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之中,曾經發(fā)生過不少超級火山噴發(fā)事件,幾乎每一次噴發(fā),都會對地球上的眾多生物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在嚴重的時候,甚至還可以引發(fā)全球性的生物滅絕事件,而在現(xiàn)代地球上,這種威脅依然存在,例如位于美國懷俄明州的黃石超級火山,就是其中之一。

在過去的日子里,科學家們一直在密切關注這座火山,引人注目的是,根據一項近日發(fā)表在《自然》雜志上的最新研究,黃石超級火山正在“呼氣”。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好,我是魅力科學君,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此次研究的內容。
根據介紹,此次研究來自萊斯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該團隊開發(fā)了一種創(chuàng)新的地震波成像技術,能夠對地下一定深度的構造進行高清晰度的探測。
這種技術的原理簡單來講就是,首先利用一種特制的振動車在地面上制造微小的人工地震波,讓其在地下傳播,在此過程中,它們遇到不同介質時,會發(fā)生一定量的反射,隨后研究人員會利用事先在附近區(qū)域部署的數百個靈敏的地震儀,將這些反射回來的地震波記錄下來,通過對其進行后續(xù)的分析,就可以知道相關區(qū)域的地下構造。

在研究工作中,該團隊利用這種技術,大量收集了來自黃石超級火山地下的地震波數據,分析結果表明,在其“火山臼”(Calderas)東北部下方約3.5至4公里處,存在著一個明顯的地震波速變化邊界。
研究人員認為,這個邊界標志著從上部較為堅硬的圍巖向下方一種更具流體特征混合物的轉變,而這也就意味著,它是這座火山的巖漿庫清晰界定的上部界面,就像一個“蓋子”一樣。
進一步分析表明,這個“蓋子”是一種由超臨界流體和流紋巖巖漿組成的泥狀混合物,由于其滲透性很低,因此大量的巖漿和氣體都被“封鎖”在下方。
然而此次研究的關鍵發(fā)現(xiàn)在于,這個“蓋子”并非完全不透氣,因為它含有一定比例的揮發(fā)性物質形成的微小孔隙,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大部分物質被“封鎖”,但少量的氣體仍然能夠通過這些微小孔隙不斷地向上遷移和釋放,就好像黃石超級火山正在“呼氣”一樣。
那么,這意味著什么呢?研究人員指出,此次發(fā)現(xiàn)與該區(qū)域地表廣泛存在的熱液活動(如熱液噴泉和蒸汽孔)非常吻合,也就是說,這些熱液活動實際上是地下巖漿庫氣體釋放的表現(xiàn),而這種持續(xù)且緩慢的“呼氣”過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黃石超級火山的巖漿庫內部壓力的過度累積。
由此可見,對于我們人類來講,這顯然是一個好消息,因為這意味著黃石超級火山近期發(fā)生超級爆發(fā)的風險,比之前估算的更低(注: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此前的估算,它在未來每一年里發(fā)生超級爆發(fā)的概率,大約為0.00014%)。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黃石超級火山在過去的兩百萬年里曾經發(fā)生過三次超級爆發(fā),但它下一次超級爆發(fā)會發(fā)生在什么時候,或者會不會再來一次,現(xiàn)在還是個未知數,不過基于此次研究的結果,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它在近期不會發(fā)生超級爆發(fā)。
參考資料:A sharp volatile-rich cap to the Yellowstone magmatic system,Nature volume 640, pages 962–966 (2025),doi.org/10.1038/s41586-025-08775-9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