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小麥赤霉病,已經(jīng)是小麥種植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常用藥劑主要有三唑類、苯并咪唑類、氰烯菌酯類殺菌劑,但長期單一使用這些藥劑,防治效果也在逐年下降,今天我們就詳細介紹一些可用于防治小麥赤霉病的藥劑,除了單劑,還有許多不錯的復(fù)配制劑配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常用的三唑類殺菌劑

1、戊唑醇

戊唑醇是應(yīng)用最廣泛的一種三唑類殺菌劑,具有內(nèi)吸性,能抑制病菌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從而使病菌死亡,能有效防治小麥的多種病害,小麥赤霉病對其抗性低,防治效果較好。

  • 使用方法:在小麥抽穗揚花期,每畝可用15-25毫升43%戊唑醇懸浮劑,兌水25-30公斤,均勻噴灑。

  •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不當(dāng)或劑量過大,可能會出現(xiàn)藥害,抑制小麥生長、降低小麥品質(zhì),使用時應(yīng)按照廠家推薦劑量,還可與吡唑醚菌酯、咪鮮胺、肟菌酯、丙硫菌唑等進行混配,這樣既可以減少戊唑醇的用量,又不會影響病害的防治效果,還能相互增效,減小抗性的產(chǎn)生。

2、丙硫菌唑

丙硫菌唑是一種廣譜、內(nèi)吸性三唑類殺菌劑,其作用機制是抑制真菌細胞膜上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從而達到殺菌的效果,它對多種作物上的多種真菌病害,如銹病、白粉病等,都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優(yōu)異。

  • 使用方法:在小麥揚花初期,每畝可用30%丙硫菌唑懸浮劑40-45毫升,兌水30-40公斤,均勻噴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己唑醇

己唑醇通過抑制真菌的麥角甾醇生物合成,破壞真菌細胞膜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進而抑制真菌的生長和繁殖,對多種植物真菌病害,如白粉病、銹病、黑星病、褐斑病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也可用于小麥赤霉病的防治。

  • 使用方法:可在小麥齊穗至揚花初期,每畝可用5%己唑醇懸浮劑100-150毫升,兌水40-50公斤,均勻噴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常用的苯并咪唑類殺菌劑

1、多菌靈

多菌靈是一種廣譜性苯并咪唑類殺菌劑,它主要通過干擾真菌的有絲分裂中紡錘體的形成,影響細胞分裂,從而抑制真菌的生長和繁殖。

多菌靈對多種作物的多種真菌病害,如炭疽病、枯萎病、根腐病、白粉病等,都有防治效果,也可用于小麥赤霉病的防治,使用時最好選擇復(fù)配制劑,如氟環(huán)·多菌靈、戊唑·多菌靈等藥劑,以提高防治效果。

  • 使用方法:一般在小麥齊穗至盛花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每畝用藥液量30-40公斤,重病區(qū)需在第一次用藥后7-10天再噴一次。

2、甲基硫菌靈

甲基硫菌靈是一種廣譜性內(nèi)吸低毒殺菌劑,它在植物體內(nèi)轉(zhuǎn)化為多菌靈,干擾真菌的有絲分裂中紡錘體的形成,影響細胞分裂,進而抑制真菌生長繁殖,對多種作物的多種真菌性病害具有防治作用。

  • 使用方法:在小麥揚花初期,可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噴霧,每畝噴藥液量40-50公斤,根據(jù)病情可在第一次用藥后5-7天再噴一次。

三、其他常用的殺菌劑

1、咪鮮胺

咪鮮胺是一種咪唑類殺菌劑,具有一定的內(nèi)吸性,能快速被植物吸收,其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使病菌細胞壁受到干擾,從而達到殺菌的目的。

咪鮮胺對多種作物的炭疽病、葉斑病、瘡痂病等真菌性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也可用于水果、蔬菜等作物的保鮮和病害防治,對小麥赤霉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同時能使小麥籽粒飽滿,提高產(chǎn)量。

  • 使用方法:在小麥揚花初期,每畝可用25%咪鮮胺乳油60-100毫升,兌水30-40公斤,均勻噴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氰烯菌酯

氰烯菌酯是一種新型的仿生類殺菌劑。它的作用機制獨特,主要是通過抑制病菌的黑色素合成,從而影響病菌的生長、繁殖和致病能力。

氰烯菌酯對小麥赤霉病等多種作物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對已對多菌靈等傳統(tǒng)殺菌劑產(chǎn)生抗性的病菌有特效,且對環(huán)境友好。

  • 使用方法:在小麥齊穗至揚花初期,每畝可用25%氰烯菌酯懸浮劑100-200毫升,兌水30-40公斤,均勻噴霧。

3、氟唑菌酰羥胺

氟唑菌酰羥胺是一種吡唑酰胺類殺菌劑,通過作用于病原菌體內(nèi)的琥珀酸脫氫酶,阻礙其能量代謝,進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從而達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具有殺菌活性高、廣譜、低毒、對環(huán)境安全、藥效持久穩(wěn)定等特點。

氟唑菌酰羥胺可用于防治谷物、玉米、大豆、油菜、蔬菜、果樹等多種作物,防治白粉病、葉斑病、褐斑病、灰霉病、赤霉病、菌核病等病害,對小麥赤霉病防效顯著,還能改善小麥品質(zhì)。

  • 使用方法:在小麥揚花初期,每畝可用20%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50-65毫升,兌水30-40公斤,均勻噴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戊唑·咪鮮胺

由戊唑醇和咪鮮胺復(fù)配而成的殺菌劑,二者復(fù)配后,兼具二者的優(yōu)點,既具有戊唑醇的內(nèi)吸性和長效性,又有咪鮮胺的快速殺菌作用,殺菌譜更廣,能有效防治多種作物上的多種真菌病害,比如對小麥赤霉病、水稻惡苗病、蔬菜炭疽病、香蕉葉斑病等。

同時,復(fù)配制劑還兼具了戊唑醇的長效性和咪鮮胺的高效性,具有協(xié)同增效的作用,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較好。

  • 使用方法:在小麥揚花初期,每畝可用40%戊唑·咪鮮胺懸浮劑25-35毫升,兌水30-40公斤,均勻噴霧。

5、戊唑?多菌靈

由戊唑醇和多菌靈復(fù)配而成。戊唑醇是三唑類殺菌劑,能抑制病菌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具有內(nèi)吸性,持效期長。多菌靈是廣譜性殺菌劑,干擾病菌有絲分裂中紡錘體的形成。二者復(fù)配擴大了殺菌譜,對小麥赤霉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 使用方法:在小麥揚花初期,每畝用80%戊唑?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45克,兌水30-40公斤,均勻噴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6、氰烯·戊唑醇

氰烯菌酯和戊唑醇的復(fù)配制劑,結(jié)合了氰烯菌酯對小麥赤霉病菌的特效性和戊唑醇的廣譜殺菌性及內(nèi)吸性,具有預(yù)防、治療、修復(fù)、鏟除等功能,還能調(diào)節(jié)植物生理生長,對由鐮刀菌引起的小麥赤霉病等病害有較好的防效,防病增產(chǎn),提高小麥品質(zhì)。

  • 使用方法:在小麥齊穗至揚花初期,用48%氰烯·戊唑醇懸浮劑40-60毫升,兌水30-40公斤,均勻噴霧,重點對準(zhǔn)植株上部特別是穗部。若施藥后8小時內(nèi)遇雨,應(yīng)在晴天補防1次。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區(qū)、不同作物的赤霉病病菌可能存在差異,對藥劑的敏感性也有所不同。在實際防治過程中,應(yīng)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藥劑,并嚴(yán)格按照藥劑使用說明進行操作,以確保防治效果。同時,為了避免病菌產(chǎn)生抗藥性,建議輪換使用不同作用機理的藥劑。

(僅限粉絲,可享內(nèi)購優(yōu)惠,點上面卡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