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你那美國去吧”,
這是李鳳英在電話里對劉玉生說的一句話。

后來在熱心人士的幫助下回到了祖國,
可家人卻不愿意接納他,
甚至妻子還責罵他,讓他滾回大洋彼岸,
最后還是政府幫他安排進了養(yǎng)老院,
那么他是怎么走到這一步的呢?

01
1990年的時候,劉玉生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家,
只留下李鳳英和八歲的女兒,
以及一間空蕩蕩的老宅子。
那時候的上海,弄堂里到處都是煙火氣息,
鄰里之間走動頻繁,就像一家人一樣親近。
劉玉生當時在一家工廠上班,雖然日子過得緊巴巴,但很安穩(wěn)。

李鳳英比他年輕十歲,嫁過來后生了個可愛的女兒,
夫妻倆雖然經濟條件一般,
但三口之家擠在小屋子里,充滿了歡聲笑語。
然而那個年代,出國潮席卷而來,
街坊鄰居都在談論美國的機會無限,隨便就能賺到大把美元。

劉玉生的哥哥劉玉林最先心動了,
整天念叨著要去美國闖蕩一番,還拉著弟弟一起商量計劃。
兄弟倆很快達成一致,決定偷渡過去,搏一把大的。
劉玉生沒有跟妻子商量,
直接收拾了家里值錢的東西,跟著哥哥就走了。

等到李鳳英發(fā)現(xiàn)時,他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只剩下她和女兒獨自守著這個家。
從那以后,李鳳英的生活變得異常艱難,
丈夫一走,家里就沒有了收入來源,
她只能硬著頭皮接各種活兒來維持生計。
工廠的工資不足以支撐日常開銷,
下班后她還得出去擺攤,賣些小吃,風吹日曬雨淋。
女兒年紀雖小,卻懂事得讓人心疼,
總是幫媽媽收拾攤位,晚上母女倆擠在一張床上睡覺。
盡管日子苦,但李鳳英從未想過放棄。

她一直盼望著劉玉生能寄錢回來,
期待著一家人能夠重新團聚。
可是時間一年又一年過去了,
電話沒響過,信也沒收到一封。
漸漸地,她的心徹底涼了,
明白丈夫根本就沒打算再管她們。

女兒漸漸長大,學會了不再提爸爸,
但每次學校有活動時,
看到其他同學都有父母陪伴,她眼中的失落感無法掩飾。
隨著上海的弄堂逐漸拆遷,老房子也迎來了改造,
李鳳英拿到了一筆補償款,買了一套小房子,
母女倆的生活總算有了些許希望。
然而這份希望剛穩(wěn)定下來,就被劉玉生的歸來攪得一團糟。

02
2022年,劉玉生下了飛機,回國后開口就說想看看生病的妻子,
還聲稱為了回國放棄了美國的房子。
這話聽起來挺感人,但李鳳英一聽就氣不打一處來。
什么房子?他在美國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
哪來的房子可以放棄?

更別說他整整32年沒打過一個電話,沒寄過一分錢。
后來母女倆才知道,劉玉生是因為聽說了拆遷的消息,
才動了回國的念頭。

那套老房子是當年單位分配的,
劉玉生覺得自己應該分到一份補償款,
所以回來后沒少跟李鳳英爭這筆錢的歸屬。
女兒氣得渾身發(fā)抖,覺得這個突然冒出來的父親,
根本不是來團圓的,而是沖著錢來的。

母女倆態(tài)度堅決,根本不認他。
劉玉生沒辦法,爭不過,只能灰溜溜地離開。
這事在街坊鄰里間傳開了,有人覺得他可憐,
認為他是個孤老頭子,回國后沒人依靠,
但也有人罵他自找麻煩,
拋棄家人這么多年,現(xiàn)在回來鬧騰,真是臉皮厚。

03
劉玉生為什么會落到今天這步田地?
這得從他在美國度過的32年說起。
1990年,他和哥哥劉玉林一起偷渡到了美國,
滿腦子裝的都是發(fā)財?shù)膲粝搿?/p>
上海的弄堂生活雖然溫馨,但在他們眼里,
美國才是真正的財富天堂。
兄弟倆擠在偷渡船上,幻想著到了美國就能買車買房。

然而下了船之后,現(xiàn)實狠狠地給了他們一巴掌。
語言不通、沒有合法身份,甚至連份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
剛到美國那會兒,兄弟倆四處奔波,
干過洗碗工、搬運工之類的零工,
但工資低得可憐,還經常被老板欺騙。

劉玉林干了沒多久就泄了氣,
覺得這樣的日子看不到盡頭,很快就回了國。
而劉玉生卻不甘心,他認為只要再堅持一下,
總有一天美國會大赦,給他一個合法身份,從此翻身。
于是他咬牙留了下來,
可留下的代價比他想象中要沉重得多。

劉玉生沒能等到所謂的“大赦”,
等來的只有更加糟糕的日子。
沒有合法身份,他就無法租房,找不到穩(wěn)定的工作,
只能靠打零工勉強糊口。
錢不夠花,他開始流浪街頭,晚上睡在公園的長椅上,
白天撿別人丟棄的食物充饑。

起初,他還安慰自己,這只是暫時的,總有一天會出人頭地。
可是歲月如梭,日子卻沒有絲毫起色。
街頭的寒風刺骨,冬天冷得睡不著覺,夏天熱得滿身大汗。
他從壯年熬成了老人,頭發(fā)花白,背也駝了,
但美國夢依然遙不可及。

偶爾,他也會想起上海的家,
想起李鳳英的笑容,女兒的小手,
但這些念頭只是轉瞬即逝,他依舊選擇繼續(xù)等待。
直到2022年,他在街頭遇到了上海同鄉(xiāng)會的人。

那些好心人聽聞他的故事,
覺得他實在可憐,便湊錢為他買了機票,送他回了上海。
劉玉生登上飛機時,心里燃起了一絲希望,
以為可以重新開始,但他沒想到,家人早已被他傷透了心。

04
劉玉生的哥哥劉玉林跟他完全不同。
1990年,他和弟弟一起偷渡到了美國,
但沒過多久,他就看清了現(xiàn)實。
發(fā)財夢破滅后,他不想再浪費時間,毅然返回了上海。

回國后,他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
重新過上了平凡但踏實的生活。
日子雖然不算富裕,但有妻兒相伴,過得十分安穩(wěn)。
劉玉林偶爾會想起弟弟,

想起他們在偷渡船上暢談的宏偉計劃。
他也曾勸過劉玉生回來,可弟弟倔強得像頭牛,
總是堅信美國遲早會給他機會。
劉玉林無奈,只能嘆口氣,繼續(xù)過自己的日子。

多年后,聽說弟弟回到上海,
又和家人鬧翻,他心中百感交集。
兄弟倆當年一起出發(fā),可路越走越遠,
一個回到了家,一個卻迷失了自我。
劉玉生回國后,家人不認他,他也沒有別的去處。

2023年,上海的政府部門幫他恢復了戶口,
將他安置進了一家養(yǎng)老院。
養(yǎng)老院條件雖然簡單,但有一張床,有一口熱飯,
比起他在美國街頭的日子強太多了。
每月一千多塊的低保金,足夠他購買一些日常用品,
生活總算安定下來。
劉玉生住在養(yǎng)老院,常常一個人發(fā)呆。

今年2月,他突發(fā)疾病,
養(yǎng)老院的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時,他已經停止了呼吸。
消息傳出后,有人感嘆不已,
說他這輩子追逐的只是一個泡影;
也有人議論紛紛,
說他早年拋棄家人,落得如此下場也不足為奇。

05
人們常說,“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劉玉生大爺雖然沒有犯下滔天大罪,
但他確實因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了代價。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劉玉生也是那個時代的縮影,
人人都渴望過上更好的生活,只是他的方式有些偏激,
同時也反映出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應忘記根本。
如果當初他能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或許就不會有這樣的結局。

信息來源:1、拋棄妻女在美國流浪32年老人回國后續(xù):將為其恢復戶口、發(fā)放低保:觀察者網(wǎng)2、住進養(yǎng)老院,還有低保拿!獨自“黑”在美國32年后回滬的上海爺叔最新情況:光明網(wǎng)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