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吳德玉 雷蘊含 張杰 (劉凌霄對此文有貢獻)
午夜的成都高新區(qū)圖書館,24小時自習室依然燈火通明。當城市漸入夢鄉(xiāng),這里的燈光依然明亮。每一盞燈下,都是一個不肯向生活妥協(xié)的靈魂。在這里,每一個伏案的背影都在書寫著屬于自己的追光故事。
白金的故事尤其動人。這位從長春南下的舞者,放棄了穩(wěn)定的工作,在舞蹈教室與自習室之間穿梭。去年折戟考研戰(zhàn)場,今年他依然準時出現(xiàn)在熟悉的座位上,為自己的夢想繼續(xù)拼搏?!耙归g圖書館的氛圍很有吸引力,很能讓浮躁的心沉靜下來。 非常適合看書、學習。”一個人在成都,默默學習備考,白金坦言有時也會感到孤獨,但他更多的是感恩,“我還能通過一段心無旁騖的專注學習時光,來突破自己的現(xiàn)狀。任何困難,放在人生的長河里,都是暫時的?!?/p>
在另一張書桌前,00后的Yolo正為教師資格考試奮戰(zhàn)。從晨光熹微到星月交輝,這個剛畢業(yè)的女生享受著“重返校園”的單純節(jié)奏。她還很意外的是在這里結識了志同道合的伙伴——雖然彼此很少交談,但相同的作息讓陌生人產(chǎn)生了奇妙的默契。
深夜的自習室里,翻書聲、鍵盤聲交織成獨特的“白噪音”。座位上空漂浮著無數(shù)個夢想,在同一個空間有了同頻共振的效應。這些追光者或許不知道,他們專注的側臉,也成為鼓勵他人的動力。白金說:“在這里有一種奇妙的集體感、歸宿感。雖然互相之間不會有太多的互動交流,但因為大家同在一個氣場里,算是同頻共振,會被無聲地鼓勵到。大家努力的樣子算是一種互相照亮。有時候也會感到孤獨,但看到大家都在努力,就會覺得自己也不該放棄。”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