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守護孩子的尊重是一種細心的愛。
說個場景你腦補一下:一個抑郁的孩子回家休息,不愛出門,與其說不愛出門,是不敢出門?。∫驗槌鲩T之后,怕被認識自己的人,或者鄰居問驚訝地道:“呀,孩子你今天沒去上學?。俊?/p>
就是這么輕輕地問下,都有可能把抑郁的孩子所驚嚇到。
于是干脆就不出去,怕出去、不好意思、更怕別人的異樣眼光。
《世說新語》記載,嵇康赴死之際,從容“顧視日影”,那份淡然背后,是對世間誤解的清醒認知。
時光流轉至當下,抑郁癥患者在面對鄰居一句“今天咋沒上學” 時,內心所涌起的驚惶,正是這種被審視的恐懼在現(xiàn)代社會的映照。
有位初中生在日記中吐露心聲:“張阿姨第三次問我為啥不去學校,那一刻,我感覺校服領口猛地收緊,仿佛被無數(shù)雙冰冷的手扼住咽喉?!?這種對 “異樣標簽” 的懼怕,本質上源自人類對融入群體的本能渴望。恰似古羅馬詩人奧維德在《變形記》中刻畫的納西索斯,過度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最終溺亡于自我凝視的深淵。
臨床心理學研究表明,高達83%的青少年抑郁癥患者飽受 “社交暴露焦慮” 的折磨,他們對外界評價的敏感程度,是普通人的3.2倍之多。這般心理狀態(tài),宛如驚弓之鳥,哪怕最輕微的詢問,也會瞬間觸發(fā)他們對再次受傷的應激反應。
其實不僅是抑郁的孩子如此,成年人也是如此。
幾乎大多數(shù)的抑郁癥患者,都會存在或輕或重的病恥感心理,既然有這種病恥感的心理,那么大多數(shù)的患者是不希望自己患病的事情,被家人以外的人知道的。
然而,這并不代表他們不接受自己的病情,也不代表他們排斥自己的病情,而是他們不想被太多人知道自己這事。因為誤解太深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