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那天,中國外交部發(fā)了個雙語視頻,名字叫《不跪!》,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很明顯這話就是沖著美國說的,也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不會被欺負,不會低頭。
就在同一天,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白宮緊急簽署了一份總統(tǒng)令,果不其然特朗普又退了一步。
當天晚上,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還說,美國已經和對方國家談成了一份貿易協(xié)議,現(xiàn)在就等對方國家的議會和總理同意了。
除此之外,特朗普也做出了一些讓步,根據(jù)路透社和《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他簽了個行政命令,讓進口汽車不用再單獨交鋁和鋼的關稅,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重復征稅、加重負擔的問題。
特朗普還自夸說:“我是個很靈活的人?!爆F(xiàn)在看來,他這次確實靈活的低頭服軟了。
還有消息說,特朗普打算把對中國的最高關稅從原來的245%降到50%到65%之間,搞所謂的“分級關稅”。
表面上看起來還是很強硬,其實只有少數(shù)關鍵的商品會被收60%以上的高稅,大多數(shù)老百姓用的日用品,關稅反而還降了。
這樣一看,特朗普其實已經撐不住了,但他又不想丟面子,所以只能裝作很強硬的樣子,一邊慢慢往后撤。
有些人就覺得,咱們是不是也差不多得了,別把美國逼得太狠,趁這個機會緩和一下關系就行了。
那現(xiàn)在問題來了,既然特朗普主動示好,中國到底是該接受,還是繼續(xù)和美國硬剛到底?
其實7年前這個問題就已經有答案了,跟特朗普政府這種說變就變、不講信用的班子談判,如果一味讓步,最后吃虧的只會是自己。
當年特朗普剛開始對中國打貿易戰(zhàn),先是對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了25%的關稅,說是要“邊打邊談”。
結果沒過多久,特朗普又自己單方面擴大了征稅范圍,這直接讓兩邊的談判陷入僵局,事情反而越來越難辦。
后來美國干脆不談了,直接抓住中國在高端芯片、基礎軟件這些領域的短板,搞封鎖、搞禁運。

特朗普對中國加關稅,一直加到2000億美元才停手,而且還趁著談判拖時間,專門針對中國的高科技行業(yè)下手。
很明顯,特朗普嘴上說服軟、讓步,其實只是拖時間的手段,我們可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再說回這次美國搞的關稅戰(zhàn),其實美國自己國內早就快撐不住了,經濟上的沖擊已經很明顯了,四月份美國的進口量一下子就掉了下來。

貨運數(shù)據(jù)公司Vizion發(fā)布的最新報告叫“關稅沖擊波”,里面提到今年第一季度美國的進口訂單本來沖得挺猛,但很快就出現(xiàn)了崩盤的跡象。
Vizion拿2025年3月24號到31號和緊接著的4月1號到8號這兩周的數(shù)據(jù)一對比,發(fā)現(xiàn)所有標準貨柜的預訂數(shù)量一下子跌了49%,美國整體進口量也暴跌了64%。
如果特朗普政府不趕緊調整政策,美國很快就會出現(xiàn)商品短缺,到時候物價肯定要漲,通脹壓力會更大。

一旦通脹起來,利率也可能跟著漲,美國政府借錢的成本也會更高,財政狀況就會更難看,經濟問題越來越多,特朗普自己面臨的政治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而且現(xiàn)在特朗普的支持率一直在往下掉,已經有超過70%的美國人覺得他的關稅政策會傷害美國經濟。
上周,美國很多城市都爆發(fā)了反對特朗普的抗議活動,連華盛頓也不例外,還有議員準備彈劾他。
據(jù)西班牙媒體報道,4月28日,美國國會眾議員什里·塔內達爾成了第一個在國會里正式提出彈劾特朗普的民主黨議員。
塔內達爾這次一共提了七條彈劾理由,包括妨礙司法、亂用撥款權、濫用貿易權,還有通過加征對美國經濟有害的關稅、威脅別的國家要動武等行為。
這個彈劾案得先在眾議院表決,但現(xiàn)在眾議院是共和黨說了算,如果眾議院真的通過了,接下來還得交給同樣是保守派占多數(shù)的參議院,來決定要不要把特朗普趕下臺。
不過因為現(xiàn)在國會是共和黨占多數(shù),這個彈劾提案通過的可能性很小。
以上種種,都告訴我們一件事情,現(xiàn)在特朗普已經不是在考慮要不要打關稅戰(zhàn)了,而是擔心等到關稅戰(zhàn)結束時,美國自己到底會虧多少。
我們其實已經能看出來,特朗普現(xiàn)在有點心虛,當初他怎么把關稅一層層加上去的,現(xiàn)在也得他自己一點點往下撤。
中國這次硬氣地表了個態(tài),沒低頭沒認慫,讓全世界看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特朗普關稅搞得越狠,反而越能看出美國其實也離不開全球供應鏈,美國嘴上喊得兇,說要極限施壓,其實也就是虛張聲勢,嚇唬人而已。
中國沒有上美國的套,也沒有去討好美國,而是用自己的產業(yè)鏈實力和穩(wěn)得住的外交手腕來應對美國的霸道,這才是真正讓美國感到頭疼的地方。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