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注詩詞世界,共享詩意人生
作者 :蘆葦
來源:國學文化(gxwh001)
心勞百病生,心靜則萬邪息。
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曾邀請了作家馮唐做演講。
馮唐回憶了前半生的經(jīng)歷,說道:
“在我短暫的從醫(yī)生涯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因為壓力過大,難以消化,而患上癌癥。人就這一輩子,不妨活得慢一點,活得輕松點。”
在演講最后,他給出了遠離疾病的“九字箴言”:不要臉,不著急,不害怕。
細細琢磨,簡短的九個字,不僅是養(yǎng)生秘訣,也是成年人最清醒的活法。
人到了一定年齡,只有放下所謂的臉面,放下外界的枷鎖,不裝、不怨、不慮,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01
不裝
郭冬臨曾經(jīng)演過一個小品《有事您說話》。
他本是單位的一位普通職員,為了充面子,他經(jīng)常吹牛,說自己在鐵路部門認識人,能買到別人買不到的票。
一天,同事老牛正好需要兩張票,找他幫忙。
其實,他根本不認識鐵路部門的人,但牛皮吹出去了,不得已,只能大冬天穿著軍大衣抱著棉被去火車站連夜排隊買票。
結(jié)果剛排到他這,票沒了。
擔心被同事嘲笑,他只能打腫臉充胖子,自掏腰包從“黃?!蹦抢镔I了兩張高價票。
老牛上門來取票時,他怕媳婦說漏嘴,偷偷央求道:“同事面前,給我留點面子?!?/p>
老牛拿到票剛要走,他又開始管不住嘴,吹噓自己打個電話就能搞到五張票。
沒想到老牛一聽,立刻表示還需要三張票。
他頓時后悔,但話已出口,只好硬著頭皮又答應(yīng)下來。
后來單位科長聽說他跟鐵路部門有關(guān)系,也找上門來,讓他給單位辦點事。
眼看瞞不住了,媳婦只能說出實情,但科長不但不信,還夸他有本事。
最后,不但惹來了一堆又一堆麻煩,氣壞了媳婦,也為難壞了自己。

中國有句老話——“死要面子活受罪”,天大地大,面子最大,丟了什么都可以,唯獨不能丟了面子。
自古以來,要面子,是很多人的通病。
古有“富貴不還鄉(xiāng),如錦衣夜行”,今有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喜歡打腫臉充胖子今天幫這個,明天幫那個,結(jié)果自己生活過得一團糟。
還有一些人為了表面的光鮮亮麗,不惜超前消費,承擔高額負債,可戳破虛假之后,只有自己知道,真實的生活有多糟糕。
作家亦舒說:
“面子是一個人最難放下的,又是最沒用的東西。當你越是在意它,它就會越發(fā)沉重,越發(fā)讓你寸步難行?!?/blockquote>“面子是一個人最難放下的,又是最沒用的東西。當你越是在意它,它就會越發(fā)沉重,越發(fā)讓你寸步難行?!?/p>
所以,千萬不要讓面子成為你的負累。
廣廈千間,夜眠只需三尺;家財萬貫,一日不過三餐。
生命中最終留下的,不是華麗的房子車子,好看的臉面,而是眼前實實在在的日子。
隨著年齡增長,責任變重,我們終會慢慢領(lǐng)悟:面子再重要,也抵不過眼前的日子重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02
你有沒有類似經(jīng)歷:
身邊總有一些人特別愛抱怨。
上班時,不是吐槽工作任務(wù)多,薪酬少,就是抱怨公司領(lǐng)導這不好、那不好。
回到家,要么抱怨丈夫沒本事,要么數(shù)落孩子成績差。
就連外出旅游時,嘴里也總是嘟囔個不停。一會嫌棄景點人太多,一會挑剔景區(qū)的飯菜不好吃。
仿佛,周遭事物對她來說,就沒有滿意的時候。
遇到一點點不順心,就抱怨一整天;遇到一絲絲挫折,就變得萎靡不振。
到頭來,同事疏遠,家人不待見,工作和生活陷入一團糟。
《曾國藩家書》中說:“牢騷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strong>
越愛抱怨,生活就越糟糕。
抱怨看似是簡單的發(fā)牢騷,實則卻是一種毒藥。無形中傷人傷己。
抱怨越多,痛苦就越多,人生道路的阻礙也就越多,最終只會毀掉自己的一生。
只有停止抱怨,放下牢騷,日子才能越過越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汪曾祺在西南聯(lián)大讀中文時,讀到一半因外語不好,被迫肄業(yè),到昆明鄉(xiāng)下去當老師。
當時的昆明經(jīng)常遭到日軍轟炸,動不動跑警報,動不動死人,有時還吃了上頓沒下頓。
但在汪曾祺眼里,這樣暗無天日的場景,成了另一番有趣的生活景象。
每次警報響起時,很多人被吵得直跺腳。而汪曾祺卻覺得這恰恰是談戀愛的好時機,因為這個時候女同學樂于被人照顧,男同學正好可以獻殷勤。
昆明多雨,許多同事一到雨天就抱怨天氣不好,他心里卻愛極了這雨,形容昆明的雨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
后來,他被下放到農(nóng)村,日子過得更苦了。別人嫌棄的臟活累活,他卻任勞任怨。每天起豬圈、刨凍糞,背糧食……
雖然經(jīng)常累到一句話說不出來,但他絕不允許自己意志消沉、愁眉苦臉,總能想辦法找到點樂子。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
“一個人在困境中仍然能認真地對待生活,抵御生命中的黑暗,不悲不喜,不怨不怒,才是真性情、真人格。”百味人生,苦甜參半,沒有誰的生活一直晴空萬里。
面對生活,有人哀聲載道,怨氣連連;也有人坦然笑之,積極應(yīng)對。
所謂心由境轉(zhuǎn),境由心生。
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往往也決定了不一樣的人生結(jié)果。
逢事愛抱怨的人,負能量越來越多,日積月累,整個人的運勢都會日暮途窮,生活當然也會受到影響。
而樂觀的人,積極地對待一切事物,就算生在泥濘之中,也總能開出芬芳的花。
人生在世,最終靠的是心境。
少一點抱怨,多一點改變,身邊的一切總會慢慢好起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03
不慮
《莊子·漁文》中記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整天疑神疑鬼,害怕自己的影子,
一次走在路上,無意間回頭看到自己的影子,以為遇到了鬼怪。
他想要擺脫它們,便快步跑起來。
不料,他跑得越快,身后的影子追得越緊。
他自認為是跑得太慢,更加拼命地跑下去,最后精疲力竭活活累死了。
生活中,也有不少這樣的人,對外界過于敏感,明明什么都沒有發(fā)生,卻因為過度的焦慮緊張,最終拖垮了自己。
豆瓣上有個網(wǎng)友曾講過自己的故事。
公司有個晉升的機會,他很想申請,于是去問朋友怎么做比較好。
朋友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驗,為他出謀劃策,還幫他找了很多參考資料。
一個月后,朋友卻見他面色蠟黃,整個人憔悴不堪。
一問才知道,他最近一直為晉升的事發(fā)愁,不敢提申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晚上一閉眼,他的腦子里就會預(yù)演各種情況:
“如果申請不過怎么辦,領(lǐng)導會不會覺得我急功近利”;
“如果最后沒申請成功,同事們會不會笑話我……”
明明什么都還沒開始,他就消耗了大半的精力,整個人被弄得疲憊不堪。
最后當上司詢問他為什么沒有申請晉升時,他才反應(yīng)過來:
原來上司一直很欣賞他,自己不過是杞人憂天。
這個網(wǎng)友就是典型的多慮型人格,還沒開始晉升之前,就被自己內(nèi)心的糾結(jié)活生生困住了。
其實,一個人越是猶豫不決、思前想后,就越容易患得患失,停滯不前。
作家松浦彌太郎說:“那些經(jīng)常困于不安和焦慮的人,對未來往往都有想太多的毛病。”
一遇事情,就習慣胡思亂想,提前焦慮。長此以往,陷入焦慮和內(nèi)耗的怪圈。
俗話說:“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p>
真正聰明的人,永遠不會把時間留給焦慮,而是凡事先干起來再說。
學會放下無謂的糾結(jié),放下心中的焦慮困惑。
當你用簡單的心態(tài),投入到眼前的事情上,一切也就變得豁然開朗了。
《古今醫(yī)鑒》中有言:“心勞百病生,心靜則萬邪息?!?/strong>
胡思亂想多了,身體就垮了,唯有心思寧靜,心態(tài)穩(wěn)定,才能身康體健。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到了一定年齡,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所有的問題,都是心的問題,心若通達,就沒有過不去的事。
點個【在看】,戒掉面子,放寬心態(tài),愿我們在繁雜的世界中,都能活出滋味,活得瀟灑。
常在后臺收到粉絲留言,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作者:蘆葦,國學文化特約作者。本文系國學文化(gxwh001)原創(chuàng),讀國學文化,品人生百態(tài)。文中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著作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詩意文化出品圖書《哈哈哈!如果大宋詞人也有朋友圈》《特級教師的爆笑詩詞課》全網(wǎng)熱銷中,歡迎購買。加入詩詞世界粉絲群,可以添加詩意君微信shicishijie01。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熱門跟貼