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馮承素神龍本《蘭亭序》

我叫《蘭亭序》,出生于公元353年。那是東晉的永和九年。

那日,王羲之在會稽山陰的蘭亭,組織了一場風雅集會。清幽的山水、秀麗的風景吸引了司徒謝安、辭賦家孫綽、矜豪傲物的謝萬、高僧支道林等社會名流的捧場。

多虧了那場微醉的風雅,我出生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江南的三月三,通常都是在細雨綿綿的雨季。但是這天的天氣,卻格外晴朗,遠處崇山峻嶺,眼前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風和暢,潺潺水聲聽得人神清氣爽,山間的景色更是恬靜宜人!

為應(yīng)上巳日的習俗大家用香薰草蘸水灑身上,或沐浴洗滌污垢,在春意綿綿的大好時節(jié)里,祈求著消除病災與不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了活躍氣氛,有人想出了流觴曲水的玩法兒。

大家散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兩旁,然后由書僮將斟酒的羽觴放入澄澈的溪中,讓其順流而下,若觴在誰的面前停滯了,誰得賦詩,若吟不出詩,則要罰酒三杯。

途中,觴在王獻之面前停了下來,不滿十歲的他憋了半天,愣是沒做一句來,也被罰了酒。后世的清代詩人還曾作打油詩取笑王獻之?!皡s笑烏衣王大令,蘭亭會上竟無詩?!?/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征明《蘭亭雅集》

這次蘭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詩兩首,十五人成詩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詩各罰酒三杯。

四十二人的風流集會與美好時光,不知不覺地就在曲水流觴和飲酒作詩中悄然流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了把這些酒后佳作保存下來,大家打算把詩匯總,編撰成集,以此紀念此次盛事,也給后人留個念想。可光有詩,誰來做序呢?于是有人起哄推舉聚會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的雅集。

半醉半醒的王羲之也不推脫,乘著酒興,用鼠須筆在蠶紙上,即席揮灑,心手雙暢,寫下了二十八行,字字遒媚勁健、有如神助的三百二十四字。我,就是在那文人狂歡的一刻,出世了。

這就是我,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附:“蘭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不知老之將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將至)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酒后神筆,妙在哪里?

《蘭亭序》之“三絕”

據(jù)說,該序是當年王羲之一揮而就草擬的一篇序文。第二天羲之準備抄寫成正稿時,反復抄寫都覺得氣韻布局和筆畫結(jié)構(gòu)都不如草稿。他又是驚奇又是苦惱:一是為自己的書法所驚喜,二是草稿太多涂改,不好拿去見人?。?/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猶豫之下,最后還是挑選一份正式稿拿去作序,把草稿也保留了下來,傳給了自己的兒子王獻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

“重”字不“重”

說起《蘭亭序》里的一絕,那不能不提其中的重字了。其文及款字中共出現(xiàn)21個“之”字,字字不同,各逞美態(tài)。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短短三筆,變化無窮。之字的變化,總結(jié)起來,主要有三種:

1,行書、楷書、行楷書用筆的變化;

2,行書用筆變化,比如折筆、頓筆、回鋒等;

3,主筆變化、比如第二筆三筆主筆轉(zhuǎn)換變化。

“以”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事”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修”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也”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會”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山”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竹”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和”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

錯抹也藝術(shù)

因蘭亭序是醉酒之筆,所以其中的錯字、涂抹痕跡也很多,而把涂抹也玩成藝術(shù)的,這算是王羲之的又一絕了。一起來看看卷中的涂抹痕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歲在癸丑”。為什么“癸”字筆畫寫得很細。分析,王右軍一定是只記得當年“地支”是丑牛年,而忘了“天干”排序,“癸”字,一定是后續(xù)填上的。地方又留得不夠,所以“癸”字寫的很扁。

2、“修稧事也 群賢畢至”?!胺G”應(yīng)改“禾木”旁為“示補”旁,以“禊”為正確寫法。

3、“有崇山峻領(lǐng)”?!俺缟健笔锹┑袅撕笱a的,沒有地方,不得不寫在旁邊。王羲之喝多了,寫“嶺”字,誤將上邊的“山”丟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恵風和暢”。顯然?!盎荨弊稚賰晒P,神龍本“和”字之“口”還多一筆,像“曰”?!短m亭序》開頭“永和九年”的“和”字就是正確寫法。今人臨帖,照寫錯字,傳承謬誤,大可不必。

5、“悟言一室”。悟言,《古文觀止》糾正為“晤”言,意為見面談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6、“囙寄所托”。“囙”是“因”的異體字,而且是先寫了“外”字,后又以“囙”字(神龍本馮承素摹本為“ㄈ”接右邊)覆蓋。

7、“怏然自足”。后人記載為“快”然(高興)自足,其實“怏(yàng)然自足”翻譯成“自負”“自信”是解釋得通的。

8、“僧不知老之將至”?!吧弊种挥性凇岸ㄎ涮m亭”石碑上才有這個字?!豆盼挠^止》糾正為“曾”。

9、“向之所欣俛仰之間”?!跋蛑敝赂采w了“於今”二字。俛是俯的異體字,今已廢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0、“豈不痛哉”。“痛”字覆蓋的有點像是“它”字。

11、“每攬”。有書說,“'每’字中畫濃墨,其余淡墨,顯然記錄了其由'一’字改寫的過程?!逼鋵?,北魏張猛龍碑上的“每”字一橫,也是粗大的。而且,馮承素摹寫時,隨時可以蘸墨。

12、“未甞不臨文嗟悼”。“甞”是“嘗”的異體字,今已不用。

13、“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坝伞?,后人已糾正為“猶”,當“如同”講。

14、“■■悲夫”。重墨抹去的字,一說是“良可”,但更可能是“足可”,還可能是“是可”、“亦可”?!胺颉弊郑闯鍪巧w住了“也”字。

15、“有感于斯文”。神龍本的“文”字,特別模糊。褚遂良的臨本,一眼就看出是由“作”字改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

酒后真言,情深意濃

而《蘭亭序》里的第三絕,就是用情至深了!故事再往后發(fā)展,唐太宗因愛騙取了《蘭亭序》,并與自己合葬在了昭陵。我們今天雖然見不到真跡了,但從草稿版的后人摹本中我們?nèi)匀荒茉谛形闹械亩嗵幫扛睦铮吹酵豸酥坪笸录{的那份掖不住的喜與藏不掉的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蘭亭序》開篇,我們讀到的盡是美好愉悅。天也清朗,風也和暢,宇宙是那么大,萬物是如此盛,眼前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好。

這份舒暢的心情是在喪亂年代長大的王羲之,很少能擁有的,所以倍感珍惜的。

而到了《蘭亭序》后半段,羲之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那抹憂愁。他說:人與人相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每當看到古人對死生發(fā)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樣相合,沒有不面對他們的文章而感嘆悲傷的,不能明白于心,本來就知道,那種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現(xiàn)在,也正如同我們今天看過去一樣,這真是可悲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672年過去了,在我324個字的筆觸里,我們依舊能聞到,那遙遠的時代里飄出的陣陣濃重且蘊含了三分喜悅一分哀愁的酒香、淡淡溫雅香薰味兒,看到附著在行云流水中的暢快與凝重之情。

1672年過去了,王羲之對生命無常的惋惜,依舊飄零在這悲喜交集里的篇章里。

世界藝術(shù)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