率真灑脫的體現(xiàn)嗎?大家要是一個老板,去公開羞辱一個名牌大學生,然后還指望那些有真才實學的高級人才來投靠你,去試試就知道是什么結果了。

其實真正的邏輯因為劉邦最后成功了,所以史書不會跟大家講得太明白。劉邦往讀書人撒尿那是早期,那時他當時還過得很不如意,所以對優(yōu)越感十足的讀書人有一股子怨氣,缺什么就喜歡懟什么嘛!而酈食其也并不是什么舔著個臉就死認痞里痞氣的劉邦,而是劉邦打到陳留的時候,酈食其和他們酈家也沒找到更好的上船機會,再不上船就晚了,秦朝的飯碗眼見就要碎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一個搞笑的細節(jié)是,酈食其一直都幫劉邦解決了很多關鍵問題,但是在滎陽對峙的時候,也一時糊涂地建議劉邦分封六國貴族,后來被及時趕回來的張良制止了。劉邦當時什么反應?恨不得殺了酈食其出氣,說那個糟老頭子誤他大事……

這是真愛?這是信任?這是器重?

還有陳平、韓信等人,其實都是差不多的味道。在項羽那里沒有得到理想的待遇,那項羽就啥都不是。到了劉邦這里,因為沒啥退路了,那劉邦怎么對他們都是應該的。他們跟很多再婚女人難道不是驚人的相似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后打個比方來說明一下劉邦是怎么戰(zhàn)勝項羽的吧?一個富二代、高材生在風云際會的時代潮流下創(chuàng)辦了一家大公司,壟斷了某個市場,結果被當?shù)氐母鱾€階層聯(lián)合給搞垮了,最后被當?shù)氐囊粋€地頭蛇或者他原來的下屬清盤了。所以,在很多不明所以的人眼里,這個高材生啥也不是,不接地氣、不通人情世故,反正挨邊的帽子都可以往他頭上扣,而這個最終勝利者都對。

這像極了什么呢?像極了一個著名的段子——一個年少有為的青年企業(yè)家縱橫江湖卻英年早逝,然后老婆改嫁自己的司機,然后輿論得出的結論是“這個少年英才不如他的司機”。

歷史有時候就是這樣荒謬而又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