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大儒,明崇禎十六年生于湖南衡陽,在明朝滅亡后,王夫之效忠南明,堅持抗清,清朝順治時,永歷帝被俘虜。

回到家鄉(xiāng)的王夫之聽聞永歷帝被俘虜,悲痛不已,并發(fā)誓不再出仕,隱居期間王夫之開始撰寫《宋論》。
王夫之在《宋論》對宋朝18位帝王挨個做了點評,而王夫之對宋高宗的評價是一針見血,其中,王夫之拿漢光武帝劉秀和宋高宗做了全面的比較。
眾所周知,西漢滅亡之后王莽篡位,王莽篡位之后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是這些措施不僅沒有緩解當(dāng)時的社會矛盾,反而加劇了矛盾,所以王莽的倒行逆施也給了當(dāng)時劉氏宗親一個推翻王莽的機會。
這其中,劉氏宗親中劉秀兄弟最得人心,劉秀雖然沒有劉伯升的官職高,但是卻看出來了綠林軍都是一群小人,非常貪財,也毫無紀(jì)律可言。

劉秀也曾勸說過兄長劉伯升防備李松、李軼等人,可惜啊劉伯升根本不以為然,劉伯升被李軼和劉玄等人害死之后,給劉秀創(chuàng)造了一個離開更始團隊的機會。
那就是劉玄派劉秀前往河北收拾殘局,說是收拾殘局其實是讓劉秀去送死。
一光武跳身河北,僅有漁陽一旅,而平定天下者,收群盜之用也,故有銅馬帝之號焉。宗汝霖之守東京以抗女直,用此術(shù)也??贾穬?,光武所受群盜之降,幾二千萬。王莽之季,盜雖?起,亦不應(yīng)如彼其多。
不過,劉秀到了河北之后并沒有完成更始帝交給他的任務(wù),因為路上劉秀都在被王朗追殺,要說這個王郎吧,他曾經(jīng)是一個算卦的,曾在成都的時候,遙望河北算到河北有天子之氣。
劉秀從河北邯鄲開始一路北上到達了信都,信都太守任光也是第一個借兵給劉秀的人。
那么,趙構(gòu)能行嗎?

要說河北這地方,自古以來就是王朝重點防范的對象,蘇秦曾對趙王說過,燕趙乃是天府之國,所以,自東漢開始就重點打壓河北集團,唐朝的時候安祿山在河北起兵。
北宋末年,河北一帶的土匪也非常猖獗,及金人滅北宋之后,汝霖縷請宋高宗歸汴梁,甚至,王夫之還直言不諱的指出,若無韓世忠、岳飛宋必亡矣。
當(dāng)然,王夫之對汝霖太過重視,認為汝霖若還活著將席卷燕云十六州。
而趙構(gòu)這位帝王,如果他能信任岳飛、韓世忠等武將,遠離奸臣秦檜之流,不畏懼金人,那么宋朝也不是不可能收復(fù)故土,還可能重新統(tǒng)一天下,成為備受好評的中興之主。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