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問題觀察員 周信
4月24日,日本警方通報稱,2名在沖繩的駐日美軍士兵涉嫌性侵和施暴當地日本女性面臨刑事指控。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強調此類案件 “給當地民眾帶來極大不安,絕不應該發(fā)生”。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憤慨地表示:“將強烈要求美軍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類似事件重演”。然而,上述表態(tài)一直被重復,類似案件卻一直在發(fā)生。
日本媒體稱,令人悲哀的是,根據《日美地位協(xié)定》賦予美方的“治外法權”,日方甚至連對上述施暴者提起訴訟的權利都沒有。這既讓日本人憤怒和無奈,也揭示了美國所謂“保護”給盟友帶來的深重苦難。

當地時間2025年4月18日,日本沖繩縣沖繩市,美軍與沖繩縣警察在“蓋特街”進行聯合巡邏。視覺中國 圖
駐日美軍犯罪問題由來已久,沖繩縣作為負擔了70%駐日美軍設施和三分之二人員的地區(qū),受害最為嚴重。根據日本媒體披露的數據,從1972年到2023年,駐日美軍及軍屬在沖繩共犯下刑事案件6000多起,其中不乏兇殺、強奸、搶劫等惡性案件。但由于美軍凌駕于日本法律之上,日本政府和司法部門無權對其進行監(jiān)管。甚至出現美軍士兵駕車撞死日本人后被引渡回國并獲釋,美議員還要求日本政府道歉的情況,簡直令人難以置信。這種“犯罪—抗議—縱容”的惡性循環(huán),恰如古希臘悲劇中的命運輪回——強者書寫規(guī)則,弱者承受后果。在駐日美軍的暴行面前,日本民眾連最基本的司法正義都難以企及。
美軍基地不僅是犯罪溫床,更成為威脅日本民眾生命的“毒瘤”。1959年,美軍一架戰(zhàn)斗機墜落在沖繩縣石川市一所小學,導致包括11名無辜兒童在內17人死亡、210人受傷。此后美軍墜機事件頻繁發(fā)生,造成多場事故,威脅當地民眾安全。駐日美軍基地長期多發(fā)有機氟化物(PFAS)泄漏事故,部分地區(qū)污染物濃度超標達32倍,嚴重污染周邊地區(qū)的水源和土壤,但美軍始終拒絕配合調查并拖延通報,讓當地民眾長期承受致癌風險。據估計,沖繩一百多萬人口中,有約40萬人的飲用水受到污染。
不堪重負的日本民眾苦駐日美軍久已,抗議浪潮從未終止。從1970年美軍士兵接連駕車傷人引發(fā)5000多名沖繩民眾參加的反美“胡差暴動”,到1995年美軍性侵日本小學生引發(fā)超8萬人參加的抗議集會,至今仍有大量民眾和社會團體持續(xù)表達憤怒和不滿。但在兩國名為同盟實則不平等的關系下,日本政府只能一次次屈從美國,象征性地表達“強烈不滿”和“要求改正”,并無視民意繼續(xù)推進美軍基地建設,進一步激化社會矛盾。對此,沖繩市民團體代表發(fā)出怒吼:“就因為有基地,事件才持續(xù)發(fā)生。要到幾時才能不再成為犧牲品?”
駐日美軍惡行只是日美不平等同盟關系的一個縮影。日本,自詡為美國最重要的盟友之一,卻長期在對美不平等關系中付出政治、經濟和安全的沉重代價。
政治上,美國在二戰(zhàn)后主導設計了日本的憲法和政治框架。為滿足自身反共目的,美國放過大量犯下戰(zhàn)爭罪行的日軍戰(zhàn)犯,未對日本進行徹底的戰(zhàn)爭清算,為日本同被侵略國家關系正常化和雙邊歷史問題埋下暗雷。
經濟上,美國曾利用臭名昭著的“301條款”和《廣場協(xié)議》打壓日本經濟,讓其從高點跌落,經歷漫長的“失落的30年”且再未恢復元氣。近年,美國打著“經濟安全”旗號迫使日本限制對華半導體出口。據測算,2024年該限制導致日半導體產業(yè)損失約240億美元訂單。
安全上,除了美軍基地成為“法外之地”,日本長期承擔駐日美軍75%費用,相比之下,德國、韓國負擔比例分別為30%和40%。2024年,日政府更設立 “統(tǒng)合作戰(zhàn)司令部”,將自衛(wèi)隊指揮權與駐日美軍深度綁定。即便如此,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還大呼“不公平”,在雙邊談判中要求日本進一步提高分攤比例,讓業(yè)已債臺高筑的日本政府雪上加霜。
不難看出,日美同盟關系實質是美國將日本視為其“戰(zhàn)略資產”,日本需要不斷向美國證明自身價值,美國則予取予奪,對日本毫無平等、尊重可言。駐日美軍的惡行、美方的經濟脅迫與外交干預,直至最近的濫施關稅都表明,美國同盟體系的本質是美國維護霸權的工具,盟友利益隨時可以犧牲。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所言:“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但做美國的盟友是致命的。”衰落中的美國尤為危險。在世界多極化大勢不可阻擋的當下,日本應從對國家和人民利益負責的角度出發(fā),深刻思考“戰(zhàn)略自主”的未來。
本期編輯 鄒姍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