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從呱呱墜地之時,好像就往同一個方向前行。

于是,很多人在這一輩子當(dāng)中,都在趕路。

他們害怕回頭看,也擔(dān)心自己的時間不夠,所以不管做什么,都越來越焦慮,也會越來越迷茫。

其實,有太多太多的人,一輩子只為碎銀幾兩,變得慌慌張張。

每天都過得很辛苦,卻也非常迷茫,根本不知道人生的出路在哪。

王陽明在《詠良知四首示諸生》中寫下這么一句話: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strong>

真正的強者,是一定能夠活在自己世界當(dāng)中的。

當(dāng)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并不是讓自己變得更固執(zhí),也不是為了完全隔離外面那個世界。

而是更加真實,也更加客觀而心靜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最終真正可以成全自己。

人這輩子,只有讓自己變得更篤定,更獨立,更自信,更勇敢,屬于你的未來,才能越來越鋒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心靜下來,修身養(yǎng)性

人在走向成熟之前,或者說在變得強大之前,都有一段不被別人看見,不被他人理解,甚至是反被他人誤解,傷害的歲月。

在那段讓自己感到痛苦和煎熬的歲月當(dāng)中,我們的確沒有得到別人的噓寒問暖,甚至是一點的照顧也沒有。

但是,當(dāng)你能夠靜下心來,沉住氣去磨練,去鍛煉自己,最終也的確能夠靠自己熬過來,挺過來之后。

那么你一定會感謝當(dāng)初的自己,幸好沒有得到別人的幫助和認可。

因為當(dāng)你能夠從所謂的絕境,人生低谷當(dāng)中爬起來的時候,你才能夠走向脫胎換骨,走向新生。

南懷瑾說:

“我以‘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來告誡自己,處世之時,不論自己面對何人何事,都應(yīng)以靜字為先。”

越是在困難時分,就越是在關(guān)鍵時刻。

在這個時候,我們只有讓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靜下來,得以沉淀,然后才能抽絲剝繭,尋找出路,找到人生的出口和方向。

的確,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是容易的,要想走向成功,那就更為艱難。

所以,聰明人一定是懂得向內(nèi)回收,靠自己靜下來,穩(wěn)下來,不管做什么事,都能夠變得更沉穩(wěn),更成熟。

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安靜的心境之下,靜靜地努力,靜靜地收獲。

最終,靠自己變得強大。

作家亦舒說過:

“做人凡事要靜,靜靜地來,靜靜地去,靜靜努力,靜靜收獲,切忌喧嘩?!?/strong>

人活到最后,都只有一個結(jié)局,走向寂滅。

但是好在,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覺醒,成長,然后在生活當(dāng)中,能夠靜靜地成才,成功。

也能夠通過自己用心去體驗,去把控,去創(chuàng)造,最終自己的人生也能夠走向輝煌,走向燦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觀照內(nèi)心

一個人最幸福的時刻,不是滿足了多么大的欲望。

而是在觀照自我內(nèi)心的時候,足夠平靜,足夠的淡然。

人生在世,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做到徹底的斷舍離,面對外界的人情世故的各種各樣的糾葛,以及權(quán)利和情感,總有一樣?xùn)|西,讓自己走得艱難。

太多的人,就是因為放不下這個,忘不掉那個,于是肩膀上背負的東西越來越多,腦海里想象的欲望越來越繁重。

如此,當(dāng)內(nèi)心的欲望積壓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自己就會發(fā)覺已經(jīng)走在崩潰的邊緣。

《道德經(jīng)》中說: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弛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strong>

有遠見的人,有智慧的人,一定不會讓自己平白無故被各種各樣的欲望、誘惑糾葛。

學(xué)會放下,大膽放棄,真正找到自己能夠堅持下去的興趣愛好,以及生活方式。

然后,回歸簡單,保持清醒,觀照內(nèi)心世界。

這樣的你,才會走得越來越踏實,平靜,也越來越從容,淡定。

想起曾國藩的十六字箴言:

“物來順應(yīng),未來不迎,當(dāng)時不雜,既過不戀?!?/strong>

一個人經(jīng)歷的事情越來越多,活得越來越通透,也過得越來越清醒之后。

那么他們是一定懂得自我和解,也懂得自我獨處的。

然后,自然就會帶著一種更松弛的狀態(tài)去面對生活,一種更加自在的風(fēng)格來對待人生。

這樣也就可以一邊善待自己,愉悅自己,也能夠一邊提升自己,成全自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人活到最后,往回走

其實,生命是一段旅程,雖然只是單向的,但是每個人活到最后,其實都在往回走。

往回走,也要往回走的道理和智慧。

很多人往回走,是因為他們放不下,忘不掉。

而有的人往回走,是在于自己活得通透了,在尋找一種更簡單的,更從容的,也更自在的生活方式。

這樣的自己,也就能夠給到自己的人生更多的可能,讓自己變得更簡單的同時,也的確更容易,更輕松就可以收獲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態(tài)。

就像梁實秋曾說:

“人類最高理想應(yīng)該是人人能有閑暇,于必須的工作之余還能有閑暇去做人,

有閑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人在有閑的時候才最像是一個人?!?/strong>

一個人最大的聰明,或者說活得最通透的方式,就是懂得自己應(yīng)該要像一個人那樣活著。

該休息的時候休息,該享受的時候享受,該努力的時候,也要努力。

總之,讓自己深入地了解當(dāng)下的生活和人生,讓自己一邊簡單向上生長,一邊也能夠快樂地往下生活。

梭羅說:“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扎實,簡單,

把一切不屬于生活的內(nèi)容剔除得干凈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strong>

這樣,在煙火清歡的生活世界里,讓自己真正變得足夠的清醒,足夠的淡定,甚至是足夠的釋懷。

人生在世,沒有誰的一輩子和生活是完美的,我們只有降低期待,向內(nèi)回收,往回走,變得簡單。

這樣,我們才不會陷入內(nèi)耗,或者說被無止境地消磨。

只有讓自己變得更簡單,再簡單一些,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就會過得更加從容,活得更加通透而自然。

這樣的人生,也一定能夠讓自己的每一天,都過得更自在,更幸福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