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曾有詩云:“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笨梢娎畎讓τ?a class="keyword-search" >建安文學也是非常推崇的,三曹和建安七子無疑就是“建安風骨”的最典型代表人物。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建安文人之間的一段往事。
建安七子之一劉楨,只因為看了甄妃一眼,差點被曹操殺了!

劉楨字公干,東平寧陽(今山東寧陽縣)人,宗室之后。與曹沖、周不疑一樣,劉楨也是個神童。據(jù)史書記載,劉楨五歲能讀詩,八歲能誦《論語》《詩經(jīng)》,賦文數(shù)萬字。因其記憶超群,辯論應答敏捷,而被眾人稱為神童。
公元195年,因避兵亂,十七歲的劉楨隨母兄躲至許昌,在驛館中結(jié)識曹植。曹植被劉楨的飽學所折服,為進一步深層密交,將其領(lǐng)到丞相府,日夜解文作賦,志同道合,關(guān)系日篤。后來他又結(jié)識孔融等其他五學子,他們常聚論學問,“仰齊足而并馳,以此相服”。

他與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并稱“建安七子”,又因同居鄴中亦稱“鄴中七子”。由于他們的詩文大多描寫漢末動亂的社會現(xiàn)實,抒發(fā)統(tǒng)一、治國的豪情壯志,慷慨多氣,悲涼豪壯,從而形成了“建安風骨”,對后世文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劉楨常與曹操、曹植吟詩作賦,對酒歡歌,深得曹氏父子喜愛,19歲時任丞相掾?qū)?。他以詩歌見長,其五言詩頗負盛名,行文才思敏捷,于曹植齊名,后人將他與曹植并稱“曹劉”,鐘仲偉稱他“五言之冠冕”、“文章之圣”,確為“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劉楨是建安文學集團的重要成員,與曹氏關(guān)系密切。在詩文中,他把曹操比做起于豐沛、統(tǒng)一中國的漢高祖劉邦,把曹氏的知遇,比做禮賢下士的信陵君。他把統(tǒng)一中國的希望寄托在曹操身上。投曹之初,他被任命為丞相掾?qū)?,追隨曹操南征北討,參謀軍機。

只因為多看了你一眼
本來劉楨可以有大好前途,然而一次宴會卻改變了他的命運。211年后,劉楨出任平原侯曹植庶子,不久即改任五官中郎將文學,隨侍曹丕。從現(xiàn)存詩文看,他與曹丕關(guān)系至為密切,而曹丕兄弟亦視為親故,詩酒唱酬,交往常不拘形跡。

曹丕曾特贈廓落帶,以示親寵,并由此而留下一篇妙文。然而劉楨性情高傲,不拘禮法。一次曹丕宴請諸文學,酒酣忘情,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諸人都匍匐于地,不敢仰視,獨劉楨平視不避。曹丕對此并未介意,而曹操聽說后,要治以不敬之罪。經(jīng)過援救,才“減死輸作”,罰為苦役,終身未再受到重用。
這里需要解釋一下,古人是極為講究禮法的,甄氏是曹丕的夫人,魏國王太子妃,劉楨作為曹丕的下屬,是不能平視甄妃的。不知劉楨是喝醉了,還是想一睹甄夫人的美貌,居然犯了如此大忌,雖然曹丕不在意,但曹操卻不能忍受。

而且曹操是準備以“不敬之罪”殺了劉楨的,經(jīng)過曹丕等人求情,所以才有罰劉楨做苦役的結(jié)果,之后劉楨始終不得重用。217年北方瘟疫流行,劉楨染病去世。曹丕為此極為悲惋,為他整理遺文,作出評價,并追思往日“行則連輿,止則接席”“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的親密交往,不勝痛悼。

文人大多是有些傲氣的,所以才華很高的文人大多成不了大事。電視劇《軍師聯(lián)盟》有一個細節(jié)刻畫的很好,當時司馬懿看到甄妃來了,馬上裝醉趴到在案幾上,其他人也都匍匐不敢抬頭,只有劉楨一個人仰視甄妃,也算是因小失大吧。
參考文獻:《三國志》裴松之注、呂思勉《中國通史》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