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程冰冰 谷艷敏
5月1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館內人潮涌動,一場別開生面的“沉浸式趣味闖關”活動火熱開啟。觀眾手持“文物探秘卡”,化身“考古小偵探”,穿梭于展廳破解謎題——“展廳內與勞動工具相關的展品是哪個?”“古人儲糧的器物名稱是什么?”……通過趣味互動,文物背后的歷史密碼被一一揭開,參與者在一關關挑戰(zhàn)中深度觸摸文明脈絡。

上午9時30分,活動正式啟動。觀眾在入口處領取任務卡后,即刻開啟“時空尋寶”之旅。展廳化身為大型實景解謎場,身著古風服飾的工作人員也化身“NPC”藏身文物展柜旁,拋出精心設計的文物題目。參與者需仔細觀察展品細節(jié),或結合歷史知識作答,每答對一題即可在探秘卡上蓋一枚特制印章,集齊全部印章可兌換考古主題文創(chuàng)盲盒。
“現(xiàn)代餐盤在古代叫什么?”“漢代的陶豆是做什么用的?”展廳內,親子家庭、年輕游客或駐足沉思,或熱烈討論。張先生帶著10歲的兒子一路闖關:“孩子平時對歷史興趣不高,但今天的游戲讓他全程投入,不知不覺記住了不少文物知識!”剛畢業(yè)的車女士一早便來“打卡”:“活動設計太有趣了!我在舊石器文化展廳解鎖了打制石器的秘密,在中華牙璋展廳弄懂了禮器的用途,還收獲了文創(chuàng)書簽!”

活動現(xiàn)場,不少參與者感嘆“博物館原來可以這么玩”。一位老人拿著集滿印章的探秘卡笑道:“這比單純看展有意思多了,連我這‘老鄭州’都發(fā)現(xiàn)了文物里的新故事!”
據悉,這場“沉浸式闖關”只是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五一文化菜單中的一道“開胃菜”。假期期間,“考古人講考古”“非遺螺鈿嵌彩”“水中生花·絲上成畫”等系列活動輪番登場,讓市民在互動體驗中感受考古魅力,讓沉睡的文物“活”進現(xiàn)代生活。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