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詔這種事,無論放在什么朝代,那都是誅滅九族的大罪,不僅皇帝要追究,大臣也要對此喋喋不休,必至矯詔者于死地。

可偏偏陳湯矯詔的事情發(fā)生之后,上至皇帝,下到大臣都對他的矯詔行為表現(xiàn)出了無可奈何的態(tài)度。

畢竟,帕米爾高原可不是任何人都能翻越的。

陳湯到底干了什么事兒,令朝堂之上對他矯詔的事情愛恨交加?郅支城下之戰(zhàn)又是如何打出漢軍威風的?

經(jīng)武帝一朝,匈奴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但未在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哪怕是公元前60年,匈奴一分為二,南匈奴投降以后,北匈奴依然被視作漢朝的重大威脅。

他們時常騷擾河西走廊,阻斷絲綢之路,郅支單于就是這支匈奴的罪魁禍首。

他率領所剩不多的匈奴人逃到了西域西部,隔著帕米爾高原定居在了康居國,也就是現(xiàn)如今的哈薩克斯坦。

雖然與漢朝相比,北匈奴已經(jīng)沒有太強的作戰(zhàn)能力,可他們竟然在西域稱王稱霸。

先與康居國達成協(xié)議,后出兵威脅西域16國要求他們稱臣納貢,并且控制絲綢之路。此舉嚴重威脅了漢王朝在西域的威勢,除掉郅支單于成為了朝堂上下的一致意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烏孫、車師等國的訴狀送到西域都護府的時候,都護甘延壽決定上表漢元帝請求出兵。

正當甘延壽在書寫奏章的時候,他的副都尉陳湯卻提出了異議。西域與中央的一次書信往來時間不短,如此這般郅支單于必定在西域做大做強。

與其等待,不如率先出擊,趁其立足未穩(wěn),拿下北匈奴,解決后顧之憂。

可甘延壽不同意,沒有圣旨如何出兵,如何作戰(zhàn)。更關鍵的是,沒有圣旨僅憑漢朝人數(shù)千人馬恐怕難以實施殲滅。

眼見甘延壽執(zhí)意上奏,陳湯也不廢話,直接拿出一份假圣旨曉瑜軍營,準備戰(zhàn)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憑假圣旨游走西域15國,短時間內(nèi)拉起了一支龐大的仆從軍,帕米爾高原對面的自郅支單于還天真的以為他的所作所為不會引起漢朝的報復。

畢竟,翻越帕米爾高原可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

正當郅支單于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時,陳湯已經(jīng)憑借著一份假圣旨召集起了2萬人的軍隊。

漢軍自身有2000人,全部是西域都護府的精兵強將,是中軍力量。仆從軍1.8萬人全部是從烏孫、車師等國臨時征調(diào)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萬人兵分兩路,一路陳湯親自率領,一路甘延壽率領,兩人分南北同時向康居國快速移動。

說是快速,但前路困難重重。

陳湯走的是帕米爾高原,甘延壽走的是天山。這兩座當下人類翻越都極為困難的天險,在當年更是困難異常。

可陳湯克服了種種困難,不僅翻越了帕米爾高原,還保持了旺盛的戰(zhàn)斗力。

等到2萬人的部隊出現(xiàn)在康居國時,別說郅支單于了,整個康居國都震動不已,以為天兵天將來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憑借著漢軍威勢,在陳湯的指揮之下,漢軍勢如破竹,沿路消滅各股反叛勢力,于前36年冬季,打到了郅支單于的老窩郅支城。

只要拿下座座城池,那么西域匈奴的威脅就可以消滅了。

既然是老巢,郅支單于把這里打造的相當完備,郅支城有內(nèi)外三層,外層是木質柵組建而成,內(nèi)城是土夯的城墻,至于核心則是單于城。

陳湯之所以選擇冬季作戰(zhàn),那是因為在冬季匈奴和康居人的騎兵處于劣勢,機動性能難以發(fā)揮,便于漢軍作戰(zhà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到了城下,陳湯沒有急于攻城,而是命令聯(lián)軍先清剿了外圍匈奴人的據(jù)點,破壞匈奴人的草場以及水源,然后集中兵力擊潰康居國的騎兵支援。

深兩丈、寬三丈的壕溝使得郅支城成為了一座孤城,外圍清掃完畢之后,攻城戰(zhàn)正式開始了。

外層的木質柵欄打起來相對容易,一通火箭攻擊就全部焚燒殆盡。

至于內(nèi)城的土夯城墻,陳湯現(xiàn)場制作的攻城云梯也派上了用場。

2000漢軍分出一部率先攻城,為仆從軍打出了樣子,剩余部分則在后方督戰(zhà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5天時間里內(nèi)城被拿下,進入單于城之后,巷戰(zhàn)也開始了。郅支單于親自率人與漢軍對戰(zhàn)。

5人為一組的漢軍特種兵打起游兵散勇的匈奴人猶如切菜砍瓜,哪怕郅支單于親自下場也無濟于事。

漢軍校尉陳昌一箭射穿了郅支單于的鼻骨,左臂又被漢軍突如其來的短劍刺穿,至于要了郅支單于命的一擊是士兵刺出的長槍。

一槍扎中了郅支單于的腰腹,使其當場斃命。

戰(zhàn)斗就在這樣摧古拉朽的攻勢當中結束了,郅支城覆滅,郅支單于死亡。漢朝正式解除了匈奴人的危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郅支單于的首級也被裹上石灰,快馬加鞭送回了朝堂。

漢元帝和朝臣收到戰(zhàn)報和郅支單于頭顱時,無不感到驚訝不已。

他們還在商量如何剿滅北匈奴,沒想到這件事已經(jīng)完成了,且做得十分徹底。

漢元帝的內(nèi)心是高興的,是痛快的,但有的朝臣卻揪著陳湯的矯詔一事不松口。

回京述職的陳湯也被關到了天牢當中,似乎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漢元帝的內(nèi)心是傾向于陳湯的,在權術的謀劃之下,陳湯不僅出了獄,還獲得了關內(nèi)侯的稱號。

在陳湯的奏折里有一條十分重要的建議,應把郅支單于的頭顱懸掛在長安的藩夷區(qū),讓四方蠻夷看一看與漢朝對抗的結局,并且喊出了那句至今依然震人心魄的話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