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宋江陣
5 月 1 日上午,由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承辦,泉州藝術學校,鯉城區(qū)武術協(xié)會共同協(xié)辦的泉州宋江陣啟動儀式在府文廟成功舉行。時隔40載,108位“簪花大俠”今日重聚古城,以梁山好漢的豪情與閩南簪花的柔美,舞動黃蜂陣、八卦陣的恢弘氣勢,再現(xiàn)“剛柔并濟”的泉州氣魄。宋江陣,作為泉州非遺的瑰寶,經過數(shù)百年的演變,從最初的 “套宋江”,逐漸發(fā)展成為集武術、舞蹈、戲曲、雜技為一體的廣場表演項目,不僅為市民和游客帶來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聽享受,更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讓古老的非遺文化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傳承非遺
創(chuàng)新發(fā)展


泉州宋江陣表演

一百多名頭戴簪花、身穿戲裝和盔甲的“水滸傳”人物依次登場,他們手持各種兵器,威風凜凜。在激昂的戰(zhàn)鼓和鑼鼓鈸聲中,宋江陣的表演正式拉開序幕。首先登場的是開場陣法 “黃蜂出巢陣”,以龍虎旗為前導,宋江陣分為二列陣隊,隊員們各執(zhí)兵器,如黃蜂般迅猛沖入場中。他們環(huán)形穿繞,變換陣法,陣隊分合聚散,曲直方圓,出入有節(jié),充分展現(xiàn)出集體齊勇的實戰(zhàn)風貌,讓現(xiàn)場觀眾仿佛穿越回古代戰(zhàn)場,感受到了宋江陣的強大氣勢。
隨后,各種精妙的陣法輪番上演。“青龍陣法” 中,青獅在場地中央表演舞獅技巧,兩行隊列隨著鼓聲繞場,首尾相接,合二為一,圍繞青獅進行大圓圈繞行走陣。接著,隊形變換,沿中場進行 S 形穿繞,每到轉彎處,龍虎旗翻卷,武士們手中兵器向天沖刺,伴隨著魁星踢斗、鯉魚躍龍門等精彩動作,排出蜿蜒穿繞、奔騰翻滾的青龍陣,展示出力量與技巧的完美結合?!疤锫蓐嚪ā眲t展現(xiàn)出宋江陣的戰(zhàn)術智慧,陣隊先逆時針方向收攏靠緊,而后再順時針以扇形展開,攻守兼?zhèn)洌瑥娬{整體協(xié)調性,模擬圍殲敵軍主力的場景,讓觀眾看到了古人的軍事智慧在表演中的體現(xiàn)。

“蜈蚣陣法”中,龍虎旗分別帶領兩行隊列轉向中場直行,曲直方圓,奇正相變。武士們轉換兵器持法,簇擁青獅在隊列行間穿行,沖到盡頭迂回折返,形成“放獅巷”,青獅從隊列行間奔跳穿出,宛如一條“百足蜈蚣”進退翻轉,場面十分壯觀?!昂嚪ā敝校囮犜俅窝葑?,由 S 形穿繞變轉為各自沿順逆方向環(huán)形穿繞,形成兩個圓形穿繞走陣,恰似蝴蝶翩翩起舞,充滿靈動之美?!败囕嗞嚪ā迸懦伤拿娣罃场叭竹R突馳”的陣勢,作為一種環(huán)形防御隊形,展示出宋江陣的防御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斑B環(huán)陣法”中,龍虎旗帶領兩列陣隊分別沿各自順逆方向回旋收攏靠緊,形成二個迭圈相套的大圓球,而后變幻合二為一,首尾相接,前后顧應,沿 S 形穿繞,內外迭圈,表里相應,陣隊相容,形各有別,展現(xiàn)出雄渾的陣勢和復雜的變化技巧。


而在眾多陣法中,“八卦陣法”最為重要,也將表演推向高潮。龍虎旗分展翻轉,帶領兩列陣隊各自沿順逆方向形成 8 字形穿越,曲直方圓,奇正相變。兩列陣隊繼續(xù)變換隊形,呈 S 形穿繞,左右角犄,駐足成陣,長短迭用,沖之不亂,撼之不動。八卦陣蘊含著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和軍事智慧,在宋江陣的表演中,它不僅展示了高超的陣法技巧,更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長蛇陣法”中,陣隊沿 S 形穿繞而出,青獅再度奔騰跳躍沖入中場,圍繞青獅形成大圓圈圍繞走陣,排成蜿蜒而行的長蛇陣,展示出陣法的靈活性和連貫性。


在陣法表演的間隙,還有精彩的武術展示環(huán)節(jié)。宋江陣的拳術表演多為古老拳種,如太祖拳、白鶴拳、羅漢拳等。這些拳種歷史悠久,上溯于晉唐,發(fā)端于宋,明代中后期武風日盛,泉州南派武術趨于完善定型,并逐步形成諸多拳式流派。至滿清康乾時期,繁衍發(fā)展成為以太祖、達尊、羅漢、猴拳、鶴拳的 “一門五拳”為主仗的 “南少林五祖拳”,在中華武術中獨樹一幟?,F(xiàn)場表演者們一招一式剛勁有力,充分展現(xiàn)了泉南武林的風采,每一拳一腳都訴說著泉州人拼搏進取的精神,讓觀眾們大飽眼福,不時爆發(fā)出陣陣掌聲和喝彩聲。

宋江陣使用的器械也十分豐富,有單刀、鉤鐮槍、雨傘、棍、撻刀、大刀、盾牌等,且每種器械均有對練套路。在器械演練環(huán)節(jié),螳螂雙手刀、太子手雙鞭(雙鐵尺)、少林花拳、燕子鏜、南少林五祖棍、五枚棍、五祖單刀等精彩展示輪番上演。其中,五祖單刀脫胎于少林寺刀法,以南方拳法五祖拳的步法為基礎,兇猛如虎,卻又講求剛柔兼?zhèn)?,以劈、砍、撩、掛等動作展示出獨特的刀法魅力。大刀素有“百兵之帥”的美稱,在宋江陣中,“關勝舞大刀”常用在“開大陣,對大敵”的運動戰(zhàn)中,舞動起來凜凜生威,招數(shù)簡單實用,體現(xiàn)出勇猛、威武的英雄氣概,視為俠義忠勇的人物象征。此外,斬馬刀對耙、藤牌刀對棍等對練套路也展現(xiàn)了高超的武術技巧和默契的配合,讓觀眾仿佛置身于激烈的戰(zhàn)斗場景之中。

高甲戲的獨特魅力
除了宋江陣的武術和陣法表演,高甲戲的加入更是為活動增添了濃厚的戲曲氛圍。高甲戲是由“宋江戲”衍化而成的地方劇種,采用宋江陣和弄獅武術套路,以宋江陣頭旗為隊伍的靈魂,以呼保義宋江為人物領袖象征,寓意著攻無不克、出師順利。高甲戲演員們閃亮登場,他們扮演著水滸人物,依序操演。手執(zhí)金桿雙耳畫戟的一丈青扈三娘與雙手拿小方錘的矮腳虎王英、手執(zhí)雙匕首的母夜叉孫二娘與菜園子張青、手拿走棍的鼓上蚤時遷與手舉白帶棍的行者武松等角色一一亮相,為觀眾帶來精彩的表演。

表演過程中,還穿插了吐火、擲鐃鈸、耍槍花等表演,烘托出熱鬧非凡的氣氛。擲鐃鈸發(fā)源于唐文宗時期,是一項糅合武術、雜技等傳統(tǒng)技藝的表演藝術,鐃與鈸原為不同樂器,后混稱為鐃鈸,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商代。擲鐃鈸觀賞性、娛樂性俱佳,深受民眾歡迎。而“打出手”,又稱“踢出手”,作為戲曲武打中的表演特技,也是戲曲表演藝術中一項技術技巧難度很高的功夫,演員們在表演中展現(xiàn)出高超的技藝,讓現(xiàn)場觀眾驚嘆不已。高甲戲里的“冷煎盤”“大碰場”“鳳擺尾”“老鼠槍”等武打科套,仍保留著“宋江陣”的傳統(tǒng),其基本陣法也遵循明軍旅武術的基礎陣法,一招一式皆是戲,一動一靜盡顯俠氣,讓觀眾充分感受到了高甲戲的獨特魅力。

宋江陣行進式表演

啟動儀式展演結束后,還沿著府文廟——泮宮口——中山路——打錫街與中山路交叉口——基督教泉南堂進行了行進式表演。

吾泉郡棍棒手撲
妙絕天下

宋江陣,作為泉州民俗文化的瑰寶,正是在這樣的武術氛圍中孕育而生。它源起于軍事戰(zhàn)爭和《水滸傳》,由民間傳統(tǒng)武術與軍事實操技能相結合,經過數(shù)百年的演變,從最初的“套宋江”,逐漸發(fā)展成為集武術、舞蹈、雜技為一體的廣場表演項目,承載著閩南地區(qū)忠義精神,見證了泉州的歷史變遷,也成為海峽兩岸共同的文化記憶。此次活動以 “傳承非遺,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主題,旨在通過宋江陣等傳統(tǒng)民間特色藝陣表演,真實再現(xiàn)泉州“吾泉郡棍棒手撲,妙絕天下”的民俗風情,展示泉州作為閩南文化祖地的重要地位,同時彰顯尚武崇德、愛國愛鄉(xiāng)、自強不息、愛拼敢贏、團結協(xié)作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還將進一步豐富市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推動文旅融合發(fā)展。

泉州有戲 精彩繼續(xù)

為響應廣大游客、市民、網民朋友對泉州宋江陣的喜愛,“五一”期間在共展示6場的基礎上,將再增加2場泉州古城中山中路泉州宋江陣快閃演繹。
5 月 2 日至 5 日,泉州宋江陣還將在泉州古城中山中路、中山南路、東海金花廣場、晉江九十九溪田園風光、南安九日山等地進行展演。
來源: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原標題:《泉州宋江陣盛大啟幕,共鑒千年非遺新韻!驚喜加場看過來》
來源: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