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泰山又沒贏球。主場1比1戰(zhàn)平青島海牛,積分榜已滑落至中游。

看臺上球迷攥緊的圍巾慢慢松開,有人忍不住嘟囔:這還是賽季初喊著爭冠的那支球隊?
回溯賽季初,泰山陣容紙面實力依舊亮眼??死咨?、瓦科等外援名氣不小,國內球員班底也屬中超前列,青訓更是常年被視作金字招牌。
可如今卻陷入“贏不了該贏的比賽”怪圈,問題究竟出在哪?球迷爭議最多的,是崔康熙的戰(zhàn)術布置。全場比賽,泰山球員多次大腳長傳找前鋒,中場串聯(lián)幾乎消失,克雷桑頻繁回撤接球,跑位混亂如同無頭蒼蠅。
有球迷直言:這打法和兩年前有啥區(qū)別?換湯不換藥的節(jié)奏,對手早摸透了。對比隔壁武漢三鎮(zhèn),換帥后立馬收獲回報,泰山的教練團隊顯得尤為被動。
崔康熙強調的前場拼搶,變成了盲目逼搶,丟球后防線漏洞百出,青島海牛幾次反擊都讓泰山球迷捏把汗。更讓人不解的是,青訓優(yōu)勢完全沒發(fā)揮出來。依木蘭、史松宸等小將坐穿替補席,35歲的畢津浩依然首發(fā),球迷忍不住問:放著年輕球員不用,靠老將熬時間能有未來?

參考以往,泰山并非沒有成功先例。李霄鵬時期,球隊講究快速轉換,費萊尼、佩萊的高點配合相得益彰,如今卻沒了章法。有業(yè)內人士私下討論:崔康熙的戰(zhàn)術體系,似乎和球隊現(xiàn)有人員特點完全脫節(jié)。
比賽中還有個細節(jié)耐人尋味:當泰山落后時,教練席只是機械地換人,前場堆人戰(zhàn)術毫無新意,球員在場上眼神交流都變少了。
這還是那支靠團隊配合吃飯的泰山嗎?數(shù)據(jù)不會說謊,本賽季泰山場均傳球成功率下降10%,關鍵傳球次數(shù)銳減,控球率優(yōu)勢不再,反而被對手壓制。球迷吐槽:以前是“技術流”,現(xiàn)在變成“瞎掄流”,有棗沒棗先踢一腳再說。
爭議之外,更該思考球隊未來。青訓基地每年產出不少好苗子,可一線隊陣容平均年齡超過28歲,新老交替嚴重滯后。隔壁球隊的U23球員已經挑起大梁,泰山卻還在依賴老將,這樣的陣容結構能撐多久?
我個人認為,換帥或許只是第一步。

球隊需要的是徹底的戰(zhàn)術革新,以及給年輕人更多機會,否則空有青訓招牌,卻沒人能頂上,優(yōu)勢反而成了擺設。賽后新聞發(fā)布會上,崔康熙的回答依舊官方:“我們會總結問題,爭取下一場更好。
”但看臺上的噓聲已經說明一切,球迷要的不是場面話,是實實在在的改變。
當終場哨響,球員們面無表情走向替補席,沒有交流,沒有斗志,這樣的精神面貌怎能讓球迷看到希望?聯(lián)賽還剩多輪,泰山爭冠早已無望,能否沖進亞冠區(qū)都成疑問。
是繼續(xù)沿用老思路硬撐,還是痛下決心推倒重建?這道選擇題,擺在了俱樂部管理層面前。留給泰山的時間不多了,再不清醒,恐怕失去的不止是成績,還有球迷心底那份期待。
畢竟,中超賽場不相信情懷,只看實實在在的表現(xiàn)和進步。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